劉清 王秋艷 鄭燕玲 張曉紅 陳秋燕 林彩虹 朱秀瓊
528000 佛山市禪城區中心醫院新生兒科,廣東佛山
早產兒是指胎齡在28~37 周的活產嬰兒,其出生體重大部分<2.5 kg,頭圍大部分<33 cm。早產兒的孕周越小,體重越輕,其器官發育越不完善,預后越差,故應給予特殊護理[1-2]。由于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早產兒的護理方式亦向多元化方式發展?!盎ヂ摼W+護理”作為21世紀創新型護理模式,突破了傳統醫療模式中時間及空間的限制,結合患者醫療服務需求,給予專業的上門延續性護理服務[3]。該護理模式不僅能對大型醫院的護理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為出院患者提供高效的醫療護理服務,亦能兼顧欠發達地區護理服務質量的提升。本研究對早產兒家屬進行問卷調查,以期系統了解早產兒家屬對于“互聯網+護理”的需求,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佛山市禪城區中心醫院出生的626例早產兒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自行設計調查問卷的形式對早產兒家屬進行問卷調查。早產兒中,男337 例,女289 例;平均胎齡(32.8±1.6)周。所有調查家屬中,父親278 例,母親348 例;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下188 例,本科402 例,本科以上36 例。所有早產兒家屬均明確研究意義,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臨床確認為早產兒[4];②早產兒在出院時身長智力發育正常,無先天性疾??;③早產兒家屬精神正常,意識清楚。
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不全的早產兒;②早產兒伴隨先天性疾?。虎墼绠a兒家屬拒絕加入本研究。
方法:通過自行設計調查問卷的形式對早產兒家屬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其對“互聯網+護理”上門延續護理的需求情況。調查小組成員通過查閱文獻、訪談新生兒重癥??谱o士設計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內容:①早產兒及家屬的一般資料。②早產兒家屬對延續性護理內容的需求:包括常見病預防、生長發育指導、日常生活護理、不良生長發育的早期鑒別及干預等方面,每個方面設置不需要、需要以及迫切需要3個選項。③早產兒家屬對延續性護理所期待的提供方式,包括上門延續性護理、電話指導以及定期隨訪3方面內容。④早產兒家屬對出院后自行護理的擔憂內容及程度,其中擔憂內容包括生長發育不良,生命體征變化無法及時鑒別,智力、視力、聽力等發育障礙,護理知識欠缺以及護理技能不熟練5個方面,共計15個條目,每個條目分為不擔憂、擔憂以及非常擔憂[5]。
資料收集:所有調查小組成員均需經過系統培訓,并考核合格后才可進行調查。首先,在調查前,所有調查小組成員向患兒家屬介紹研究目的,說明問卷調查填寫要求,并指導患兒家屬如實填寫相關調查內容。其次,利用問卷星系統設置問卷二維碼,出院前所有符合條件的早產兒家屬使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并填寫問卷,研究者于問卷星系統后臺進行數據統計。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682份,實際收回調查問卷626 份,回收率為91.8%。在調查問卷資料收集過程中,調查小組成員通過電話形式直接與調查對象確認,若無法確認則將相關數據剔除。本次研究所有數據的錄入及分析均由2名調查人員進行,以充分避免因主觀因素導致的研究結果偏倚。
早產兒家屬對延續性護理的需求情況:626 例早產兒家屬中,對早產兒出院后上門延續性護理的需求率高達92.3%(578/626),而剩余7.7%(48/626)的早產兒家屬希望獲得電話形式或定期隨訪的方式獲得幫助。見表1。

表1 早產兒家屬對延續性護理的需求情況[n(%)]
早產兒家屬對上門延續性護理的需求情況分析:胎齡越小、早產兒父母年齡越小、早產兒照顧經驗越少、協助者越少的早產兒家屬,對上門延續性護理的需求度越高。見表2。

表2 早產兒家屬對上門延續性護理的需求情況分析[n(%)]
早產兒家屬對出院后照護項目的擔憂內容及程度:早產兒家屬對院外自行看護擔憂程度最高的為智力、聽力、視力發育障礙,占比高達91.2%(571/626)。見表3。

表3 早產兒家屬對出院后照護項目的擔憂內容及程度(n)
早產兒的身體組織器官發育尚不成熟,出院后需要更全面、專業的護理干預[6]。但是,早產兒家屬往往缺乏專業的護理專業知識,無法及時對早產兒生長發育狀況進行系統評估,故常導致其心理壓力巨大[7]。事實上,早產兒出院后實施精心、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是保障其健康成長的關鍵[8]。因此,對早產兒的護理不應僅局限于院內護理,而應將專業的護理行為延伸至出院后的家庭護理中。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早產兒家屬對上門延續性護理的需求程度較高,尤其是胎齡較小、體重較輕、父母年齡較小、早產兒照顧經驗較少、協助者較少的家屬。初為父母的家長,大多缺乏撫育早產兒的醫療知識,面臨提前到來的新生兒,大多家長難以應付。尤其對于年齡偏小以及患兒照顧經驗偏少的家屬而言,其缺乏早產兒照顧經驗,在早產兒照護時可能會因喂養方式不科學、疾病預防不及時以及特殊情況鑒別不到位等不科學的干預護理,降低早產患兒的遠期生存率,影響患兒正常發育,因此,該群體對延續性護理的需求度更高。此外,早產兒的身體器官發育相對不成熟,胎齡越小,出生后體重越輕,患兒預后越差。因此,對于胎齡較小的早產兒家屬而言,為進一步提高早產兒的生存質量,改善預后,更需要專業性的延續性護理服務。
曾有研究證實,我國早產兒在出院后,常出現喂養不當以及發展性照護不足等一系列問題,進而使并發癥發生率、再就醫率以及再入院率上升的情況,較大程度地加重了家長的顧慮及社會負擔[9]。
當前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家長希望通過多樣化的渠道來滿足早產兒的護理需求,延續性護理的推行不僅可以解決家屬的燃眉之急,而且在護理人員上門服務過程中,家屬可在旁請教與學習;護理人員可通過面對面指導、手把手演示而不斷提高家屬的護理知識,提高早產兒的護理質量[10]。
綜上所述,早產兒家屬對上門延續性護理有較大的需求,為保障延續性護理的服務質量,建議醫院加強對相關醫務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相關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以充分保障早產兒的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