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譚光紅
從小塘灣村委會出發,走一公里的路程,再翻過這座山,就到杜大爺家了。涂曉妮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對同行的小吳說:“今天是杜大爺養的羊出欄的日子,我們得快點。”
小塘灣村是涂曉妮金融扶貧的包聯村,作為銀行的工作人員,為民服務,助力鄉村振興,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是她這個金融包聯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
年初,涂曉妮在村里召開的群眾大會上講解了自己的業務范疇,告訴群眾,銀行可以為他們在經濟作物種植、家禽養殖等多個領域提供貸款資金支持,并為他們每一戶辦了一張助農卡。
人群散去后,一個老大爺湊了過來:“涂領導,我想搞點副業……”老大爺欲言又止。
“大爺,您叫我小涂吧。”涂曉妮和善地說。
“我想養幾只羊。”
“這是好事啊,”涂曉妮已經猜到了大爺的意思,“大爺,是不是缺少啟動資金啊?”
“嗯!”涂曉妮替大爺把話說完,大爺松了一口大氣。
涂曉妮和支部王書記溝通,了解大爺的情況。大爺姓杜,以前是小塘灣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后,由于妻子生病,家庭經濟收入逐漸下降,現在被列為返貧監測戶。杜大爺不等不靠,想通過搞養殖來增加收入,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滿足群眾足不出戶的金融需求,是涂曉妮的工作職責。很快,涂曉妮就把杜大爺的貸款辦下來了。但涂曉妮通過到杜大爺家里走訪,發現杜大爺對養羊并不在行。貸款不能一貸了之,協助貸款群眾把生產搞上去,才是治本之道。
涂曉妮找到縣畜牧站的張站長。張站長很支持涂曉妮的工作,當即指派技術員小吳協助涂曉妮指導杜大爺搞養殖。

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眼看著一只只小羊羔長成了大肥羊,杜大爺笑得合不攏嘴。
昨天,杜大爺給涂曉妮打電話,說羊要出欄了,請她和小吳來一趟。
這是好事,涂曉妮和小吳一早就出發,先驅車到小塘灣村,再步行到杜大爺家。
遠遠看見一座小青瓦房,杜大爺正在羊圈邊做最后的打理。
見涂曉妮和小吳來了,杜大爺忙迎上去:“閨女、小吳,你們來了。”杜大爺和涂曉妮已經很熟了,稱呼從最初的“領導”變為“小涂”,再改為“閨女”。

“大爺,今天是個好日子,我們當然要來啊。”涂曉妮笑嘻嘻的。
一頭頭大肥羊從圈里放出來,肥碩健壯,毛發光亮。
“今年價格不錯,我這二十多頭羊要賣好幾萬呢!”杜大爺感受到了豐收的喜悅,“這都要感謝閨女和小吳啊,沒有你們,哪有我老杜的今天。”
涂曉妮拉著杜大爺的手問,“大爺,明年你有什么打算?”
“我想擴大規模,閨女,這資金上的事又得麻煩你了。”
“不麻煩,為民服務,本身就是我們的應盡之責。”涂曉妮高興地說。
“太感謝你們了!”杜大爺眼含幸福的淚花,他與涂曉妮的手握得緊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