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剛

親子鑒定的法律問題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的孫振明和吳曉萍經朋友介紹而相識,見面后,雙方覺得不錯,也很談得來。于是,感情很快升溫,不久便開始同居生活了。第二年,兩人有了女兒,取名孫珍榮。
按理,他們本應登記結婚的,既可以給女兒一個完整的家,也能避免旁人的閑言碎語。可兩人在籌備婚禮的過程中產生了矛盾,最終鬧得不可開交,選擇了分道揚鑣。
父母可以一拍兩散,可小孩怎么辦?初為人母的吳曉萍,不愿割舍骨肉,只好獨自帶著女兒孫珍榮生活。可是,孫振明離開吳曉萍后,一直不盡撫養孫珍榮的義務,且一拖就是十幾年!這不禁讓吳曉萍感到無比憤怒。
到了2021年秋天,女兒孫珍榮即將從小學升至初中。隨著這些年物價飛漲,吳曉萍實在難以獨自承受經濟上的壓力。在與孫振明協商女兒撫養費無果的情況下,她將其告到柳北區人民法院,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孫振明每月支付女兒孫珍榮的撫養費3000元,且一次性支付從女兒出生至18周歲為止,共計64萬元。訴訟費由孫振明承擔。
案件在審理的過程中,吳曉萍提交了女兒孫珍榮的《出生醫學證明》以及孫振明的財產和收入清單等證據。
吳曉萍表示,2007年女兒出生后,孫振明卻視而不見,此舉令她心寒。并非他生活困難,而是有意為之。孫振明名下有近十家連鎖酒店和數套房產,吳曉萍認為他不差錢。
在舉證質證階段,法官發現,吳曉萍出示的《出生醫學證明》上面,明確地記載了孫珍榮的父親是孫振明。
吳曉萍曾多次向孫振明索要女兒的撫養費,但對方卻以孫珍榮與他沒有血緣關系為由,予以拒絕。
為了證明孫振明就是孫珍榮的親生父親,吳曉萍當庭向法官提出做親子鑒定的請求。對此,孫振明依舊表示拒絕,并告訴法官,自己已經有了家庭,如果同意去做親子鑒定的話,無論結果如何,都會影響到他現在的家庭。
孫振明還強調與吳曉萍只是普通朋友關系,并不熟識。之所以《出生醫學證明》上會有他的姓名,是因為吳曉萍在生下女兒后,找不到女兒的生父,苦于無法辦理出生證明,他才出于好心幫了她這個忙——將自己身份證借給她。所以,《出生醫學證明》上出現了他的姓名。
除此之外,孫振明對吳曉萍提出的那些連鎖酒店和房產,也向法官闡明了情況:“實際上,這些資產都是我父母的,因為父母年邁,既無力也無精力去打理,所以才登記在我名下的。所以我并不具有一次性支付全部撫養費的經濟實力。同時,也不認可與孫珍榮有親子關系。”
主審該案的法官審理后認為,對于孫振明與孫珍榮是否存在親子關系,吳曉萍已經提供了《出生醫學證明》等證據證實,孫振明卻否認雙方存在親子關系。但是,孫振明又未能提供相反證據予以證明。主審法官雖然反復向孫振明解釋了相關的法律后果,可孫振明依舊拒絕去做親子鑒定的提議。因此,法官依法認定孫振明與孫珍榮之間存在親子關系。
那么,孫振明與孫珍榮親子關系被法院確認后,孫振明應支付女兒多少撫養費才算合理,又該如何支付呢?
主審法官依職權再次與相關單位進行核實取證,發現孫振明名下確實擁有多家連鎖酒店和多套房產。信息確認無誤后,該法官結合孫珍榮學習生活的實際需要、孫振明的負擔能力,以及柳州市目前的實際生活水平,酌定撫養費的支付標準為每月2000元,支付時間從2007年孫珍榮出生至年滿18周歲。
除此之外,主審法官還考慮到孫振明的資產情況,認為其完全具備一次性支付撫養費的能力。況且,孫振明現在已經結婚生子,判決其一次性支付孫珍榮的撫養費,可以避免雙方因長時間糾纏而影響彼此的生活。
因而,2021年11月,柳北區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的相關條款之規定,判決孫振明向孫珍榮一次性支付撫養費43萬元。
得到判決書后,孫振明認為不合理。于是,在法定時限內,上訴至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請求二審法院改判,并要求進行親子鑒定。
那么,本案中的當事人孫振明在一審法官多次釋明法律后果的情況下,仍拒絕親子鑒定,應視為已經放棄了相應的權利。可孫振明接到了不利于自己的判決結果,二審時能否反悔,重新申請親子鑒定呢?依據民事訴訟證據規則,如果孫振明在二審時有新證據,能夠證明其與孫珍榮不存在親子關系,或者吳曉萍和孫珍榮同意其申請親子鑒定的請求,這時法院才會同意孫振明的申請。否則,對于在一審時已經拒絕的親子鑒定,二審階段再提出申請,法院一般是不接受的。
2022年2月,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過審理后,駁回了孫振明的上訴,維持原判。
在審理過程中,吳曉萍當庭提出與孫振明進行親子鑒定的申請,但孫振明否認雙方存在血緣關系,并拒絕做親子鑒定。那么,在司法實踐中如果遇到一方拒絕做親子鑒定該怎么辦?法院就不能強制性的要求對方做親子鑒定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親子鑒定涉及的是身份關系,法律上是以雙方自愿為原則的。所以,如果一方拒絕親子鑒定,那么法院也不能強迫對方去做。
回到本案中,既然法院不能強迫當事人去做親子鑒定,那么,在缺失親子鑒定結論的情況下,法院該怎么處理呢?是否能依據其他證據推定親子關系成立呢?在司法實踐中,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的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
以本案為例,孫振明雖否認其與孫珍榮存在親子關系,可他又拒絕做親子鑒定,也沒有提供相應的反證證明親子關系的不存在,所以法院依法推定其與孫珍榮存在親子關系,并判決孫振明承擔相應的撫養責任。
(文中人名均為化名)
根據我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三條,對親子關系有異議且有正當理由的,父或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或者否認親子關系。對親子關系有異議且有正當理由的,成年子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親子關系。第一千零八十四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后,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后,父母對于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離婚后,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愿。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我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三十九條,父或母及成年子女起訴請求確認親子關系,并提供必要證據予以證明,另一方沒有相反證據又拒絕做親子鑒定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確認親子關系一方的主張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