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資興市關工委 李少華 李鐵南 文/圖
在湖南資興市唐洞街道民生南路社區
有一支平均年齡71.4歲的“五老”團隊
他們是縱橫社區的神奇團隊
成立3年 社區糾紛大幅下降
來自5個企業2萬多礦工家屬成了一家人
全社區4690名青少年
困難有人幫 假期有人看
家長里短 老老小小 磕磕碰碰
在社區居民心中
沒啥是老嗲團解決不了的
湖南省資興市唐洞街道民生南路社區是由幾個煤礦棚戶區改造居民搬遷后成立的社區,共有2萬多居民。社區里老年人和留守兒童多、矛盾糾紛和遺留問題多,社區治理任務重。
2019年,資志強、謝太平、楊日明、袁在雄、李緒芬這5名退休老黨員主動向社區提出申請,志愿幫助社區參與調解工作。湖南方言把爺爺輩的長者叫“嗲嗲”,這支隊伍又都是“五老”組成的,于是,“民生老嗲”調解室就這樣成立了。
這5位老嗲早就在居民中樹立了良好口碑,都是“五老”,群眾信任,調解矛盾時,居民對嗲嗲們更容易敞開心扉。
3年來,他們合心合力,社區的矛盾糾紛從2019年的74起,到2020年下降到31起,再到2021年只有27起,調解成功率高達98%。在這支“五老”團隊的努力下,來自資興市5大企業2萬多礦工及家屬,慢慢融為一體,變成一家人。
現在,這支社區“五老”隊伍已經從5人擴展到了52人。
“他們都是有幾十年黨齡的黨員,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五老志愿者’。”唐洞街道黨委書記、關工委主任李桂林這樣介紹這支隊伍。“我們社區一直堅持‘黨建帶關建’的工作思路,把黨建網格化管理與關工委組織建設相結合,成立了社區關工委,分片分區設立黨支部、黨小組、樓棟長和關工委小組,將‘五老’成員充實到網格,將關心下一代工作融入網格,形成德教、法教、家教一體化工作模式,為社區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了良好環境。”“今年5月份,湖南省關工委副主任王曉琴來我們社區調研,我們老嗲團還向她做了匯報。”說起這支“五老”團隊,街道關工委主任李桂林很自豪。

從左至右為:何治才 謝太平 劉海林 資志強 李桂林 李緒芬 崔資明
資志強今年67歲,是“民生老嗲”調解室主任,這支神奇隊伍的領頭人。
瘦瘦高高的資老嗲是個精力充沛的人,他是社區關工委副主任、社區第二黨支部書記,也是社區業主委員會的主任。夫妻鬧離婚、鄰里鬧矛盾,他都隨叫隨到、耐心解決。“我們總結出了一套‘1234’工作法——1個宗旨、2種方式、3個勤用、4個到位。我們的宗旨在于調和調成,再根據矛盾雙方各自的需求調到位。”“我是一個快40年黨齡的黨員,退休不褪色,我們還有精力就要繼續發揮余熱。”資志強說。
“雖然我們有一些經驗,責任心也強,但是開展調解工作,法律法規相關條款引用、地方性文件解釋、居民公約應用都成了‘攔路虎’,怎么辦?不懂就學呀!”資志強大手一揮,帶著大家就開始學。
老嗲們開始人人自學、每周集中學、邀請社區法律顧問和社區干部輔導著學。他們在學習中開展調解,在調解實踐中加強學習。法律法規懂了,調解起來以法論理,公平公正,居民們心服口服,更加配合支持他們。這支團隊就在社區居民心里立住了。
去年8月,新宇家園的老陳家衛生間屋頂漏水,污水橫流。老陳懷疑是樓上下水管道堵塞,上門理論得不到解決,就找到老嗲們反映情況。老嗲們實地查看,資志強更是拿出《民法典》說話,最終兩家達成了賠償維修的協議。
2021年10月小區居民陳某與鄧某因為上樓頂曬衣服安全門上鎖一事發生激烈爭吵,雙方子女都叫了人,揚言報復對方。正要吃晚飯的資志強接到電話,扔下飯碗就趕過去,講道理、說法規,直到晚上12點,雙方終于握手言和。這時,隱隱作痛的胃才讓資志強想起來,晚飯沒吃。
“我的手機24小時不關機。”資志強把自己手機號碼貼在調解室的門牌上,方便社區群眾第一時間找到他。
“兩個人成為夫妻本來就不容易,你們過了這么多年了,更要互相體諒互相謙讓日子才能開心。這樣吵來吵去最后受罪的還是孩子……”70歲的“民生老嗲”第三黨支部書記謝太平正在調解小區一對鬧著要離婚的夫婦。打情感牌,算經濟賬,談孩子教育,苦口婆心勸了一個多小時,兩口子終于手拉著手回家了。“我們多解決一個矛盾,我們社區就會更和諧一些。每次調解好一個問題,我們都會有一種成就感。”謝太平喝了一口水潤了潤已經干啞的嗓子。
這支“神通廣大”隊伍里的老嗲們,要管的可不只是社區里的家長里短、矛盾摩擦。事關下一代的“國家大事兒”也是老嗲們忙活的重點。
“嗲嗲,我作業做好啦,想看會兒書。”2022年暑假的一個下午,十多名小學生在社區關工委開設的“假日課堂”認真寫作業、看圖書。做著作業遇到疑問了,謝太平和其他“五老”就守在孩子旁邊指導講解。
“有了這個課堂,我再也不用為孩子放學后沒人管操心了,老嗲們真正解決了我們的后顧之憂。”社區居民張冬梅笑容滿面地夸贊。
為了解決孩子們假期“去哪里”的問題,民生南路社區關工委將原有的“周末假日課堂”升級,開設了免費暑期輔導班,全天開課,課程包括“防溺水教育”和“未成年人心理輔導”等內容,為孩子們搭建一個“第二課堂”。
謝太平多年從事政宣工作,在“第二課堂”開設了“謝老師大講座”給孩子們講紅色故事,教唱自己創作的《民生南路社區之歌》。
“小課堂為放學后父母忙沒人接送、看管的社區孩子提供免費托管服務。孩子接到這里后,我們關工委多才多藝的‘五老’會根據每個孩子的情況,有的放矢地輔導教育,還會組織學生參加體育、音樂、繪畫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民生南路社區黨委書記、關工委主任劉海林介紹。
2022年8月16日下午,民生南路社區居民文化活動室座無虛席,100多名社區青少年正在聆聽由資興市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周霞帶來的青少年法治教育課。
這位重量級專家,也是老嗲們專門為孩子們請來的。
“我們剛開始做調解的時候,社區給我們配置了一名法律顧問和兩名社區工作人員,還邀請當地法院、檢察院的同志來給我們做培訓。工作中我們發現,很多矛盾糾紛都是因為當事人對法律法規不了解、沒概念造成的。我們就想,要是從娃娃起就讓他們懂法律,那許多糾紛就能從根源上避免了。”“民生老嗲”第四黨支部書記楊日明說。在當天的法治教育課上,楊日明結合近年來發生在社區的真實案例,與同學們進行討論。
從“救火”式調解,到“源頭”式普法,老嗲們與當地法院、檢察院、公安干警一道,探索出一條社區青少年普法路徑。
在社區法治宣傳走廊中,老嗲們負責每月更新3個固定面向青少年的普法文化宣傳臺。在居民文化活動室,老嗲們制作青少年普法專柜,配齊配好青少年喜歡、通俗易懂的普法讀本。老嗲們還不定期為青少年發放普法宣傳資料,邀請專家、模范人物給青少年上普法課。近年來,以“民生老嗲”為骨干的社區關工委“五老”志愿者服務隊,組織開展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20余場次,為3000余名青少年送去了法律知識。
這支神奇的“五老”隊伍,既是社區調解員,也是青少年課外輔導員、普法宣傳員、疫情防控員、文明勸導員……3年來,光是團隊帶頭人資志強筆記本上記下來的已解決事件就有2300余條。
“有困難,找老嗲。”已成為民生南路社區居民的共識。老嗲們心態依然年輕,為民服務依舊熱心。他們用“五老”精神延續著這支隊伍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