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杰
常州市高級職業技術學校 江蘇省常州市 213100
近日,常州市高級職業學校舉行了企業進校園招聘會,163213班 30名學生在1小時內被用人單位爭搶一空。常州東方馳達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奔馳服務經理王超明先生不無感慨地說:這個班級的畢業生完全符合企業需求,完全按照企業用人標準去培養、檢驗學生的技能,對于企業來說意義深遠。學生也普遍認為:通過專業學習,與企業專業人員溝通非常順暢,專業觀點能得到企業人員的高度認可,很有成就感和獲得感,相信在校的學習對今后的職業生涯發展會有很大幫助。163213班是五年制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是汽車運用與維修領域1+X證書首批試點班級。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助推了我校汽車專業建設高質量發展,實施1+X證書制度,推進建設了一套完整標準,規范了實訓條件,按能力本位思想融合課程、教學進度與實訓項目銜接學校與企業。
圖1 1+X證書制度背景下校企課證融通銜接
常州市高級職業學校汽車專業有近20年的發展歷史,特別是五校整合以來更是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辦學規模、辦學層次都得到較大的提升。經過市場調研我們得知:隨著汽車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不斷發展,對汽車維護、維修人員素質要求越來越高。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國教育大會部署和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 號)[1]要求,響應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教職成[2019]6號)[2]、《落實關于做好首批 1+X 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通知》(教職成司函[2019]36號)[3]等指導思想,積極推動常州市高級職業學校領航計劃建設,2019年6月學校成功獲批汽車專業領域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
通過試點,實現我校汽車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實訓條件、教學團隊建設等專業建設方面轉型升級,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更好的服務常武地區汽車產業經濟。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落實關于做好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通知》(教職成司函[2019]36號)等有關文件精神,扎實推進我校“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經研究,決定成立“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張偉賢校長任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學校教學科研處主任李添翼同志兼任,汽車工程學院院長孫國華協助做好汽車運用與維修職業技能試點工作具體事務。
學校教學科研處牽頭,汽車工程學院教務科具體負責制定了1+X汽車運用與維修職業技能試點工作方案,明確了1+X工作推進步驟、時間節點、工作路徑、參與人員、培訓考核經費來源及使用辦法,規劃了基于1+X課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路線圖、時間表,落實了1+X汽車運用與維修職業技能試點階段考核計劃。
為了促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專業人才培養融合,學校組織骨干教師進行了企業人才需求調研,通過研讀和學習1+X模塊等級證書考核標準,利用周末和暑假時間對現有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改和完善,修訂實施性人才培養方案1個,實施性課程標準18個,并召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進行修改論證。
為配合1+X證書制定試點工作順利推進,加快培養符合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要求的師資,我校出臺了《2020-2022年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實施性意見》,明確了師資隊伍培養的主要目標、措施、經費保障、政策支持。疫情期間學校組織專業教師參加中車行線上說明會,進一步了解1+X證書制度,并推薦3位老師參加了培訓師線上培訓學習1+X課程標準。2020年7月28日學院領導組織骨干教師參加了中車行汽車領域1+X證書制度線上考務平臺應用培訓。2020年8月11日-8月16日,學院四名教師在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參加汽車運用與維修/智能新能源汽車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師資培訓。4位老師順利通過了考核,獲取了考評員證。2020年9月16日-9月21日,學 院2位 老師參加了1+X省級培訓,進一步了解了1+X考證的操作流程。根據學校《課程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對教師理實一體化教學實施能力、信息化運用進行有效培訓。2020年學院教師4人參加江蘇省課堂教學能力大賽培訓3場,3人獲常州市課堂教學能力大賽三等獎,1人獲江蘇省課堂教學能力大賽三等獎;學院組織全員教學能力培訓2場,信息化運用能力培訓1場。截至2020年11月30日,各類師資培訓投入11.56萬,9人次完成了1+X項目師資培訓,12人完成了省級、國家級各類培訓,組建了發動機、底盤、故障診斷等3個教學團隊,成功申報常州市職業教育名師工作室1個,培養武進區學科帶頭人1名,武進區骨干教師1名,常州市學科帶頭人1名,常州市名教師工作室領銜人1名。
圍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結合企業新技術、新工藝,根據夠用、適用、適度領先企業的實訓基地建設原則,從課程、教學、學習、學習空間、專業文化,教學組織方式、實訓基地運行方式等維度優化實訓基地效能,滿足專業群人才培養需求,打造能適應項目課程教學實施、與課程教學所需設備吻合、滿足學生學習需求、能滲透職業環境的現代化實訓基地。
引進了“校中企”常州嘉鋮汽車維修服務有限公司,實現了教學過程對接企業生產過程,“雙師型”教師培養、產學研、社會技術服務得到了保障。 通過定期開展企業師傅進課堂,將行業新技術、新工藝帶入課堂;通過專業教師進企業活動,提高教師實踐動手能力,有助教師掌握行業發展趨勢;定期安排學生進入企業輪崗實習,幫助學生了解汽車維修企業運行方式、職業崗位工作內容,有助于學生樹立牢固的職業思想,制定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增強學生專業學習動力。
圖2 實訓基地效能優化技術路徑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落實關于做好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通知》(教職成司函[2019]36號)等有關文件精神,扎實推進我校“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經研究,決定成立“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張偉賢校長任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學校教學科研處主任李添翼同志兼任,汽車工程學院院長孫國華協助做好汽車運用與維修職業技能試點工作具體事務。
充分發揮校報、系部宣傳欄、微信推送宣傳功能,通過通俗易懂、圖文并茂的圖文、視頻宣傳1+X證書制度,使1+X證書制度的意義、培養目標、主要內容深入人心,促進教師、學生參與到項目試點中。
對照《汽車運用與維修/智能新能源汽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有關試點事項說明》,組織精干師資編制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方案。
加強對資金的統籌協調,按照“科學預算、統籌協調、規范使用”原則,整合本專業各類項目建設資金,促進資源整合,集中使用,發揮資金集聚效應。
對照重點工作安排、工作方案要求,將各項工作納入部門工作績效考核范圍,由督導室、校質量管理部門進行監督試點工作推進情況。
教師是主導和駕馭教學活動的人,是教學的組織者、協調者、引領者和評價者,是推進教材、教法改革的實踐者,是教育教學模式改革創新、推進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的實施者,打造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有利于深化職業院校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基于教科研加強教學團隊建設。教學團隊共同研究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或現象,可以學習理論,更新觀念;可以改進教學,提高質量;可以提煉經驗,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與特長;可以驗證教育假說,豐富教育理論;通過問題研究可以凝練形成課題研究,提高教師課題研究能力、論文撰寫能力,為教師轉評高校系列教師資格積累資料。
基于課程開發加強團隊建設。教師課題研究需要依靠團隊力量,專業課程開發量大面廣,靠少數人的力量很難完成,在建設過程中,我們深深體會到團隊建設的重要性,如職業崗位任務分析需要老師做大量的調研工作,教學資源的開發更需要大量老師參與。
1與X銜接與融通需要必要的創新,需從兩者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銜接時間節點入手,進一步研究1與X融合的切入點、融入的量、評價的可操作性,創新是1與X銜接與融通可持續發展的源泉,只有不斷創新,尋找新的共振點,落實1+X學分與成果轉化,才會不斷促進1和X融合的深度和廣度,也才會使1+X證書制度成為推動專業發展有效抓手。
(1)關注參軍退役復學學生的貢獻度。參軍復學學生可以申請體驗課程、軍事理論、軍事訓練課程免修,且成績記錄為良好。
(2)關注證書獲取學生的貢獻度。根據競賽獲獎類型和級別,經學校認定后取得相應學分。從事科技競賽、創新創業實踐、職業資格考試,依據取得的智力勞動成果或其他優秀成果,經學校認定后取得學分。1 +X 證書學習成果分數替代個別課程學分。職業院校內實施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分為初級、中級、高級,是學生職業技能水平的憑證,可以反映學生的職業活動和職業生涯發展的綜合水平。
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