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儉
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昆明訓練總隊 云南省昆明市 650208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不斷擴展,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意愿及保有量均在持續上升,有關新能源汽車的交通事故也越發凸顯,據消防救援局統計,2022年一季度共處置交通事故救援2.1萬起,按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占有率估算,新能源汽車交通事故約4000起,隨著夏秋季節高溫、暴雨等天氣影響,新能源汽車事故救援任務將更加嚴峻,需要加強救援技術研究,防止被困者和救援人員在處置中受傷。
新能源汽車交通事故,既具有普通交通事故突發性強、傷亡率高、救援難度大、易引發二次事故及傷害等特點,又因為車輛類型及所使用能源形式的差異性大,可疊加出現易燃易爆、易復燃、中毒、觸電等危險,事故危險性更大、處置專業性要求更高,需要針對不同能源形式和車型采取不同應對措施,防止處置失當導致災情擴大。
處置中,必須始終堅持“救人第一”理念,綜合考慮人員狀態、處置力量、救援技術、救援裝備、現場環境等因素,其中,受困人員的狀態是影響救援處置的決定性因素。救援處置一般包括現場管控、風險評估、生命支持、創建通道、轉運傷員等幾個環節,各環節工作不是按時間順序排列,應結合現場狀況靈活開展,有些工作可同步推進。
現場管控目的是及時控制事故區域,疏散圍觀人員,做好風險預警和安全提示,防止發生二次事故。
(1)封控事故現場:結合事故區域的地形特點,使用道路標記、聲光警戒等方式進行封控,特別要注意轉彎、顛簸路段及夜間、雨霧等能見度低的環境下,通過加強照明等方式實現有效封控。
(2)劃分處置區域:將事故現場及周邊劃分為停車區域、處置區域、緩沖區域,為救援人員提供一個安全有序的救援現場,無關人員嚴禁進入10米以內處置區域。
(3)加強安全警戒:救援處置中必須遵循安全原則,如穿著熒光色或高能見度救援服、下車前要注意車流并確認下車位置安全、行走時要面對車流方向便于避險、緩沖區域禁止任何人員及車輛停留。
(4)做好險情應對:新能源汽車以電動、混合動力、液化石油氣、壓縮天然氣、液化天然氣、氫氣等為能源,發生事故后可能出現氣體泄漏、產生有毒煙霧、高壓觸電等危險,要采取措施應對火災、爆炸、中毒等危險,加強對救援人員和被困者的保護。如新能源電動汽車電池熱失控,可通過檢測溫度異常升高、噼啪聲、煙霧等跡象進行識別。
新能源汽車事故主要考慮所使用能源形式的不同帶來的風險,在接警階段詳細詢問報警人,了解事故車輛及被困者情況,包括車型、數量及碰撞類型,如正面撞擊、側面碰撞、翻轉等,被困者人數、生命狀況等,定性判斷事故嚴重程度。救援人員到場后,通過偵察現場,確認車輛使用的能源、安全氣囊是否觸發、車輛是否變形等,被困者人數、生命狀況包括呼吸、意識、是否受傷流血,定量判斷事故情況,確定救援優先級。國外有在車輛上加裝緊急呼叫和自動報警系統的做法,發生車輛事故時可自動將車輛的識別代碼、能源類型、時間、位置等信息傳輸至接警中心。
為保證救援人員和被困者的安全,分以下幾個環節進行風險評估:
(1)識別:重點識別新能源汽車使用的能源形式,如液化石油氣、天然氣、電池等,可通過詢問報警人、提問駕乘人員,查看車輛標志、汽車手冊,觀察特定設備,如橙色電纜、儲罐、電池等多種方式綜合識別,必要時可咨詢生產廠家和當地經銷商協助。
(2)檢查:重點檢查與能源部位相關的組件是否損壞,如高壓線纜切斷、液化石油氣泄漏、電池損壞等。
(3)防護:在確認安全之前,禁止對能源部位采取任何行動。在做好防護前,要避免貿然接觸、切割、移動能源儲罐、高壓電池或高壓電纜、能源管道。
(4)固定:熄火斷電、拉手剎、掛停車檔位、穩固車輛。如果有車輛的智能鑰匙,要取走鑰匙放入屏蔽袋并置于10米開外。
(5)隔離:針對新能源汽車使用能源的不同,分別對低壓電池、高壓開關、儲罐閥門等進行操作,將能源進行隔離防護。對于新能源電動汽車而言,要注意區分12V低壓電池的位置,可能在發動機罩下、后備箱內、駕駛員或乘客座椅下面;處理高壓電纜必須使用耐1000V的專用絕緣手套。
在對新能源汽車進行斷電等隔離保護之前,還要綜合分析可利用電源開展的救援準備工作,如打開后備箱、移動座椅等,但對于電氣危險性較大的電動汽車,應優先保障車輛的電氣安全。此外,發生交通事故后,車輛可能處在懸崖陡坡等位置,可能發生墜落等危險,極大威脅救援人員和被困者安全,需要慎重評估并選擇適當的施救方法。
事故現場被困者一般會出現多發性創傷,開展救援前,需要對其安全狀態進行評估,并由救援及醫護人員給予適當的救助、醫療及心理支持,以減輕外界環境的傷害。
進行對話時,救援人員要在被困者正前方,并保持視覺和聲音聯系,及時安撫情緒,告知不要轉動頭部,在正前方詢問被困者傷勢情況、能否活動,確定受傷部位,了解是否存在神經系統損傷,如意識、方向感的喪失,判斷傷勢嚴重程度,確定護理優先級。
對于可現場開展的簡單護理,要及時創造條件給予處置,包括拆卸或切斷安全帶,解除被困者的行動限制;傾倒座椅,便于后續救援;評估傷情,戴上頸托,保持頭部平穩;尋找出血點,解決氣道阻塞問題等。處置過程中,救援人員和醫療部門要緊密配合,有效消減被困者的危險。
發生事故后,存在安全氣囊、安全帶、電池組、燃料儲罐等不穩定因素,可能在救援中因誤觸而發生危險,在解救被困者之前,要先識別并定位相關設備,進行合理的限定處理,防止處置中發生切割觸電、安全氣囊釋放、預緊器收緊等二次傷害,威脅救援人員和被困者安全。
(1)穩固:包括穩定車輛和保護被困者。借助適當工具和方式穩定車輛,如采用楔入操作穩固電動汽車,注意不能損傷電池。對于被困者,既要進行處置前的初次保護,還要注意處置過程中的二次保護,包括使用安全氣囊保護裝置避免觸發,切斷安全帶避免預緊器觸發,汽車玻璃破碎時佩戴呼吸防護裝置,在救援過程中使用遮擋物避免玻璃飛濺傷害,佩戴耳塞避免噪音影響等。對于兒童,要特別注意保護脊柱,盡量將頭部和身體固定在座位襯墊內,整體移出事故車輛。
(2)清理:對于可能進行切割操作的部位,盡量手動拆卸裝飾物襯里,避開高壓氣瓶、安全氣囊、軸承等危險或不適合切割的區域;及時清理破拆碎片并統一放置,防止留下安全隱患。
(3)破拆:根據汽車手冊、救援指南等資料,標記合適的切割部位,在襯里去除后查看內部是否有動力氣瓶等阻礙;合理選用頂撐、剪切等設備,破開救援空間;對于破拆出現的尖銳端口,使用保護墊包裹,防止傷人。
(4)距離:根據安全氣囊展開的體積設定合理的安全距離,救援人員在處置中盡量與車門位置側向安全氣囊保持30厘米距離、駕駛室位置60厘米、副駕駛位置90厘米,避免進入動作范圍,防止安全氣囊啟動造成傷害。
救援前需要考慮可能遇到的各種限制條件,如被困者的防護、可采取的救援技術、多名人員被困、車輛傾覆等,要結合現場情況制定預案,劃分救援優先級,確定救援戰術,選擇合適的技術方法開展處置。正式實施救援取,需要考慮被困者的狀態、位置、可用的時間、可用的設備等因素,其中,被困者狀態是決定性因素。此外,還必須制定備選救援計劃,應對可能的情況突變。
2.5.1 被困者狀態
根據事故現場人員的安全狀態,可按以下情形分為四級:
一級:無明顯受傷可自救逃生;
二級:受傷但車輛未變形不妨礙逃生;
三級:受傷且車輛變形導致被困,無法自救逃生;
四級:受傷嚴重被變形車輛埋壓。
2.5.2 被困者位置
發生交通事故后,被困者可能處在各種不同位置,如坐在座位上、躺在地上、被部分甩出或被擠壓等,車輛由于碰撞也可能發生各種扭曲變形或處于不同的位置及狀態,如被夾在兩輛重型卡車之間、撞進建筑外墻等,這些都會不同程度影響施救技術的選擇。
2.5.3 可用的時間
結合事故現場情況及被困者的狀態,對被困者按照3個不同的級別進行施救:
(1)緊急施救:被困者面臨無法控制的危險情況或無法轉移的情景時,抓緊時間進行應急救援。
(2)快速施救:以盡快救出被困者為目標,及時調整施救技術和規則,創建快速救援通道,使被困者更易獲得醫療和急救援助,防止健康狀況突然惡化。
(3)安全施救:時間不限,盡量創造可能的最好條件來救援被困者,優先考慮頭、頸、軀干等核心部位的防護,使用頸胸夾板結合頸托進行保護。
例如,被困者突發心臟病,要進行緊急施救;被困者無意識、呼吸微弱、或流血較多,要進行快速施救;被困者無生命危險但無法移動,可考慮安全施救。
2.5.4 可用的設備
選擇救援工具的標準包括:功能,如剪切、擴張及支撐等;數量;參數,如液壓組動力、工具抗力、擴張器開啟程度等。
參與轉運被困者的救援人員,應盡量避免進入車內,如有必要,需采取合適的措施及設備穩固車輛,為被困者的轉運創造條件。
根據新能源汽車類型不同,交通事故處置中可能遇到各不相同的場景,如能量儲罐或管道中的氣體泄漏、高壓電池中的電解液泄漏等,需要區分對待,采取不同的救援技術保障安全。
(1)關閉發動機,屏蔽車輛智能鑰匙;救援人員著全套滅火防護服、攜帶絕緣裝備進行處置,防止引入點火源導致爆炸。
(2)控制進入事故處置區域的人員數量,派出關閥小組手動關閉儲罐閥門,遇到突發險情安全員要及時示警,引導處置小組迅速避險或撤離。
(3)掩護組使用噴霧或開花射流掩護,稀釋泄漏出來的易燃蒸氣,避免累積達到爆炸極限引發爆炸。
(4)事故區域外圍可使用水幕水帶進行保護。
如果新能源汽車使用的是液化天然氣作為燃料,要避免儲罐接觸水,防止低溫液化天然氣和水之間的溫差導致液化天然氣迅速蒸發膨脹,發生冷爆炸(液化天然氣體積可擴大至600倍)。
(1)控制進入事故處置區域的人員數量,參與救援的人員必須做好個人防護,盡量在事故區域外圍處置、遠程斷電。
(2)電池熱失控會導致電解液噴濺或燃燒爆炸,出現大量白色煙氣,要避免救援人員和被困者接觸白煙中毒。
(3)對于電解液泄漏釋放出來的氟化氫、氯化氫等有毒氣體,采用大量水或適當的中和藥劑稀釋降毒,或加強送風排煙,防止中毒爆炸。
在被水淹沒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上的儲能裝置如電池、液化石油氣儲罐等危險性降低,不會導致觸電、爆炸等危險,可不作為優先處置項。救援人員可按照普通事故救援程序對被困者施救。
新能源汽車交通事故救援,首要考慮能源形式與傳統汽車不同所帶來的獨特危險性,以及事故場景不同所采取的救援技術的差異性,被困者所處生命狀態所決定救援方案的側重性,需要指揮員具有強大的統籌、分析、研判、決策的能力,多方收集事故有效信息,根據現場情況及變化,及時采取并隨時調整最優處置方案,相關能力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有針對性地積累,并在實戰中總結經驗。處置過程中,救援人員必須高度重視自身安全,按要求穿著個人防護裝備,防止發生觸電、中毒等危險,確保安全高效完成救援處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