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晨 王蕊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相信很多人,沉醉于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的盛世美顏,但就在幾年前,因攜帶RCA1/2基因突變有極高罹患卵巢癌的風險,她毅然選擇預防性切除自己的卵巢和輸卵管防患于未然。
卵巢是女性最為重要的器官之一,失去卵巢的激素調節作用,女性會快速進入圍絕經期,一下子“年老色衰”。
那么卵巢癌為何會是“婦癌之王”?我們從69歲的安徽阿姨脖子上的三顆“小綠豆”講起。
69歲的安徽阿姨素姨(化名)是一名退休公務員,24年前(45歲)絕經,和許多主婦一樣,她做飯、收拾房間、接送外孫上學,每天盡全力照顧好自己的家。連她自己也沒想到,脖子上3顆不痛不癢、綠豆大小的腫塊,讓她開始以數日子的角度眺望死亡。

2022年2月,素姨左側脖子根部長了3顆不會活動的“綠豆”,因為沒有其他任何不舒服,她沒當回事。2個月過去,脖子上的腫塊越長越大,3顆“綠豆”長成了連成一片的“鴿子蛋”,她才動身去當地醫院看看。醫生診斷她雙側頸部多發淋巴結腫大,結構異常融合,考慮是轉移的腫瘤。
輾轉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全面檢查后,一家人才知道,素姨脖子上的腫瘤確實是轉移灶,原發灶在卵巢。在婦科主任錢建華主任醫師的專家門診,她最終被確診為卵巢癌晚期,脖頸、胸腔、腹腔、盆腔早就有了轉移。“醫生,我從來沒有很明顯的不舒服,為什么會和卵巢癌扯上關系?”
卵巢癌是錢建華主任最常面對的惡性腫瘤之一。
卵巢對于女性的功能類似于男性的睪丸,是女性非常重要的生殖器官,具有分泌女性雌、孕激素的功能,也是孕育生命種子(產生卵子)的器官。其深藏于盆腔,分左右兩側,正常僅約荔枝大小。卵巢癌是指原發于卵巢的惡性腫瘤,形成的卵巢腫瘤最大可達10公斤以上,卵巢也是女性“最招癌”的器官之一,小小卵巢可發生10余種組織類型的腫瘤,早期卵巢惡性腫瘤很少會引起任何癥狀。晚期卵巢惡性腫瘤也很少表現出特異性癥狀,很難早期被發現。一些卵巢腫瘤即便發展到晚期,卵巢本身也不會變得很大,非常容易被忽視。卵巢癌與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并稱婦科三大惡性腫瘤,病死率在婦科腫瘤中居首,所以又有“女性癌王”“婦癌之王”的稱號。

鑒于素姨的病情暫時不適合手術,耳鼻喉科醫生先在頸部腫瘤組織活檢確定是卵巢漿液性乳頭狀腺癌后,錢建華主任為她量身定制了3個療程的新輔助化療方案。7月20日,經過肝膽胰外科、結直腸外科、血液科、泌尿外科專家團隊的多學科聯合會診(MDT),由錢建華主任主刀協同肝膽胰外科、結直腸外科大夫一起為素姨切除了所有肉眼所見的腫瘤病灶,后續她還要接受進一步治療。
錢主任介紹,卵巢癌早期診斷困難,70%~80%的患者發現就是晚期。對于卵巢癌患者,手術和化療仍是最主要、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是,由于70%~80%的患者一經發現就是晚期(腫瘤已廣泛播散)且約70%~80%患者會反復經歷復發或進展,因此卵巢癌手術難度大、治療復雜且花費貴、耗時長。
總體而言,晚期卵巢癌五年生存率約為41.8%;浙大一院婦科錢建華主任團隊接診的患者,五年生存率達51%以上,手術完全切除率(R0級切除)約為60%。這個數據目前在國內屬于比較高的水平。
錢建華主任接診的卵巢癌患者,往往腫瘤在腹腔內播散外加淋巴轉移,涉及膈肌、肝、脾、胃、腸及生殖道臟器等等。在浙大一院,針對每一位病情復雜的卵巢癌患者,醫院都會召開多學科會診(MDT),以婦科、肝膽胰外科和結直腸外科為主,還包括放射科、病理科、PET-CT、心內科及麻醉科等在內的多學科專家展開會診討論,明確腫瘤涉及的部位和范圍,手術切除涉及的部位和范圍及切凈概率的大致評估,患者的耐受性和手術風險的評估,為患者制訂最優化、最符合病情的治療方案,一臺手術涉及的部位和范圍往往類似于多個臟器的惡性腫瘤根治術,耗時往往需要6~10個小時。
“早期卵巢癌通過手術和化療大多數可以治愈,而晚期卵巢癌手術需要最大程度減少瘤灶,緩解癥狀,并為化療奠定基礎。手術除了降低腫瘤負荷外還能獲取腫瘤組織樣本,通過對腫瘤樣本進行病理、基因檢測就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患者卵巢癌的個體化特征,有利于制訂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在錢建華主任看來,雖然手術至關重要,但卵巢癌的治療并不僅僅局限于徹底把癌細胞手術切除到肉眼無殘存病灶,化療、靶向治療及免疫治療等在晚期卵巢癌的治療過程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有些患者擔心化療的毒副作用,擔心“一化療,死得更快”,其實則不然。“化療對卵巢癌患者來說非常重要,貫穿整個治療的過程。”專家強烈建議卵巢癌患者要到大型綜合醫院就診,高質量的醫療機構能為良好的療效提供一定的保證。“經過包括化療在內的多學科規范診療,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那么,卵巢癌“來襲”是不是真的沒有“打招呼”?早期卵巢癌很少會引起癥狀。晚期卵巢癌也很少表現出特異性癥狀,有些患者可能會表現為:
卵巢深藏在盆腔內,用手按壓腹部根本無法觸摸到腫塊,如果發生癌變,很多患者初期沒有任何癥狀,或僅感到局部輕微脹痛,隨著腫瘤逐漸增大和腹水積聚可能引起對消化系統造成壓迫,引起胃腸脹氣、消化不良、進食困難或很快就覺得飽了,盆腔疼痛或異常疼痛、腰圍變粗等。
患了卵巢癌,多數患者都會出現身體消瘦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體內癌細胞與體內的正常細胞爭奪營養,營養物質不能讓身體得到充分的吸收,會出現身體消瘦的現象。所以身體突然出現明顯消瘦,要及時就醫檢查。
血液循環不暢,影響淋巴回流,外陰及下肢可出現水腫。
在全球,卵巢癌每年新發病例不到20萬。但是,2015年我國國家癌癥中心統計顯示:我國的卵巢癌每年新發病例有將近5.3萬,也就是說,我國卵巢癌占了全球新發病例的四分之一。而且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錢建華主任介紹,卵巢癌的高危人群是:圍絕經及絕經后的高齡女性,未生育或者不孕及其治療者,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或BRCA2)發生突變的人群,以及卵巢腫瘤、腸癌、子宮內膜癌和乳腺癌的惡性腫瘤家族遺傳史者,Lynch綜合征相關的女性容易發生遺傳性卵巢癌。這幾類女性即使未出現以上癥狀,也應及早定期去醫院婦科篩查,并進行盆腔檢查,影像學(CT,B超,PET)檢查,血液學檢測(腫瘤標志物CA125,激素)等。重視定期體檢及做好早癌篩查。其他卵巢癌危險因素還涉及種族、飲食和肥胖等因素。
她特別強調,目前市面上一些養生或美容機構通過按摩進行的“卵巢保養”項目純屬無稽之談,卵巢前面有膀胱,后面是直腸,一般的按摩手法根本觸不到卵巢。還有一些所謂的保健品,可能內含大量的雌激素,如果用得太多,可能會誘發一些婦科腫瘤。

成功妊娠次數增多、母乳喂養、堅持鍛煉、服用口服避孕藥。
●堅持定期婦科檢查:除正常體檢外,高危人群應半年一次去正規醫院婦科進行詳盡的檢查。檢查的內容包括:請專業的婦科醫生進行婦科檢查,結合B超和腫瘤標志物CA125/HE4檢查。有卵巢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議檢測BRCA基因狀態。
●適時懷孕、母乳喂養:懷孕生產期間,卵巢會停止排卵,得到十個月甚至更長一段時間的休息調整,有效降低癌變的概率。另外,有研究顯示,母乳喂養超1年,患卵巢癌風險會降低30%以上,母乳喂養時間越長,風險降低的幅度越大。
母乳喂養還可以降低乳腺癌、乳腺增生、子宮內膜異位癥、產后抑郁等疾病的風險。
●堅持合理的飲食與運動:保證均衡飲食,給身體提供充足的營養成分;另一方面適當運動可調節人體免疫力、提高代謝,有助于卵巢、子宮等全身性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