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山東道域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程希才 山東交發工程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王立龍
現如今,基建項目中積極推廣使用BIM技術,助力工程高質量建設。從BIM技術的應用分析,通過構建模型的方式,發揮軟件可視化和碰撞檢測等優勢,支持多專業協同設計,進而發揮技術的應用價值。采用BIM技術,避免了設計領域之間的沖突,提高了設計的準確性,減少了后期變更工作,保障了道路施工的安全,并節約了資源和時間,增加了工程效益。現結合BIM技術的具體應用,進行如下的分析。
BIM的關鍵是信息,不同于二維設計,通過發揮信息模型的價值,利用建筑模型輔助設計和施工。現階段,市政工程的復雜度不斷提高,影響到道路設計與施工的因素很多。基于BIM技術的設計工作,采用可視化手段,能夠在項目全生命周期開展設計和施工的優化,并且參與道路運行維護,通過量化手段和仿真模擬,促使道路施工效率得到提高,節約更多的成本。市政項目每個階段都有著不同的需求,勘察設計階段利用無人機傾斜攝影技術或者激光雷達技術,采集數據信息,能夠為設計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并且提高勘察工作效率。
基于勘察成果,道路工程設計環節利用BIM+實景的方式,分析道路選線是否合理,分析填挖方與自然景觀存在的關系。利用構建的各類模型,并且進行總裝,開展管線碰撞分析,妥善解決錯漏碰缺問題。道路的給排水管網建設,采用BIM技術手段,可高效評估管道
承載能力。基于BIM模型,可提供精準的工程量。圖紙階段的切剖與軸測圖可增強圖紙的可讀性,助力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設。基于搭建的模型,進行可視化展示和項目漫游分析,清晰地展示設計方案,支持多方參與設計評審和技術交底。道路工程施工階段采用BIM技術手段,開展施工模擬分析,可更好地傳遞設計意圖,助力設計成果的有效轉化,保障道路設計方案的應用質量。
以某市政道路工程為例,長度為4742.008m,設計為主干路,道路紅線寬度設計為36m,為雙向4車道。本次工程設計環節,引入了BIM技術,輔助設計工作的開展,促使設計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實現了道路工程和施工現場環境的相符合,保障道路設計的質量。現結合BIM技術的具體應用,進行全面的分析。
按照道路設計的工作安排,事前開展勘察和調查,形成了1:500的道路帶狀地形圖和道路地勘報告。根據建設單位的意見,組織工作人員開展建模,對道路景觀和交通規劃等內容進行設計,形成了3D漫游成果,通過可視化形式呈現道路預期效果。
基于現代化技術手段,對道路地勘報告數字化,利用設計軟件對道路設計情況進行可視化表達,清晰地呈現各個路段地基情況,并且精準統計工程數量。構建的道路三維模型,可增強建設內容設計指標的直觀性,同時全面展示道路下敷管線和涵洞實際情況。借助軟件計算,可以標注出各個階段的管道管徑和埋深等數據。
地形圖處理環節。基于BIM技術,開展地形圖處理,能夠實現高程點與等高線的轉化,利用搭建的三角網,構建地形圖數據模型。使用傳統設計軟件,開展地形圖處理,僅利用三角網,難以實現可視化,無法呈現道路地形的走向,設計時需要工作人員開展高程點對比分析,最終明確高程走向。
如果道路長度很長,那么工程量巨大。采用BIM技術,根據前期勘察調查采集的數據信息,形成三維地形圖,能夠清晰地呈現地形走向,并且減少設計的工程量,保障道路建設的質量和效益。
道路選線環節。市政道路設計實踐中,選線為重要的內容,科學合理的選線方案可保證道路指標的協調合理度,實現對造價的有效控制。市政道路的線路設計是否合理,極大程度上是由道路縱斷面與土方橫斷面決定。采用傳統的選線模式,對道路沿線地形難以精準評價,通常要多次開展選線分析,并且進行實地放線,做好選線成果的對比分析,再最終確定。不過,由于無法實時查看橫斷面,通常要確定線形后進行初步設計,最終獲得橫斷面數據。
如果工程投資規模很小,反復進行調整和優化,設計工作比較繁重,且設計工作效率低下。采用BIM技術輔助設計,能夠實現平面和縱斷面以及橫斷面的聯動,基于圖上選線,再根據地形圖開展初步設計,通過BIM平臺可清晰地顯示。如果出現改動時,可隨之進行改變,最終以圖形形式呈現。
道路縱斷面設計。采用BIM技術手段,輔助縱斷面設計的開展,可顯著提高設計效率,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避免引發隱患和風險。在設計環節,根據采集實際數據信息,助力縱斷面設計,同時發揮技術的應用價值和優勢,促使道路工程高質量建設。如果設計方案和實際貼合度不高,則可能留下各類隱患和風險。基于BIM技術,搭建三維立體模型,輔助道路縱斷面設計,形成的設計方案可符合當前的技術規范,并且可保障建設的質量。
從道路實際出發,縱斷面設計工作的開展,借助現代化技術手段,可實現修改的聯動,及時更新數據信息,形成科學合理的縱斷面設計方案,促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縮短道路設計的時間,減少工作壓力,切實保障設計工作的質量。
道路建模設計。從市政道路設計需求出發,采用BIM技術手段,輔助道路建模,可實現三維建模,形成三維可視化圖紙,指導道路高水平建設。利用BIM技術手段,根據采集的影像資料和信息,對建設區域的情況開展數字化模擬,能夠清晰地呈現道路建設后的區域地塊劃分和功能提升情況,并且可呈現道路建設地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改變。基于BIM平臺,還可以模擬高峰期道路交通情況,呈現道路建設后對區域交通的改善情況。
利用BIM技術建模,可提高建模的速度,縮短建模的時間,減少繁瑣問題的產生,提升道路工程設計的質量和效率水平,助力道路工程高質量建設,創造更多的效益和價值。
基于BIM技術的市政道路工程設計,實現了高效率設計,促使后期的改造設計更加貼合實際,保障了道路設計的質量,全面提高設計的效率和效果,促使設計水平得到提高。組織開展道路設計,采用BIM技術手段,實現對設計精準度的有效控制,防范碰撞問題的出現,強化道路設計的質量控制。基于BIM 5D模擬,實現全過程的模擬分析,促使設計環節就獲得質量控制以及成本控制信息,提高設計工作的水平,保障后期工作的有序開展。
由于市政項目的組成復雜,可選擇的BIM軟件很多。按照路、橋、隧、管網等專業加以區分,BIM軟件平臺的類型數量多。隨著行業的發展,設計軟件開始平臺化發展,不斷拓寬可視化的邊界。
從設計的需求角度分析,主要是利用設計模型,經過信息加載或者信息提取,通過多專業的模擬與仿真,進而獲得高附加值的數據。道路工程中的建構筑物,利用建設的模型完成配筋后,結合預留孔洞開展結構受力分析,科學合理調整配筋,增強結構的安全性。對道路的各類管線,展開管線碰撞檢測分析,進而增強系統的穩定性。為實現設計的各項需求,要結合道路設計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設計軟件,輔助市政道路工程建設,實現高質量建設目標。考慮到市政道路工程設計的復雜性特點,為提升設計和建造的質量,通常會將BIM技術和其他技術相互結合,例如GIS技術,形成優勢互補,助力建設工作的開展。
利用BIM技術,整合和管理設施自身全壽命周期的信息,實現精細化管理。利用GIS技術,實現對地理空間環境信息的宏觀表達,支持海量地形數據的處理,同時開展地圖視覺效果以及地理信息的分析,助力工程的建設和管理。
基于BIM+GIS技術,實現海量信息可視化,支持項目信息協同化,并且實現工程管理技術的有效融合,助力道路工程建設和管理,可提高建模的質量,增強分析的精度,提高決策的效率,實現成本的高效化控制,創造更多的效益和價值。
從BIM技術的發展應用實際分析,在房屋建筑領域的應用較多,于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應用時間和應用范圍相對較小,很多功能不貼合道路工程實際,進而影響到BIM技術的應用效果和效益,使得道路設計和建設管理面臨很多的挑戰,影響到BIM技術的應用價值實現。市政道路設計工作中,為有效發揮BIM技術的應用效益和價值,必須要結合實際進行功能的開發,助力道路選線和建構筑物的優化設計,創造更多的技術應用效益,促進BIM技術的應用發展,助力市政工程現代化發展。根據市政道路設計的多樣化需求,積極更新軟件的相關功能,助力設計工作的高質量開展,防范問題的出現,創造更多的效益和價值。
綜上所述,BIM技術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合理應用,利用軟件的多功能,可輔助設計工作高質量開展,實現道路施工問題的事前防范和控制,減少道路施工問題的產生,保障作業的安全和質量,提高道路工程施工的效益水平,具有推廣應用的價值。
市政道路工程中引入BIM技術,需結合實際需求,建設軟硬件基礎設施,輔助設計工作的開展,促使技術應用價值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