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元罡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全黨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樹牢群眾觀點,貫徹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接受人民批評和監督,始終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這些重要論述展現了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彰顯了共產黨人的為民情懷,體現了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這個硬道理。
一百多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正是因為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我們黨才獲得了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
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是踐行黨的宗旨的必然要求。早在黨的二大,我們黨就鄭重申明:我們既然是為無產群眾奮斗的政黨,我們便要“到群眾中去”。百年黨史就是一部回答“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實踐史,就是一部通過團結帶領人民群眾實現黨的初心使命的奮斗史。從源頭上而言,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科學總結概括黨的群眾路線,自覺踐行運用黨的群眾路線,使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偉大作用得以充分彰顯,凝聚起全體人民的磅礴偉力,展現出強大的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創造了偉大的中國道路、中國奇跡。歷史雄辯地證明,黨的群眾路線是我黨的根本政治路線,是黨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的重要源泉。新時代,我們只要繼續牢記黨的性質宗旨,更加自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作風上深入群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就能夠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一定能夠迎來更加光明的前景。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宗旨和思想路線的體現與運用。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蘊含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科學認識論和方法論,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黨的根本宗旨和思想路線在群眾工作中的具體體現和運用。群眾路線不僅是一種工作路線和領導方法,而且是一種政治立場和價值理念,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我們黨歷來強調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決策的制定要充分了解群眾意見、匯集群眾智慧,在決策執行過程中也要不斷聽取群眾意見進行完善,決策執行的結果更要經得起人民群眾的認可和實踐檢驗。
新時代貫徹好黨的群眾路線關鍵要不斷強化宗旨意識。當前,堅持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呈現出不少新特點,群眾工作的環境更加復雜、對象更加多樣、內容更加豐富。無論情況如何變化,黨員干部都要不斷強化黨的宗旨意識,堅持人民至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只有把宗旨意識樹得更牢固,把黨的優良傳統繼承好、發揚好,才能從群眾的立場和角度看問題、想事情,向群眾問需問策,從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天下難事,莫先乎民。把人民群眾的事情辦好了,其他事情也就都辦好了。新時代貫徹好群眾路線,還要主動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潮流,完善民生服務機制、創新民意收集機制、健全民智匯集機制、創新群眾工作機制,積極了解群眾的生產生活現狀,在貼近和服務人民群眾中獲得民心、引領民心。
堅持黨的根本宗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就是堅持人民創造歷史、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觀和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只要我們的一切工作充分體現人民群眾的意志、利益和要求,就一定能匯聚起萬眾一心的磅礴力量,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