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 國
今年6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反腐敗就是同各種弱化黨的先進性、損害黨的純潔性的病原體作斗爭”,“必須始終保持正視問題的勇氣和刀刃向內的堅定,堅決割除毒瘤、清除毒源、肅清流毒,以黨永不變質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毒瘤、毒源、流毒,危害一方政治生態,破壞黨員干部政治肌體,影響黨群干群關系,為群眾所深惡痛絕。必須不斷查處毒瘤、清除毒源、掃除流毒,確保黨的政治堡壘穩固、黨員政治肌體健康,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自我揭短、自曝家丑的勇氣查處毒瘤。毒瘤就是惡性腫瘤。長在肉身上,就會對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帶來侵害;長在思想上,就會消磨人的意志力,讓人漸失免疫力。對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來說,毒瘤就是腐敗行為、就是不正之風、就是違法亂紀等問題。毛澤東同志曾講:“房子是應該經常打掃的,不打掃就會積滿了灰塵;臉是應該經常洗的,不洗也就會灰塵滿面。我們同志的思想,我們黨的工作,也會沾染灰塵的,也應該打掃和洗滌。”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青年干部要“勤撣‘思想塵’、多思‘貪欲害’、常破‘心中賊’”。腐敗毒瘤的形成,就是思想上的灰塵、毒素查找不及時、清理不徹底,日積月累所形成的。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必須通過日常監督檢查、巡視巡察、教育管理、談心談話等多種“檢測儀”、“探測器”,查主體責任、監督責任、“一崗雙責”、紀律規矩等是否落實和執行到位,做好經常排毒,保持清廉容顏。
以刀刃向內、刮骨療毒的膽氣清除毒源。任何毒瘤的形成都有其源頭。治標還需治本,標本兼治才能相得益彰。就如何提高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能力和水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治標入手,把治本寓于治標之中,讓黨員干部因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覺悟而“不想”。查清毒素、毒源,才能有針對性地刮骨療毒、治病救人。對此,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以刀刃向內、刮骨療毒的膽氣,在挖掉毒瘤的同時追根溯源,以自我革命、敢于斗爭的精神“清創”、“滅菌”、“殺毒”。要用好執紀問責這把手術刀,圍繞“四種形態”進行對癥下藥治沉疴;要用好思想教育這個清醒劑,不斷凈化心靈、純潔思想、正本清源,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政治定力,不忘初心本色、勇擔責任使命。
以鏟草除根、削株掘根的底氣掃除流毒。人民群眾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是黨和國家最深厚的根基。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不正之風,損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眾獲得感,揮霍的是基層群眾對黨的信任,影響著黨的執政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正風肅紀、反腐倡廉,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執政基礎進一步夯實。但是,“全面打贏反腐敗斗爭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需要時刻箭在弦上,需要以鏟草除根、除惡務盡的底氣進行流毒肅清,對“樹倒根在”的問題進行削株掘根、刨根見底,清理余毒。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進一步增強對掃清流毒的政治意義的認識,不當掃毒局外人,既圍繞“六項紀律”全面排查,又突出重點深度清理,不搞點到為止,抓則一抓到底。如此才能更好地發揮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作用和效果,使黨的思想和組織更加純潔,政治生態更純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