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心

1989年6月,蘇聯西伯利亞地區油氣管道泄漏,路過該區域烏法鐵路的火車遭遇油氣爆炸,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引發世界關注。事故現場十分慘烈,方圓1公里的森林被燒毀,火車車體被燒得只剩下了外殼。事后調查發現,管理不善以及玩忽職守是事故的主因,對小故障的應對不當釀成了大禍。
西伯利亞地區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遍布大量石油和天然氣管道。1984年,當地開始鋪設一條輸油管道,但在第一階段管道鋪設完成后,施工方卻得到通知將原本輸送石油的720毫米直徑的管道改為輸送天然氣和汽油的混合物。根據當時規定,輸送天然氣的管道直徑不得超過400毫米,但為節約成本,施工方接受了這一要求。
管道鋪設的切帶經過多個村莊和鐵路干線。按照規定,在經過這些地段時,施工方必須安裝自動檢測和警示裝置,還要派人進行全方位巡查。但為了加緊交工并節約成本,管道施工方取消了所有的安全措施。管道投入使用后沒多久,因被投訴管道離村莊距離過近,施工部門對管道重新進行鋪設。但在施工時,挖掘機操作不慎,管道裂開了一道小裂縫,但這一意外未被察覺。經過重新布局,這段管道最后被埋在鐵路線旁邊,后來一直處于泄漏狀態卻始終無人知曉。
1989年6月3日晚,沿線一家天然氣工廠給管道運營部門打來電話,說發現鐵路沿線管道出現壓力下降、流速降低的情況,要求派人前去調查。但負責檢查的工作人員為了趕最后一班公交車,居然未到現場查驗就與下一班人員進行了交:接,并告訴對方“管道壓力不足,需要進行增壓”。接班人員隨即增壓,往管道里輸送了更多的氣體,這使管道裂縫因為壓力的作用變得越來越大,最后形成了一個巨大裂縫,大量天然氣從地下冒出。在此期間,有部分途經此地的司機向鐵路調度員報告聞到了汽油味。泄漏的天然氣本身是無味的,但混合物中汽油的味道能聞到。但因為跨行業跨部門,這一預警信息也被忽略了……
在所有的不作為和忽視下,當晚,恰有兩列火車途經此處時,爆炸發生了。劇烈的爆炸聲傳到了十幾公里外,沖天的火光將天空照得如同白晝。方圓1公里左右的森林被全部燒毀,兩列火車車體只剩下了外殼(如圖)。兩列火車上共有1300多名乘客,其中有383名兒童。最終官方認定有575人遇難,其中181名兒童,至少623人受傷。
事故發生后,蘇聯將6月5日定為國家哀悼日。1992年,當地建起了一座紀念碑,哀悼那些在事故中不幸遇難的乘客。經過調查,最終認定事故是由于意外產生的火花引燃了事先泄漏的天然氣導致的,但對于火花的來源,沒有給出具體原因。而由于蘇聯當時局勢動蕩,對于事故的處理也是虎頭蛇尾。直到1995年才有部分基層施工和管理人員被追究責任。▲
環球時報202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