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強,初克波
(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31)
成渝(成都—重慶)高速公路是中國最早建設的高速公路之一,是西南地區第一條高速公路,于1995年建成通車。通車運營20余年來,經歷3次鐵路動車組和成渝(成都—重慶)高鐵通車的公鐵轉移、2次平行通道高速公路建成的分流影響,目前全線平均交通量約3萬pcu/d,服務水平為2~4級,需要擴容。分析其運營20余年來公鐵轉移交通量、平行通道高速公路分流交通量、通道交通量和成渝高速公路交通量的發展特征,可為成渝高速公路擴容交通量預測提供支撐,亦可為其他地區綜合運輸背景下復雜路網的交通分析提供參考。
成渝地區生態稟賦優良、能源礦產豐富、城鎮密布、風物多樣,是中國西部人口最密集、產業基礎最雄厚、創新能力最強、市場空間最廣闊、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已成為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改革創新和對外開放的重要引擎。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該區域綜合交通網絡加快完善,基本建成以干線鐵路、高速公路為主體的多向聯系通道。
目前,成渝之間已建成3條鐵路,分別為成渝(成都—重慶)鐵路、成遂渝(成都—遂寧—重慶)鐵路、成渝高鐵。成渝鐵路建成于1952年,是新中國成立后建設的第一條鐵路,里程504 km。成遂渝鐵路由遂成鐵路和遂渝鐵路構成,遂成鐵路全長146 km,設計速度200 km/h,2009年投入運營;遂渝鐵路全長155 km,2006年開通運營,2009年開工建設遂渝鐵路二線,設計速度200 km/h,2012年開通運行。成渝高鐵全長299 km,設計速度350 km/h,2015年開通運營(見圖1)。

圖1 成渝通道鐵路現狀示意圖
成渝之間已建成由多條高速公路和普通國省干線公路組成的公路通道群。高速公路方面,已建成運行的主要有3條:一是成渝高速公路,由G85廈蓉(廈門—成都)高速公路和G76銀昆(銀川—昆明)高速公路構成,全長340 km;二是成遂渝(成都—遂寧—重慶)高速公路,由G42滬蓉(上海—成都)高速公路和G93成渝地區環線高速公路構成,全長295 km;三是成安渝(成都—安岳—重慶)即G5013渝蓉(重慶—成都)高速公路,全長254 km。普通公路方面,有G318、G319、G321、G348、S102等國省干線公路。成渝之間高速公路現狀見圖2,從時間維度上看路網結構變化見圖3。

圖2 成渝通道高速公路現狀示意圖

圖3 成渝之間路網結構變化示意圖
盡管成渝之間形成了多方式、多路徑的綜合交通網絡,但對標基本實現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6條主軸、7條走廊、8條通道”的交通發展規劃,成渝之間還存在規劃城際鐵路建設滯后、高速公路繁忙路段通而不暢等問題。
2021年9月,成渝中線高鐵建設啟動,全長約 292 km,設計速度350 km/h,并預留提速條件;成渝、成遂渝高速公路擴容工程也列入四川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
為分析成渝、成遂渝、成安渝高速公路交通量發展規律,對其歷年交通量進行調查,結果見表1。

表1 成渝之間各條高速公路歷年交通量
為全面了解成渝高速公路目前運行狀態,調查收集2019年各路段交通量資料,結果見表2。

表2 2019年成渝高速公路(四川段)路段交通量
根據高速公路2019年站間OD資料,將收費站按照行政區劃進行合并,得到表3所示以市或縣為交通小區的出行分布OD表。

表3 成渝之間高速公路交通小區出行OD表 pcu/d
依據上述調查收集的交通量資料,分析綜合運輸通道中成渝高速公路交通發展呈現以下特征:
(1)從長期來看,高速公路交通量保持穩定增長,增長趨勢由前期的高增長過渡到后期的中低增長。根據表1,1995—2019年,成渝通道合計交通量、成渝高速公路承擔交通量的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0.7%、6.0%,盡管出現過公鐵轉移,但高速公路交通量保持穩定增長。從成渝高速公路交通量發展趨勢來看,通車前期(1995—2007年)、中期(2007—2015年)、后期(2015—2019年)年均增長率分別為9.2%、2.3%、4.2%,呈現前高后低的特點。
(2)城際鐵路和高速鐵路的開通運營使短期內高速公路交通量向鐵路轉移,但轉移率較低,鐵路的開通運營對高速公路交通量的影響較小。表1中省界收費站交通量反映長途交通量的變化,據此分析交通量公鐵轉移的相關關系。2009年成遂渝動車組開通,成渝通道省界交通量為2.58萬pcu/d,比2008年增長22%;2012年遂渝二線開通,當年省界交通量為2.63萬pcu/d,比2011年降低11%,但2013年交通量達到3.28萬pcu/d,遠高于2011年的2.96萬pcu/d,2011—2013年年均增長率為5.3%;2015年成渝高鐵開通,省界交通量比2014年增長12%。可見,鐵路的開通對高速公路交通量的影響較小。
(3)高速公路平行通道的建成通車對已有高速公路的分流作用較顯著。2007年底遂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對已有成渝高速公路產生分流,成渝高速公路的平均交通量由2007年的2.08萬pcu/d降低至2008年的1.96萬pcu/d;2017年成安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對已有成渝、成遂渝高速公路產生分流,這2條高速公路的交通量分別由2016年的2.23萬pcu/d、3.01萬pcu/d變化為2017年的2.65萬pcu/d、1.30萬pcu/d。
(4)成渝高速公路交通量隨著與成都距離的增大而減小。如圖4所示,成都—簡陽段交通量約4.0萬pcu/d,簡陽—資陽段交通量約3.5萬pcu/d,資陽—內江段交通量約2.8萬pcu/d,內江—川渝界段交通量約2.1萬pcu/d。

圖4 成渝高速公路路段交通量示意圖(單位:萬pcu/d)
(5)長途交通量的路徑選擇與路線里程密切相關。根據表3,成都與重慶直達交通量為2.5萬pcu/d,直達交通量在3條高速公路分擔比例差異較大,表現出與路線里程密切相關,其中成安渝高速公路(254 km)承擔77.8%,成遂渝高速公路(295 km)承擔19.7%,成渝高速公路(340 km)承擔2.5%。
(6)高速公路沿線市縣產生大量交通需求。根據表3,從各交通小區的發生吸引總量來看,沿線市縣出行量合計成為區域最主要的交通吸發源,占47.0%;成都市占27.5%;重慶市占14.0%。從區間出行構成來看,成都市與沿線市縣之間出行量最大,占29.9%;其次為高速公路沿線市縣之間出行量,占22.2%;成都與重慶出行排第3位,占10.8%。
從成渝高速公路運營20余年的實踐來看,高速公路長期保持穩定的交通增長趨勢;盡管鐵路的開通運營使短期內高速公路交通量向鐵路轉移,但轉移率較低,鐵路的開通運營對高速公路交通量的影響較小;高速公路平行通道的建成通車對已有高速公路的分流作用較顯著;長途交通量的路徑選擇與路線里程密切相關。對成渝高速公路交通特征進行實證分析,可為成渝高速公路擴容交通量發展預測提供支撐,亦可為其他地區綜合運輸背景下復雜路網的交通分析提供參考,以更準確地把握綜合運輸通道各種運輸方式的交通增長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