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洲清,張桂銘,吳玲麗
(1.重慶交通大學 土木建筑學院, 重慶 400074;2.云南省公路科學技術研究院, 云南 昆明 650211)
彈石路面是先在基層上攤鋪砂墊層,再鋪砌塊石,在塊石之間嵌縫填隙后進行路面壓實形成的一種路面結構。塊石經人工或機械加工而成,分為不整齊、半整齊和整齊塊石。彈石路面的建設養護成本較低、施工工藝簡單便利,且施工過程中無需采用瀝青等對環境影響較大的材料。云南景邁山公路建設初期,為保證古茶樹的天然品質,所有路段均采用石塊鋪砌,其筑路材料和工藝“源于自然、還原于自然”。彈石公路貫穿整個景邁山遺產區,公路沿線古樹成蔭、古村落點綴,古色古香氛圍濃厚。
景邁山位于云南省普洱市瀾滄拉姑自治縣惠民鎮,東鄰西雙版納,西鄰緬甸。這里以普洱茶盛名,是中國六大茶山之一,千年古茶樹面積之大堪稱茶山之最。景邁山包括景邁、芒景、芒云3個行政村,15個自然村和三大片古茶林。居民以傣族和布朗族為主,另有佤族、哈尼族和漢族。中國科學院在“瀾滄景邁千年萬畝古茶園保護與開發利用”項目研究中提出,景邁山千年萬畝古茶園具有重大科學、景觀、文化和生產應用價值,是重要的自然和人文遺產,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遠、面積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是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也是中國茶文化發展的歷史見證。
2007年,景邁山千年萬畝古茶園以其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和在民俗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方面取得的顯著成績,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旅游示范區”。2010年6月,景邁山古茶林申報世界文化景觀遺產正式啟動。經歷十余年的申遺歷程,2021年2月,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被國務院批準為中國2022年正式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景邁山彈石公路作為串連古茶林、古村落等申遺核心要素的唯一交通樞紐,已成為申報遺產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非常罕見的具有遺產地背景并見證公路發展歷史的特色公路,具有很強的保護價值。
景邁山古茶林保護規劃確定的遺產區總面積約191 km2,其中:核心區約72 km2,包含景邁大寨、糯崗、老酒房、勐本、芒埂、芒景上寨、芒景下寨、翁基、翁洼、芒洪10個村寨;緩沖區約119 km2,包含南座、籠蚌、班改、那乃、芒云老寨5個村寨(見圖1)。

圖1 景邁山古茶林保護規劃確定的遺產區路線圖
遺產區公路均以彈石鋪砌,其路面結構見圖2。按照所在遺產區域屬性,分為核心區路段和緩沖區路段。核心區路段起于景邁山大橋,止于芒洪,為連接核心遺產區10個古村寨的主要道路,中間的環線路段以糯崗和大平掌交叉口為起點,徑糯崗、翁基和芒景交叉口,最終回到糯崗和大平掌交叉口,形成閉環曲線道路。緩沖區路段主要包含兩段:第一段起于糯崗,止于籠蚌,連接糯崗、南座、籠蚌3個村寨;第二段起于芒洪,止于洛勐,連接芒洪、那乃、洛勐3個村寨。整體線路以串連糯崗古寨、古茶林中心區域等形成的閉環曲線為中心,向東、西、南邊分別延伸,呈內環核心、向外發散的格局,形成東進西出、向兩側擴散的布局。

圖2 彈石路面結構示意圖
彈石路面因其材料組成、施工工藝的環保優勢,對茶葉生長環境的影響小,早期便被推廣應用于景邁山古茶林遺產區,且貫穿整個遺產區。然而隨著當地旅游業、茶葉貿易的發展及居民人口的增多,公路交通量逐年增多,沿線多段路面出現嚴重病害:路面防水性能差;邊緣約束條件不穩;路基路面不良路段較多,表現為彈石松動、彈石間隙增大、大范圍沉陷、平整度差、揚塵及噪聲過大、邊溝變形和損壞、排水不暢等(見圖3)。與景邁山的宜居環境和遺產地的文化品質極不協調,需進行提升改造。

圖3 景邁山彈石公路狀況
基于申遺保護區的背景,設計采用與當地原始古樸風格及文化相宜的路面改造方案,不改變路面材料類型,保留彈石路面結構,對景邁山彈石路面進行保留、修復和提升改造。以保護遺產區歷史特色公路、恢復公路使用功能、提升行車舒適性、優化公路整體容貌為目標,以合理選材、方便施工、利于養護、節約投資為原則,以生態修復、路景融合為方向,以改良彈石公路材料及工藝為手段,采用整體彈石路面保留修復、輔以局部精細化提升的方案,對景邁山彈石公路進行綜合性能提升,從而改善路面平整度,減少揚塵,降低噪聲,美化道路環境,提升道路使用耐久性。
在提升景邁山彈石公路使用性能的基礎上,使公路保留并延續當地淳樸的民風韻味,與景邁山核心遺產相互映襯,通過適宜的綠化美化修飾設計,使景邁山彈石公路憑借自身的文化遺產及公路文化優勢,成為具有特色的遺產地美麗公路。
根據彈石公路的病害情況,結合遺產地核心區、緩沖區古茶林的生長環境、位置等因素,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彈石路面提升改造方案。
(1)核心區路段。將路段劃分為人群車輛活動密集段、平交道口段、過村莊段、景觀停靠段等,對路基、路肩損壞、變形路段進行補強調型,培土恢復地被植物;對彈石路面病害路段,采用生態施工工藝進行彈石路面整體修復,結合精細化修復,恢復道路承載力、平整度,降低行車噪聲。同時采用生態砂漿進行彈石路面填縫嵌縫,消除揚塵。
(2)緩沖區路段。該路段存在幾處彈石損壞較嚴重路段,以彈石路面小修養護、道路保通為主,加強彈石路面日常養護。
(1)修復彈石公路的使用性能,提升公路整體面貌,建設景邁山特色古風式美麗公路,以推動鄉村公路高質量特色發展,營造美麗宜人且具有文化氛圍的農村交通出行環境,助力農村公路綠色發展。
(2)彈石公路與景邁山的自然生態相得益彰,其公路遺產價值與古茶林、古村落等核心遺產名錄相結合,將形成系統化、多元化遺產名錄,展示公路建設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協調統一,對賦予景邁山遺產價值更多增值空間蘊含潛在的影響力。
(3)隨著申遺的推進,景邁山彈石公路作為遺產地的特色樞紐,以其公路形式、公路歷史及遺產地背景等特有因素,結合大范圍規模化人工鋪筑歷史及公路發展史上重要里程碑,在結合現代前沿施工工藝及古典特色保留融合的提升改造下,將成為具有里程碑特點的遺產地彈石公路,為景邁山申遺助力,為景邁山彈石公路成為文化遺產的“遺產公路”保駕護航。
景邁山彈石公路是貫穿景邁山申遺地全區域的公路,沿途依次串聯了景邁大寨、糯崗、老酒房等15個村寨,是景邁山居民出行的主要道路,也是景邁山古茶的唯一運輸通道。景邁山彈石公路見證了申遺要素景邁山古茶的發展歷史,既是公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古茶歷史的見證者,保護彈石路面、輔以修復恢復的提升改造方案,與古茶林的深遠文化和風格相宜,能賦予景邁山遺產價值更多增值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