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藍 陳青青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19日發表任內第一份《施政報告》(如圖),房屋、人才、教育和抗疫等成為社會高度關注的焦點。
住房是重中之重
自回歸以來,香港歷任行政長官每年的《施政報告》從封面顏色、主題、字數,都可看到施政重點。過去幾任特首中,梁振英鐘情橙色,林鄭月娥喜愛天藍色,李家超的首份報告則選用綠色為封面,代表和諧與希望。
19日,李家超全面講述其施政理念、愿景及各項措施。他提到,香港面臨百年未見的大變局,包括通脹高企、加息潮、貨幣緊縮政策、貿易爭嘏和地緣局勢緊張等問題,削弱環球經濟增長動力,影響香港經濟復蘇速度。但他同時表示,香港自身優勢強,在“一國兩制”下機遇處處,極具中西文化薈萃的吸引力。
住房一直是歷任特首在《施政報告》中重點闡述的問題。李家超說,解決“住”的問題是本屆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目標是在住的問題上讓市民看到希望,上樓早些,住房大一些”。為此,《施政報告》提出興建3萬個簡約屋,使未來5年公營房屋總建屋量較上一個5年期大幅增加約五成等。在土地供應方面,從下個財政年度起分批推出三塊土地,將軍澳地區預計可提供5萬個房屋單位, 最早2030年入伙。
交通與住房密切相關,《施政報告》建議興建3條主要干道和3條策略鐵路。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杰表示,這份報告“治標”和“治本”方案并行,“治標”為樓市減辣,寬減買家印花稅措施;“治本”方案則是一系列優化造地程序及多項大型基建,穩定香港長遠房屋供應。他說,兩方案并行,為樓市帶來正面信息。
“青年是香港的未來”
香港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也是內地對接國際市場的重要窗口。《施政報告》表示,“必須更積極和進取地搶企業、搶人才”。具體而言,特區政府將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人才服務窗口”等部門,并成立“共同投資基金”以引進和投資落戶香港的企業,同時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以及優化現有多項計劃。
其中“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備受關注,計劃為期兩年,符合資格人才包括過去一年年薪達到250萬港元或以上人士,以及畢業于全球百強大學并在過去5年內累積3年或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士。這兩類人可獲發為期兩年的通行證赴港發展,不設人數限額。同時取消“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年度配額,為期兩年;放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將逗留期限從一年延長到兩年,方便他們留港/來港工作。
為更好地留住人才,符合資格的外來人才如果今后在港置業,《施政報告》還為定居香港的外來人才扣除一部分住宅稅E與此同時,《施政報告》還提到為青年提供比市價更便宜的青年宿舍。
李家超提到,青年是香港的未來,“青年興,則香港興”。為培養愛國愛港、有國際視野的年輕一代,《施政報告》提出,推動學校在課堂'內外推行國民教育,本學年起推行的措施包括在小學及初中課程中增加國史、國家地理等學習元素;結合教育局公布的“國民教育活動規劃年歷”,推出“心系家國”聯校活動系列,紀念國家重要事件的日子。他同時強調,教師肩負培育學生正確價值觀及國民身份認同的重任,須具備專業能力和秉持專業操守。為此,教育局會從入職、操守及培訓等多方面加強教師管理,包括本學年起公營學校新聘常額教師必須通過基本法測試,下學年起擴大到所有直接資助計劃學校及參加幼兒園教育計劃的幼兒園。未來,政府會增加教師到內地考察的機會,親身體驗國家發展。
強化公務員管理
在這份《施政報告》中,李家超對特區政府公務員團隊的管理有了新的方針。他提出了設立上百項績效考核(KPI),未來還將在立法會進一步修正。《施政報告》同時提出設立“行政長官表揚榜”獎勵計劃,由明年起定期公開表揚優秀并具示范作用的團隊或人員,表現欠佳的公務員經督導和輔助后若仍無改善,應及時終止聘用。李家超同時提出更新《公務員守則》,包括具備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意識,履行“愛國者治港”原則等。
此外,抗疫話題在《施政報告》中也著墨甚多,包括五大原則即“不躺平,控制確診數字,確保醫療體系的負荷力”“減重癥,減死亡”“保護高風險人士,包括一老一幼及長期病患者”“以科學精準方法識別不同風險級別人士,分級管控”以及“平衡疫情風險與經濟需要”,并且“循序漸進恢復跨境往來”。李家超強調,“抗疫不走回頭路”,在條件許可下,特區政府會按部就班優化各項措施,包括社交距離措施。而聯通內地和外地同樣重要,第一個目標是在香港做“逆向隔離”,即“前置檢疫”,做到符合內地“7+3”的防疫標準,確堡疫情不會倒灌內地。
結合“遠慮”與“近憂”
李家超讀出一系列施政重點后,再次強調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必須向世界“說好香港故事”。19日,香港中聯辦發言人表示,李家超發表的/施政報告》是香港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新階段,新一屆特區政府推出的首份系統性施政綱領,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國務院港澳辦發言人稱,在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際,這份《施政報告》是香港發展新階段和國家發展新征程歷史性交匯的生動反映,昭示著香港必將在與國家的共奮進中實現更大更好的發展。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理事朱家健19日在接受《環竦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份《施政報告》為香港的土地房屋、人才培訓、基建、創科發展、醫療服務等做了中長期規劃,甚具遠見,刻畫了香港的藍圖和前景。他表示,李家超將設立并引導“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并成立“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這些措施都對香港在與內地和境外合作中的形象起到正面作用;“特首政策組”則有助提升日后施政和倡議能力,為日后政策的實踐奠定基石。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教聯會副主席鄧飛1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董建華時期的《施政報告》包含了很多長遠、宏觀的規劃,林鄭月娥的規劃中則更關注急需解決的問題。“從這份《施政報告》可以看出,里面既有長遠規劃,也有短期需要解決的,把遠慮和近憂'都包含在內,這一點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鄧飛提到,關于未來實施政策的困難與挑戰有兩點,一是宏大的《施政報告》需要大量公共財政投入,需要進行調節;二是作為中國的國際化窗口,香港也要應對現在一些國際關系上的招仁戰。鄧飛表示,再好的政策規劃,還要靠高效施政和公務員團隊來執行落實,這份《施政報告》在闡述各項公共政策之前,先講解了如何提升特區政府的治理水平,“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星島日報》19日稱,“李家超第一擊,全面振經濟”,社會大眾對新一份《施政報告》寄予厚望,尤其在土地房屋方面。還有評論表示,二十大將為香港由治及興再添新動力,并帶來巨慶的發展機遇。▲
環球時報20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