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良甲 劉瑩麗
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關節外科,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為骨科常見關節炎疾病,臨床發病率較高,且多發于中老年人群,發病后因出現不同程度膝關節腫脹、畸形、疼痛、活動受限等疾病癥狀,直接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 臨床救治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疾病多采取關節腔內藥物注射治療,以玻璃酸鈉較為常用,但單用玻璃酸鈉效果有效。 而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因具有較強抗炎作用且起效迅速,符合疾病救治原則,可展開聯合用藥治療。 本研究回顧性選取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關節外科收治的84 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為研究對象, 按治療方案分組并分別展開玻璃酸鈉注射治療、 玻璃酸鈉+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療, 通過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以及對膝關節功能、疼痛程度、疾病癥狀的影響,以進一步探究玻璃酸鈉、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聯合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效果。
回顧性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關節外科收治的84 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用藥方案分為參照組(42 例)與研究組(42 例)。參照組中,男23 例,女19 例;年齡52~65 歲,平均(68.13±2.11)歲;病程1~5年,平均(2.69±0.65)年。研究組中,男24 例,女18例;年齡50~67 歲,平均(68.54±2.18)歲;病程1~5年,平均(2.63±0.62)年。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2019113501),入選患者和家屬均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經臨床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②關節面明顯受損、關節腔變窄;③存在明顯膝關節活動障礙情況,且活動后關節疼痛加重。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骨關節疾病;②參與本研究前使用非甾體抗炎藥、激素類藥物;③關節注射部位出現皮膚破損;④對本研究涉及用藥過敏或不耐受;⑤合并先天關節畸形或其他嚴重臟器功能障礙、惡性腫瘤疾病;⑥存在免疫功能障礙、凝血功能障礙。
參照組患者采用玻璃酸鈉注射治療, 即對患者膝關節作常規消毒,于機體髕骨下內側作穿刺處理,抽取關節腔內積液, 后于關節腔內注入玻璃酸鈉注射液(山東博士倫福瑞達制藥有限公司, 生產批號:191012)2 ml, 拔針后以無菌紗布對穿刺點作覆蓋處理。 同時指導病患屈伸膝關節,注射后2 d 內維持穿刺點干燥,1 次/周,持續治療3 周。
研究組患者采用玻璃酸鈉+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療,救治方式與參照組相同,在參照組基礎上加用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療,即第1 周給予患者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90913)1 ml 關節腔內注射治療, 第2、3 周給予患者2 ml 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關節腔內注射治療,1 次/周,共治療3 周。
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及膝關節功能、 疼痛程度、疾病癥狀評分。①對兩組患者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病患疾病治療效果進行評估,顯效:治療后病患膝關節腫脹、疼痛等疾病癥狀基本消失,且膝關節活動能力、彎曲程度基本恢復正常狀態;有效:治療后病患疾病癥狀、膝關節活動較治療前改善,可正常生活、工作;無效:治療后病患疾病癥狀、膝關節活動較治療前無明顯變化, 且伴有持續疼痛。 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 ②治療前后,采用美國特種外科醫院膝關節功能評估量表(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對兩組病患膝關節功能進行評估,HSS 分值為0~100 分, 得分越高則表明患者膝關節功能越佳。③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估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VAS 分值為0~10分, 得分越高則病患疼痛感越強。 ④治療前后, 以自制量表對患者疾病癥狀嚴重程度進行評估,量表信度=0.943, 效 度=0.935, 量表回收率為100.00%,量表主要疾病癥狀包括關節疼痛、腫脹、晨僵,各癥狀分值為0~3 分,疾病癥狀分值越高則表明癥狀越嚴重。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的比較[n(%)]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HSS、V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HSS 評分高于治療前,VAS 評分低于治療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HSS 評分高于參照組,VAS 評分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SS、VAS 評分的比較(分,±s)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關節疼痛、腫脹、晨僵等疾病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疾病癥狀評分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疾病癥狀評分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疾病癥狀評分的比較(分,±s)
骨性關節炎為常見關節炎疾病,且以膝關節最為常見,多發于中老年人群,主要病理特征為關節軟骨組織出現繼發性或原發性變性、 軟骨下骨質改變、骨板層骨質硬化所致關節功能障礙。 針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疾病,多采取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關節腔內注射治療,通過用藥以緩解患者關節疼痛程度,同時增加關節活動度、保護軟骨。
玻璃酸鈉為關節軟骨、關節腔內滑液成分,有潤滑、吸收應力作用,同時可保護機體軟骨、滑膜。 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開展玻璃酸鈉滴眼液關節腔內注射治療,可延緩關節疾病進展,同時促軟骨增殖、抑制軟骨細胞凋亡。 另一方面,玻璃酸鈉可抑制炎癥擴散、減少痛覺刺激、改善關節環境、增加關節活動度,進而達到緩解疾病癥狀的目的。 但單用玻璃酸鈉疾病癥狀控制效果有限,為進一步提升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疾病患者的療效,采取玻璃酸鈉聯合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療有顯著效果。 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有較強抗炎功效,起效迅速,在快速緩解機體關節損傷所致疼痛感同時可減少粘連情況, 消除水腫。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關節疼痛、腫脹、晨僵等疾病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疾病癥狀評分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疾病癥狀評分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聯合用藥干預下,療效更為顯著,且疾病癥狀改善效果更佳。 經關節腔內注射治療后,該藥物可快速被機體關節組織吸收,迅速發揮療效, 在進一步控制疾病癥狀的同時達到改善機體關節功能、疼痛程度的目的。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的HSS、V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HSS 評分高于治療前,VAS 評分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HSS 評分高于參照組,VAS 評分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聯合用藥下病患膝關節功能、疼痛感改善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玻璃酸鈉聯合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對提升療效、緩解疼痛感以及改善疾病癥狀、膝關節功能有顯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