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如意 傅鑒乾 吳 晗 齊艷姝 孫瑞瑞
廈門市第五醫院腫瘤內科,福建廈門 361101
晚期惡性腫瘤患者于疾病發展期間,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疼痛,影響患者治療心態的同時,使其對臨床治療產生抵觸情緒,致使臨床治療工作不能有效地開展,危及患者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為此,在臨床工作開展時需要注重患者疼痛治療,對于患者病情發展以及治療期間產生的疼痛癥狀及時采取相應的預防管理措施,借助藥物、分散注意力、按摩等方式來降低患者所承受的疼痛,以免患者因癌性疼痛長期發展對患者造成嚴重的損傷, 致使患者喪失治療信心,對應用的治療干預措施產生排斥, 不僅達不到治療目的,同時還會加速患者的死亡。 本研究通過對廈門市第五醫院的45 例晚期惡性腫瘤癌性疼痛患者實施中西醫結合治療,與常規治療進行比較,分析中西醫結合治療的運用效果。
選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廈門市第五醫院收治的90 例晚期惡性腫瘤癌性疼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順序將其分為常規組(45 例)和觀察組(45 例)。 常規組中,男25 例,女20 例;年齡46~64歲,平均(55.65±4.32)歲;胃癌12 例,食管癌13 例,肝癌9 例,甲狀腺癌11 例。 觀察組中,男26 例,女19例;年齡44~65 歲,平均(55.87±4.29)歲;胃癌13 例,食管癌14 例,肝癌7 例,甲狀腺癌11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20190569)。納入標準:①患者各項指標符合實驗標準;②患者臨床資料完善;③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認知功能障礙,精神異常者;②傳染性血液疾病、心肝腎功能異常等;③依從性差。
常規組采用鹽酸羥考酮緩釋片[商品名:奧施康定,萌蒂(中國)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64597、1621331]治療,口服用藥,每間隔12 h 用藥一次,結合患者具體情況調整給藥劑量,初始用藥劑量為10 mg。
觀察組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 在常規組的基礎上加以加味芍藥甘草湯治療,包括:黨參25 g、白芍25 g、龍骨20 g、蒼術15 g、地黃15 g、威靈仙15 g、秦艽15 g、木瓜10 g、甘草10 g、桂枝6 g。有腫塊者加莪術、三棱;少腹痛者加青皮、柴胡;胸肺疼痛者加枳實、薤白、瓜蔞。 用500 ml 水煎煮成400 ml 藥液,分早晚各200 ml 服用。
兩組患者均治療3 個月。
比較兩組患者的癌性疼痛評分及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 ①癌性疼痛評分: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評分,滿分10 分,輕度疼痛:0~3 分;中度疼痛:4~6 分;重度疼痛:7~10 分,分數越高,疼痛越劇烈。 ②不良反應:分析兩組患者采取相應治療措施后患者惡心、嘔吐、頭暈、頭痛、便秘、嗜睡、皮膚瘙癢以及口干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癌性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癌性疼痛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癌性疼痛評分的比較(分,±s)
兩組患者均未發生便秘。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的比較(例)
癌性疼痛是絕大部分癌性疼痛患者病情發展期間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在此期間,隨著病情持續加重,患者主觀疼痛癥狀也在明顯提升,會對患者帶來一些潛在的生理以及心理損傷。在臨床當中,針對疾病對患者帶來的疼痛,要盡早展開治療。 本研究對觀察組患者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癌性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 兩組患者癌性疼痛評分均低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低于常規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患者的不良發生總發生率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針對晚期惡性腫瘤癌性疼痛患者,西藥治療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消除患者產生的疼痛,抗炎、鎮靜效果顯著,但是在長期應用期間產生的副作用較大,對患者中樞神經產生抑制,危害患者生命安全。 隨著我國中醫學的不斷發展,在癌性疼痛治療方面也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認為癌性疼痛與七情內傷、飲食不調、氣血虧虛、經絡阻塞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在實施治療期間通過解除患者以上癥狀才能達到相應的治療目的。 在中醫結合治療應用期間,加味芍藥甘草湯的應用可有效解除患者產生的癌性疼痛,藥方來源于張仲景的《傷寒論》,主要根據辨證論治加減治療。 在加味芍藥甘草湯的作用下,藥物應用期間可對臟腑進行調理,發揮解毒祛瘀、通絡化瘀的功效,在白芍、黨參等君藥作用下,具備養氣活血、生津止渴、補中益氣以及柔肝止痛的效用,蒼術、地黃以及龍骨為臣藥,可發揮清熱涼血、鎮靜安神的效用,威靈仙、秦艽、木瓜、桂枝為佐藥,可發揮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功效。 諸藥聯合應用可有效發揮抗血瘀的效用,可有效延長致痛因子的敏感性,調整降鈣素基因免疫反應活性,調節炎癥因子水平,進而更好地發揮抗炎效用,降低患者產生的疼痛。 基于藥物自身的特點,在臨床應用期間,保證用藥安全性,且長期應用不會對患者身體健康帶來較大損傷,聯合西藥應用可進一步發揮鎮痛效果,還能夠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取得最佳的臨床治療效果。
加味芍藥甘草湯治療癌性疼痛的效果值得肯定,且在藥物長期應用過程當中,有持續性、無成癮性以及無耐藥性的特點,針對輕、中度癌性疼痛的療效較高,但針對重度癌性疼痛止痛療效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因此在未來發展過程當中,要充分借助中藥止痛的方法,發揮加味芍藥甘草湯在癌性疼痛患者止痛治療當中的作用。 在治療期間,針對患者具體疼痛評分,從疼痛性質以及腫瘤位置出發,結合患者具體情況來選取科學的治療方法, 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直至患者疼痛有效緩解。 在中西結合治療的應用期間要根據藥物的副作用對患者科學用藥,將副作用控制在患者可接受的范圍當中。基于癌性疼痛的特點,在治療工作開展期間,還要加強癌性疼痛治療以及疾病知識的健康教育工作,在患者家屬以及醫護人員的全面配合下,保證止痛工作順利開展。此外,為保證中西結合治療的安全性,在用藥期間,醫護人員要轉變治療理念,提升對于癌性疼痛治療的全面認知。給藥期間結合患者個體化差異, 合理地采取止痛鎮痛方法,合理調整加味芍藥甘草湯的劑量,評估具體用藥效果,進行后期用藥方法合理調整。 給藥期間,加強對患者以及家屬的引導,提升其對中西結合用藥治療的全面認知,以此確保后期治療工作穩定、有序開展,在給藥期間還要結合藥物自身的特點,建立健全醫療保險體系, 促使患者有能力保障自身生命安全。
綜上所述,對晚期惡性腫瘤癌痛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度,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