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見軍,田 璐,李花翠,王 芳
(1.日照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山東 日照 276800;2.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海洋發展服務中心,山東 日照 276800)
大竹蟶()是瓣鰓綱竹蟶科竹蟶屬的大型貝類,主要分布在我國沿海、南海、韓國等地區,是重要的海產經濟貝類。大竹蟶貝殼薄而脆,兩殼合抱呈竹筒狀,前后開口,貝殼表面凸出,生長線明顯,進出水管短而粗。作為淺海養殖的優良品種,大竹蟶苗種來源成為關鍵環節。本文總結了在工廠化條件下大竹蟶人工苗種繁育技術的經驗,具體如下。
苗種培育車間為常用的貝類育苗車間。屋頂和窗戶等均采用遮光設置,保持光照在500~1 000 lx。育苗池選擇長方形,面積16 m,水深1.2 m,具有完整的進排水和充氣系統。另需設有專用的餌料培育車間和消毒場所。
在餌料培育車間,根據苗種繁育計劃,應提前1~2個月開始培育單細胞藻類。培育藻類品種主要包括:金藻、硅藻、扁藻、角毛藻、小球藻等,分別開展一級、二級和三級培養。
親蟶培養池需進行鋪沙,鋪沙厚度約為20~30 cm。鋪沙所采用的海沙需清洗并消毒后使用。親蟶培養期間,每日換水清污2次,每次換水量為總水體的1/2。日投喂單胞藻4次,投喂量約為15~20 cell/mL,投喂藻類以扁藻、金藻為主,以硅藻和角毛藻為輔,可混合投喂。
親蟶對環境變化非常敏感,在培育期間需特別注意兩點:一是換水或加水時應減緩速度;二是投喂需以少投多次為原則,否則極易引起親蟶的流產。同時可每5 d使用益生菌改善池底環境。
2.2.1 產卵 大竹蟶親貝經暫養、促熟后可順利自然產卵。日照地區的大竹蟶自然產卵盛期為5月中旬至6月下旬。在繁殖期內,大竹蟶體內性腺發育飽滿。因其卵子分批成熟,故可多次產卵。產卵間隔期一般為1周,卵子為圓形沉性卵,卵徑約90 μm。繁殖時,雄性個體先排放精子,雌性個體在其刺激下排放卵子。由于產卵時精子較多,需要進行洗卵。待產卵結束后用300目網箱集卵。需要注意的是集卵和沖洗產卵池時水流不可過急,以避免對受精卵造成損傷。
2.2.2 孵化 孵化水溫為20~25 ℃。由于大竹蟶卵子為沉性卵,所以在受精卵發育至擔輪幼蟲之前需每小時攪池一次,并保持水體微充氣狀態。孵化池內施用5~10 mg/L EDTA絡合水中重金屬離子。約24 h后,受精卵孵化為D形幼蟲,正常孵化率一般在80%~90%之間。
孵化至D形幼蟲后要及時選優,保證健康個體發育。用250目篩絹網拖取上層幼蟲或利用虹吸法吸取上層健康幼體收集于網箱中,置于培育池中進行培育。同時施用EDTA 5 mg/L,保持水體微充氣。D形幼蟲培育密度為4~6個/mL。
大竹蟶苗種培育溫度應保持在20 ℃以上。苗種前期投喂餌料以金藻、硅藻及角毛藻等三級藻種混合投喂,投喂頻率為2次/d,每次投喂量為2 cell/mL。苗種培育后期餌料以扁藻為主,金藻及角毛藻為輔,投喂頻率為4次/d,每次投喂量為5~10 cell/mL。苗種培育中后期每日投喂適量益生菌。每日換水2次,每次換水30 cm左右。另外,每日對幼體的攝食、生長狀態等進行鏡檢,根據變化情況適時調整。5~7 d后,幼體出現眼點,斧足伸出,進入幼體附著階段。
3.2.1 投放附著基 細沙用60目或40目篩絹網過篩,經漂白液消毒后,利用砂濾純凈海水反復沖洗至干凈,并注意除去余氯。將處理后的細沙作為附著基鋪設于養殖池中,厚度為0.2~0.3 cm。后期隨著幼體個體增長,及時加沙至1 cm。
3.2.2 附著期間管理 苗種鋪沙之后,進入苗種附著期。附著期水溫22~27 ℃。餌料投喂:前期以金藻、角毛藻、扁藻混合投喂為主,后期以扁藻為主,少量投喂小球藻。投喂頻率4次/d。換水頻率2次/d,換水量為總水體的80 %。需注意換水后及時補充餌料。附著期培育前期養殖密度5~6個/cm。當幼體生長達到2 mm后,及時分池,保持養殖密度為3~4個/cm。5 mm時再次分池,將養殖密度降至1~2個/cm。培育階段定期檢查幼體的攝食、生長和健康狀況,特別注意餌料的質量狀況和池底沙質情況。若發現沙質惡化,及時清理并補充新沙。每日換水后施用適量的EM菌和硝化細菌以保持良好水質。
附著后的稚貝經過40~50 d的培養后,殼長達到約0.9 cm。此時可將稚貝從池中虹吸至20目篩絹框中與沙分離出池。
本文所述大竹蟶工廠化育苗技術是在總結前人基礎上改良后形成的。相較于使用二層底的育苗方式,本方法可以在保證育苗成功率的基礎上減少餌料的流失及育苗過程中成本,但應特別注意保持良好水質條件。此方法的創新之處在于:一是避免了藥物使用,降低環境負擔。利用有益菌調控水體中菌群結構,避免使用藥物對大竹蟶幼體及養殖環境的影響。試驗表明,利用消毒后純凈海水及有益菌調控,可以保持大竹蟶幼體生長所需良好水體環境。二是分批次投放附著基,保證幼體發育。在工廠化條件下試驗發現,幼體剛剛進入附著期時潛沙能力較弱,附著基投放過多會影響其攝食和生長發育。分批投放附著基,可在減少附著基對幼體發育的影響同時保證幼體生長所需空間。三是育苗期間減少倒池可有效提高幼體存活率。大竹蟶幼體雙殼薄脆,過多的倒池極易造成幼體的死亡。本文方法可在減少倒池的同時,保證養殖水體環境,有效提高育苗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