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武鳳珠
《莫高窟樂樂大王回家記》,借由小狗“樂樂”的眼睛,引導讀者領略我國石窟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的風物景象;《敦煌守護人》,尋訪守護敦煌的大師與百工,向讀者講述真實故事、展示璀璨文化;《你所不知道的國家一級博物館》系列,集中呈現尚未廣為人知卻富有特色的國家一級博物館……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場所;書籍,是保存和傳播人類文化的重要載體。將博物館“搬”進書籍,近年來,人民日報出版社充分發揮圖書在傳播先進文化、引領全民閱讀中的重要載體作用,為我國文博事業發展貢獻著出版力量。
今年恰逢中國國家博物館建館11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給博物館老專家回信,表達對我國文博事業的親切關懷、殷切期望。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人民日報出版社于近期推出《你所不知道的國家一級博物館2》。本刊記者特別采訪責任編輯劉思捷,揭秘人民日報出版社文博圖書出版背后的故事。
由《人民日報》(海外版)的一個欄目,“變身”為圖文并茂的一系列圖書,《你所不知道的國家一級博物館》的選題策劃,源自《人民日報》(海外版)文藝部欄目“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
“2019年下半年,我們看到了這個欄目。那時,欄目已經推出幾十家國家一級博物館的報道。”劉思捷介紹,“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欄目每篇報道都闡釋一家博物館的歷史沿革、館藏珍品等。“當時我們覺得,這對于國家歷史、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都具有非常好的傳承和弘揚作用。”
編輯有慧眼,方可識明珠。《敦煌守護人》選題策劃的緣起,是發表于《人民日報》的一篇報道《敦煌守護人》;《莫高窟樂樂大王回家記》的策劃思路則來自央視一則關于小狗“樂樂”的新聞。“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社會公眾對敦煌莫高窟的認知尚不夠全面。因此,我們想出版一本書,推進公眾對莫高窟的了解,讓更多人重視莫高窟的重要價值與未來發展。”劉思捷說。
《敦煌守護人》和《莫高窟樂樂大王回家記》,分別從人物和動物的獨特視角切入,深入挖掘、精細描摹,使讀者身臨其境。而任何一家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的院館,館藏文物、歷史故事等的豐富度,都如莫高窟一般足以單獨成書,為何要將多家一級館集納在《你所不知道的國家一級博物館》中?
“梳理已經刊發的多篇欄目報道后,我們感到,這些報道的體量已經足以支撐起一本書的內容。”劉思捷表示,以集結形式呈現,是為了幫助讀者了解盡可能多的、不為人所熟知的國家一級博物館。“我們想通過圖書讓讀者知道,我國不僅有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大家非常熟悉的博物館,還有蘇州博物館、西安半坡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等不那么‘火爆’、但同樣承載著璀璨文明的一級博物館。”
以書為媒,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人民日報出版社對文博圖書社會效益的定位。“希望大家帶著這本書到各個博物館‘打卡’、實地探訪參觀,感受豐厚的歷史積淀和多彩的地域文化,體味中華文化之美。”劉思捷表示,將篇幅短小、相對零散的報紙欄目集結、擴容成書,對中華文明優秀成果的展示就有了新的載體和窗口。
翻開《你所不知道的國家一級博物館》目錄,一件件富有歷史底蘊的文物圖呈現在讀者眼前。青銅器何尊圖片,展示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名稱上方。“何尊腹底銘文中,刻有‘宅茲中國’,這是迄今發現的‘中國’一詞最早的來源。”劉思捷介紹,收入目錄的文物藏品都是館藏珍品,有些還是國家一級文物。
由一則報道、一個欄目,擴容為一本圖書,不僅涉及內容的“增量”,也包含設計的“提質”。在人民日報出版社文博圖書的編輯思路、裝幀設計中,巧思匠心隱藏其間。
最直觀的編輯設計巧思在封面上。《你所不知道的國家一級博物館》第一輯封面采用模切工藝,將蘇州博物館藏品——秘色瓷蓮花碗圖案嵌入海棠花窗形狀內,營造出蘇州園林般的空間透視感。“我們選取博物館具有代表性的文物,這些文物不僅價值高,外觀也美。”劉思捷認為,將文物圖案用于封面設計,在彰顯文化內涵的同時,也增強了圖書的藝術感和親和力。
《莫高窟樂樂大王回家記》融編輯巧思、文化內涵于生動的故事中。這是一本講述小狗“樂樂”被主人帶回城,又出于對成長家園莫高窟的眷戀,獨自踏上回“家”路,至今仍在守護莫高窟故事的繪本。“通過講故事,我們串聯起莫高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把莫高窟的歷史與風光呈現給讀者。”劉思捷說。
《敦煌守護人》與《莫高窟樂樂大王回家記》之間,還有巧妙的“聯動”設計。“為了帶給讀者更直觀的感受,我們邀請《莫高窟樂樂大王回家記》作者陳夢楚手繪一幅莫高窟全景圖,以拉頁形式展現在《敦煌守護人》中。”劉思捷介紹,正是在完成《莫高窟樂樂大王回家記》之后,才堅定了出版《敦煌守護人》的想法。
作為一部傳記文學作品,《敦煌守護人》歷時3年才完成。劉思捷表示,講述從歷任館長到普通工匠的敦煌情緣、真實事跡,是該書的策劃思路。“為此,我們約請了人民日報社甘肅分社董洪亮社長與人民日報社記者王錦濤、付文、銀燕,前往莫高窟實地采訪。”
《敦煌守護人》中收錄的精美圖片,也歷經多方協調、精挑細選。劉思捷說:“收入書中的圖片,多數是敦煌研究院的館藏壁畫原圖,具有非常珍貴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封面的一抹“宮墻紅”,是《你所不知道的國家一級博物館》第一輯留在讀者心中的顏色。讀者、作者與博物館的良好反饋,也推動了第二輯的編輯出版。
“第二輯的封面,采用了北宋《千里江山圖》的‘只此青綠’色調。”劉思捷介紹,兩本書的封面設計全部采用中國傳統色系。“當前,我國正在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2009年,為推進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淮北市博物館加掛‘隋唐大運河博物館’館名。我們將其代表性文物——影青釉抱鞠童俑圖像放在了第二輯的封面上。”
延續《你所不知道的國家一級博物館》第一輯的編輯思路和內容結構,第二輯集納《人民日報》(海外版)對36家國家一級博物館的報道。劉思捷說:“場館的選擇兼顧了東北、華北、西北、西南等各個地區,全國各地都有涉及。”
“在融合出版背景下,我們將不僅通過傳統媒體宣傳推廣,還將借助新媒體平臺實現更廣泛傳播。”劉思捷介紹,為助力《你所不知道的國家一級博物館》系列出版,人民日報出版社不僅聯合人民日報媒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推出H5《來,跟國寶交個朋友》,在人民日報客戶端、海外網等多家媒體平臺發布,并在人民日報數字大屏首頁進行全國范圍的展示,還約請博物館攝影師“動脈影”等微博大V參與到圖書宣傳工作中。
堅持“兩創”方針,人民日報出版社整合人民日報社內外優質資源,將文物承載的無形歷史具象化,積極探索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我們衷心希望通過出版文博圖書,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更多普通讀者更加了解中華大地上的璀璨文明,為推動我國文博事業更加蓬勃發展,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豪感貢獻力量。”劉思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