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艾瑞迪
美國《華爾街日報》10月23日文章,原題:中國的安全關切往往從胃開始如果說安全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最近對中國共產黨干部所作報告的關鍵詞,那么值、得謹記的是,糧食是他關心的核心問題。
‘
中國必須“全方位夯實糧食法全根基”,他在本月召開的中共二十大的開幕會上發表講話稱。他還曾表示,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中國持有廣泛的國家安全觀,但與其確保中國能養活本國人口的決心相比,有關中國軍力發展和人口問題等方面往往受到更多關注。
俄烏沖突引發的對全球糧食供應的破壞,中國發生的重大氣候事件,以及中國僅依靠世界9%的耕地養活全人類1/5的人口,所有這些都是讓北京關心糧食問題的原因。未來與西方發生任向沖突都有可能威脅中國進口美國大豆和澳大利亞牛肉。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中國的五大外國食品供應方都是西方條約盟友。
俄烏沖突助推全球食用油、小麥和其他糧食的價格飆升,因為航運線'路遭到封鎖且農民無法照料其農作物。在今年中國的糧食產區遭受洪災以及有記錄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熱浪后,這場戰爭也暴露了中國自身的有關弱點和缺乏相關韌性。在中國嚴格防控疫情的背景下,零星'的封控措施也在考驗農民。
中國國家領導人并非首次對糧食安全問題表達關切,但在今年二十大發表的講話中,他用于該主題的時間要比五年前在中共十九大的講話中更長。他在講話中重申,中國的決策者要“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
從歷史上看,中國共產黨一直高度重視農業,這也反映出其最初的支持根基來自農村,及其在應對糧食問題上以史為鑒。在中國,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與農業有關。根據英國媒體集團“經濟學人影響力”上月發布的全球糧食安全指數,沖國在113個國家中排在第25位,與該國去年的第34位相比有所提局。
中國的糧食政策走向對美國農民具有重大意義。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去年美國農民向中國出口價值356.9億美元的農產品。▲(作者詹姆斯?艾瑞迪,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2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