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昊宇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日前在訪問澳大利亞期間,與澳總理阿爾巴內塞簽署了“新安全協議”,除了全面強化在軍事、情報、網絡、太空和執法等領域合作外,兩國人員還可以赴對方國家進行共同訓練。這是日澳繼年初簽署《互惠準入協定》后,兩國“準同盟”關系的進一步升級。
就澳大利亞而言,澳早關系正在逼近《美澳新同盟條約》的水平,而日本則已經把澳大利亞視為僅次于美國的最密切安全伙伴。值得重視的是,日澳安全關系急速升溫絕非孤立現象。聯系到美日近來在亞太地區的一系列軍事安全活動不難發現:一個由美國主導的“新五眼聯盟”正在逐漸成型。
自下月10日起,美日將在沖繩附近海域舉行兩年一度的“利劍”聯合軍演,作為兩國間最大規模的實戰訓練,日美將分別出動2.6萬和1萬兵力以及數十艘艦艇和癌架軍機參演。尤為引人注意的是,此次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艦艇與軍機也將參加。無獨有偶,近來英澳加三國與日本軍事安全互動極為熱絡。日英5月剛剛簽署《互惠準入協定》,將雙邊關系提升至“準同盟”水平;加拿大外長10月中旬訪問日本期間,日加兩國同意啟動共享軍事情報的《情報保護協定》談判。
種種跡象顯示,冷戰背景下基于宗教信仰和價值觀念形成的傳統“五眼聯盟”,可能被一個充斥著地緣政治和大國競爭思維的“新五眼聯盟”所取代。
眾所周知,由英美加澳新這五個英語國家組成的“五眼聯盟”是一個情報共享組織,一直被視為美國護持全球霸權的核心小圈子。近年來,隨著美國全球戰略重心轉向“印太”并將中國定位為最主要“戰略競爭對手”,應對大國競爭逐漸成為“五眼聯盟”的重要職能,其協調合作范圍也從情報拓展到5G、網絡安全、涉疆涉港等議題。“五眼聯盟”的轉型,雖然提升了美國國際動員能力,但也日益暴露出其內在局限性。對此,在美英國內出現兩種意見:一種是鑒于日本在美國“印太戰略”布局中的重要角色,希望吸納日本擴容為“六眼聯盟”;另一種則認為新西蘭的體量影響不夠,且新西蘭在“遏華”方面三心二意,拖累了“五眼”聯手對付中國的成效。
從日本方面來看,對“五眼聯盟”可謂向往已久,執政的自民黨在2020車底的“經濟安保戰略”建議書中就明確主張日本應加入“五眼聯盟”。一旦日加簽署情:即保護協定,日美英澳加五國將建立起初步的情報共享網絡。盡管政治意愿強烈,日本要加入“五眼聯盟”仍面臨不少技術障礙,主要表現在日本憲法對政府獲取公民情報信息的限制,以及日本國內情報體系和情報搜集能力方面存在短板。加之國內還存在反對民意,日本短期內加入“五眼聯盟”的條件尚不具備。
不管未來是否會以新的多邊聯盟的面目出現,美日英澳加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安全互動,都是美國核心盟友在其“印太”指揮棒下的一次“重新集結”,地緣影響不容小視。
必須看到,美國“印太”安全聯盟正在加緊重塑成型。在拜登政府上臺以來的“印太”布局中,美英澳組成的“奧庫斯”被認為處于最核心的圈層,但由于其涉及,核不擴散這一敏感議題,不僅引發全球廣泛批評,在美國同盟體系內部也存在極大爭議。傳統的“五眼聯盟”由于缺乏代表性且功能單一也難堪大任。從當前美國全球戰略的總體布局看,拜登政府正在著力推動亞太和跨大西洋兩大同盟體系在“印太”地區合流。未來不排除美日英澳加形成的“新眼同盟”在美國的,“印太戰略”中扮演核心角色。
同時也要看到,五國強化安全合作的基礎并不牢固。無論是美日強化軍事捆綁,還是日澳深化安全合作,并不諱言“聯手對抗中國”的戰略企圖。但這種基于大國競爭邏輯、突出軍事對抗的小集團化合作,不僅違背地區各國希望和平合作的共同愿望,其內部各方訴求的差異也注定其具有脆弱性,五方在涉華利益上更是不盡一致。隨著合作的深入,彼此的利益訴求分歧勢必顯現。各方需要認清,違背時代潮流的“新五眼聯盟”將注定難以走遠。▲(作者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環球時報202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