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唯見

本文主人公
“有剩的羊肉湯嗎?有么就給我點……”2022年7月13日,一則拾荒老奶奶向羊肉湯店老板要剩羊肉湯的短視頻引發廣泛關注。這碗羊湯背后,是一名74歲老母親苦心照顧癱瘓11年兒子的暖心故事。北大碩士研究生兒子身殘志堅的模樣,更是令無數網友“破防”。
連日來,這個偉大而堅強的母愛故事持續傳播,成為一股網絡正能量,喚起無數愛心,讓我們看到了善良的力量。
“有剩的羊肉湯嗎?有么就給我點,沒有就算了,我就光喝點湯就行了,我帶回去給我兒子吃,我有個病兒子在家……”7月13日,山東青島李滄區李村街道書院路的一家羊肉湯店門口,白發蒼蒼、身形佝僂的付奶奶滿臉窘迫,小心翼翼地向老板楊波詢問。
40歲的楊波是山東泰安人,5月28日剛開了這家羊肉湯店,人均消費30元左右,生意還算不錯。楊波認識付奶奶,老人靠拾荒為生,自從開店以來,她時不時過來討廢紙板。熱心腸的楊波吩咐員工,把所有紙板和瓶子都留給老人。
雖然算是“熟人”,但楊波對付奶奶的具體情況并不了解。付奶奶開口討要羊湯之前,楊波感覺這天跟往常有些不一樣。老人收拾完紙板后,在門口徘徊了好久,他上前詢問是不是需要什么幫助,于是有了這段對話。
視頻是楊波隨手拍的,之前他為了增加小店的曝光量,開通了網絡短視頻賬號,偶爾會做些更新和直播。
簡短的對話間,楊波大致了解了付奶奶的情況,得知她要照顧高位截癱的兒子,非常不容易,當即想重新給老人燒幾碗羊湯打包,可付奶奶堅持只要盛一碗剩下的羊湯就行了。
其實,當時楊波拍著拍著就流淚了,腦子里冒出一個念頭,自己的力量有限,他想讓更多人來幫幫老人。當天晚些時候,楊波把這則視頻發到網上。
原本,楊波以為這則視頻會像之前自己拍的餐品一樣,得到幾百的點贊量。怎料,“羊湯奶奶”瞬間火了,點贊量和留言以萬為單位,急速上升。
“真的看哭了,樸實的奶奶、善良的老板。”“人間有疾苦,人間更有大愛,好人好報。”“日子太窘迫,老人又想給兒子補身子,才會要一點吃的,偉大的母愛。”除了這些暖心的聲音,熱情高漲的網友們還想給付奶奶捐款。楊波又驚又喜,還有些蒙圈,決定去付奶奶家看看。
7月14日下午,楊波帶著羊肉湯、火燒和2000元錢,一路打聽,找到了李村街道青峰路社區的付奶奶家。
一進門就能看到一張病床,付奶奶的兒子李玉寧躺在床上。今年46歲的他,被付奶奶照顧得干干凈凈,說話有禮有節:“楊老板,謝謝你一直照顧我母親。”付奶奶有些激動,又有些難過:“我這么大年紀了,如果合上眼,你說我兒子怎么辦,我就是死也不放心。”
屋子很小,墻角堆放著還沒來得及變賣的紙板,旁邊一塊簡易木板,是付奶奶老兩口的床。楊波忍不住紅了眼眶,臨別,他再三囑咐,想喝羊湯就到店里來,管夠。付奶奶送楊波到門口,不知該怎樣表達感謝,在兒子看不見的角落,干脆“撲通”一聲跪了下來。楊波急了,手足無措地把老人扶起來。
這一跪,飽含著一個老母親的感恩之情,也充斥著一名拾荒老人的無比心酸,更把這個含辛茹苦11年的故事,展現在了世人面前……
付奶奶一家原本住在山東濰坊臨朐縣,雖然家境貧寒,但夫妻倆堅持讓兒子李玉寧上學。兒子很爭氣,1995年考入青島大學,之后考上北京大學讀碩士研究生,這期間,他還收獲了愛情。
2002年畢業后,李玉寧和女友結婚,兩人進入青島一家外貿公司工作,李玉寧把父母接了過來。不久,公司派他們前往沙特阿拉伯工作。數年后,熟悉外貿流程的李玉寧決定辭職,在沙特自主創業。經過3年打拼,他的事業風生水起。
正當生活開始好轉時,一場飛來橫禍打破了這一切。2010年2月,李玉寧在倉庫搬東西時,不慎從高處摔下,被幾噸重的貨物死死壓住。在沙特治療的3個月,李玉寧幾乎花光了所有錢,但傷勢依然沒有好轉,無奈之下,他只能回到北京繼續治療,可半年之后,還是不見起色。
當時才30歲出頭的李玉寧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事實:脊椎神經損傷,高位截癱,大小便失禁……
那一年,付奶奶幾乎哭干了眼淚,但她依然不相信,如此優秀的兒子就這樣倒下了。曾經,為了培養兒子,她不知道陪著他熬了多少個通宵……
付奶奶東奔西跑,厚著臉皮,從親朋好友那里湊了30萬元。老兩口拖著無法動彈的兒子,在多家醫院兜兜轉轉。付奶奶白天照顧兒子,晚上和老伴換班,自己再去給別的病人當護工,能賺一點是一點。
為了不讓兒子擔心,付奶奶總是撒謊說自己去小旅館睡覺了,可是,日復一日,李玉寧怎會看不出蛛絲馬跡?雖然他不忍心母親這么勞累,但更不忍心戳穿這個善意的謊言。
李玉寧很擔心父母為了自己拖垮身子,他常常把醫院盒飯里的肉留給他們,推說自己因為藥物反應,吃太油膩的會反胃。看著他們吃下去,他的心里才好受一些。
無奈,即使一家人多么齊心努力,李玉寧的傷殘已成事實,花再多的錢和精力,一切也只是枉然。雪上加霜的是,李玉寧的妻子在陪伴丈夫尋醫問藥一段時間后,終于還是無法面對這一切,兩人離婚了。
那段日子,對于付奶奶一家來說,是極度黑暗的。因為李玉寧的戶口在青島,他們決定留在這里,方便醫藥費報銷。從那時起,付奶奶兩口子就把生活重心放到了照顧兒子身上。聽醫生說,按摩對病人有好處,他們每天至少堅持給兒子按摩1個小時。
短短1年,李玉寧的人生被重新洗牌。所幸,他的性格樂觀開朗,除了殘疾的身軀,苦難似乎沒有在他身上留下過多傷痕。他知道自己不能太拖累父母,堅持做著力所能及的康復訓練,還會通過網絡和書本充實自己,期望有朝一日,再次成為父母的驕傲。
付奶奶在兒子面前強顏歡笑,可每天一合上眼,就想到兒子的病情,難過得偷偷哭泣。一邊要照顧兒子,一邊要還債,付奶奶只好出門拾荒,身體不好的老伴就留在家里照看兒子。
因為長期臥床的緣故,李玉寧的褥瘡反復發作,最嚴重的時候,腐爛出一個大洞,都能看見骨頭了。老父親只能隔三岔五抱起兒子,出門曬曬太陽。但隨著年齡漸長,老父親的身體越來越差,再也抱不動兒子了,他們只能給兒子增加翻身的頻率。可每次給兒子翻身,都會累得老兩口氣喘吁吁。
無論多艱難,付奶奶還是咬牙堅持著,她知道,這個家,如果自己倒了,那就真的垮了。
2012年11月開始,李玉寧因肢體一級殘疾,開始享受低保。雖然錢不多,但對這個家庭來說,也是一個補貼的來源……
原本,付奶奶以為生活會一直這樣下去,沒想到,一夜之間,他們家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網絡的力量改變了付奶奶一家困苦的現狀,也改變了楊波原本的生活軌跡。原本就不大的店面,一連數天都被擠得滿滿當當,大家都是來了解“羊湯奶奶”家情況的。
除此之外,楊波短視頻賬號的粉絲從幾十個激增到10萬左右,電話、短信、留言鋪天蓋地。還有很多熱心網友在捐助無門的情況下,只能把愛心“砸”向楊波的小店,很多人買了團購券,但并不消費,只是叮囑楊波把券驗證了,這些錢全捐給“羊湯奶奶”。
楊波粗略算過,有時一天之內購買的團購券金額達到四五萬元,他覺得過意不去,不得不把團購券下架。
店里的外賣量也空前增加,很多人在外賣平臺上點餐,然后指名送給“羊湯奶奶”。顯然,付奶奶一家是無法消化那么大的餐食量的,楊波只好把外賣從平臺撤下。
手忙腳亂伴隨著焦頭爛額,但楊波的心里還是很高興,無時無刻不被這人間真情感動著。每一份愛心都必須認真對待,為了讓網友的愛心善款如數交到付奶奶手中,他決定找一個可靠、有公信力的平臺。幾經周折,楊波聯系上青島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開通“大家一起獻點愛,幫幫想喝羊湯的老奶奶”定向捐款通道,得到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積極響應。短短1個星期左右,已有超過3000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捐款,金額高達21萬余元。7月19日傍晚6點,捐款通道關閉。7月20日,所有的捐款均已打入付奶奶的銀行賬戶。
7月16日,北京大學青島校友會發起倡議,呼吁廣大校友向李玉寧伸出援手。21日上午,青島一家康復器材公司的技術人員來到付奶奶家,送上一臺價值7萬多元的“柔性翻身智能床”。如此一來,付奶奶老兩口給兒子翻身的問題徹底解決了。李玉寧心懷感激,有了這張床,他就能自己做很多過去做不了的事,父母再也不用半夜起來幫他翻身,這11年來,他們終于能睡一個安穩覺了。
與此同時,李村街道辦事處方面也積極采取幫扶措施。目前,李玉寧每月能領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以及其他專項補助,并享受殘疾人居家托養服務。下一步,街道和社區將持續關注付奶奶家的生活狀況,積極對接社會愛心組織、企業等,進行幫扶。
目前,“羊湯奶奶”短視頻的點贊量已突破40萬,留言近6萬,這個數字還在增加。面對一股股暖流,付奶奶一家三口這幾天內心五味雜陳,除了感激,更多的是過意不去。李玉寧考慮著,正如網友所說,在如今這個信息時代,他完全可以再次實現自己的價值,比如利用所學知識,開直播或者在網上找一些力所能及的兼職,實現再創業再起步……無論哪種方法,相信只要心中有愛,再灰暗的生活也能被點亮。
7月20日,付奶奶出門拾荒,又來到羊肉湯店的門口。楊波熱情迎上去,付奶奶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付奶奶托楊波轉告廣大網友,感謝大家的幫助,他們家的日子肯定會好起來的。
臨近中秋,很多愛心人士給付奶奶一家送來月餅和水果。2022年9月初,熱心的沈先生也驅車前來,表達一份心意。閑聊間,付奶奶說起了自己在青島一家企業工作的女兒,也就是李玉寧的妹妹。自從哥哥受傷后,她經常加班加點,想多賺點錢,減輕家里的負擔,以至于一直沒心思談對象。
“我很擔心,她哥哥也著急,想請你幫忙留意一下,介紹一個好人家。”付奶奶拉著沈先生的手,沈先生高興地答應了:“我上網幫你呼吁呼吁,爭取早日了卻您的這樁心事。”
一碗羊肉湯,溫暖一座城。這本來是一個悲涼的故事,卻可以讀出溫暖與希望。付奶奶一家的苦難,或許外人無法想象,但通過鏡頭,人們看到的是這個困頓中的家庭,依然體面而堅韌地活著。的確,很多時候,照常生活,是對命運無常的最有力抵抗。
愛心不是一時興起,它必將細水長流。楊波知道,在未來的日子里,他會和付奶奶一家成為“親人”,繼續用一碗羊湯溫暖著這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