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家

2022年8月,電視劇《玫瑰之戰》一經開播就成為熱門討論劇,其中包含的婚姻危機處理以及女性力量的崛起,與現實中有相似遭遇的女性互為鏡像。
《玫瑰之戰》中的顧念塑造了一個努力顛覆失敗人生的中年女性,她原本是擁有幸福生活的家庭主婦,因為丈夫涉嫌犯罪和出軌,遭遇情感背叛后的她重新步入職場開展新生活。而她的許多經歷,讓人們看到了女性在職場、生活中所遇到的種種不公。
在工作中,因為做過10年家庭主婦,她返回職場受到各種歧視,被人質疑能力,律所曾在她低潮期接納了她,當個人與律所發生利益沖突時,她就被要求做出犧牲;在生活中,作為一名離婚女性,她的感情生活接受著前婆婆的監督與同事的臆測,作為一段不忠誠婚姻的受害者她還被道德綁架,甚至在爭奪孩子撫養權時,能否兼顧事業與家庭,成了前夫在法庭上攻擊她的理由……
可以看出,一名擁有出色學習經歷與工作經驗的女性,想要逆襲成功依舊如此艱難。性別歧視、年齡歧視、上司打壓……顧念所面臨的境遇,展現了對女性仍然存在各種偏見的社會現實——其中,有婚姻困境,有中年危機,也有社會環境的裹挾。而女性打開困局的方法,就是自強自立。
作為一名中年女性,顧念追求自我價值的奮斗歷程,讓人們看到她挑戰現實的勇氣。她遇見更好的自己的過程,就是在告訴每一個遭遇不幸的女性,都有重新選擇人生的機會。
顧念的不甘示弱以及對于生活的不妥協,讓人們從她的人生里領悟到女性經濟與精神獨立的意義。但也有人對此表示異議,認為顧念的逆襲只是一種理想化的臆想,現實中女性面臨的處境只會更加艱難。那么,你認為女性在遭遇情感與生活的雙重困局時,是該選擇隨波逐流,還是奮力一搏呢?

網媒互動:
微信調查

哪有那么多的逆襲成功?不如接受現實 14%唯有奮斗才有希望,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71%妥協或拼搏,都不一定有自己想要的結果 14%

王世民

中國心理學會 注冊心理師安徽省唯一中國家庭教育專家組專家安徽省家庭教育研究會 副會長安徽省婚姻家庭研究會 副會長
成長一直是一個終身的議題,女性同樣對自身的成長有著強烈的需求。“成為更好的自己”一直是很多獨立女性的追求目標。從困境到破局,其實就是一個撥開迷霧的過程,每個人在不一樣的過程中都有不一樣的情緒感受和實際行為。想要撥開迷霧,走出困境,并不簡單。
“成為更好的自己”看起來是一個目標和方向,其實源于個體的內在心理需要。心理學認為:所謂需要,指的是個體由于自身有愿未遂所導致的不平衡的緊張狀態。需要是維持個體和社會生存、發展的必要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它通常在主觀上以一種缺乏感或豐富感被人體驗。
需求是目標達成時的內在動機,指人行為的主觀愿望。動機是推動人完成某種事情的念頭或愿望,為了滿足不同需要就會有自然性動機和社會性動機。
“成為更好的自己”顯然是一種社會性需要。由此產生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等。這種目標的實現會促使人產生較強的社會性動機,如此一來,我們大概就能理解,為何《玫瑰之戰》中的女性雖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可是有過與社會脫節的實踐經歷加上婚后丈夫的事業與情感的變更,以及育兒等一地雞毛帶來的種種挫折,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困境”。走出困境需要勇敢。
外部社會環境日益發展變化,這種環境的變化發展無法完全匹配個體的需求,就出現了矛盾。比如劇中女主人公10年家庭主婦的經歷中丈夫的經濟犯罪與出軌是外在促發因素,自身逆襲成長后遭遇的性別歧視、年齡歧視、上司打壓等也是變化的外在社會環境。一物兩面,這種變化既會為女性的發展設置障礙,也會激發女性重新審時度勢,以往出色的教育背景和求職經歷都已光環不再,需要找到內在積極資源。也就是說,逆襲成長時重新審視外在社會環境,對照自身現實狀況,及時查缺補漏,就會做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家庭以及工作中的小環境的影響因素也很重要,這是女性逆襲時的支持系統。顯然,前婆婆的情感干涉、外人的道德綁架等都是影響因素。如果能在這些紛擾因素中找到影響自己最大的那些因素,變害為利,就能使支持系統力量變強。“身正不怕影子斜”“讓時間來證明一切”是人們經常采取的主要策略,學會從紛繁的不利因素引起的不愉快的情緒體驗中走出來,尋找一直對自己支持的精神或者物質的資源,集中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是一項不錯的決定。
人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想逆襲成功的內在成就動機是否強烈至關重要。一旦內在動機強烈,就會使匯聚資源全部朝向目標實現。
可見,破局需要各方面的條件和支撐,而女性自身的動力是關鍵!更何況,“做更好的自己”這種社會性需要的滿足,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標本身的發展變化需要來自社會、家庭和個人多方的努力與支持。更好的自己到底是什么?其實也是一個變化量,所以這是一個不斷追求的過程。在追求的過程中需要多方因素不斷調整,需要女性自身不斷應對困難,這樣才能做到走出困境,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