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易寒 攝影/ 趙慶

9月5日,以“服務合作促發展,綠色創新迎未來”為主題的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順利閉幕。在全球疫情依然嚴峻、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的特殊時期,本屆服貿會共達成各類成果1339個,百余項新產品、新技術首發首秀,數量超過上屆。
服貿會是由商務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國家級、國際性、綜合型展會,獲得了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貿發會議、經合組織三大國際組織的永久支特,是涵蓋運輸、旅行、建筑、保險服務、金融服務,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知識產權使用服務,個人、文化和娛樂服務,維護和維修服務,其他商業服務、加工服務、政府服務等12大服務貿易領域的綜合型服務貿易交易盛會。服貿會既是中國服務貿易領域龍頭展會,也是中國對外開放重大展會平臺,為國際服務貿易領域傳播理念、街接供需、共享商機、共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本屆服貿會期間,共舉辦了15.2萬平方米的展覽展示和128場專題論壇、65場推介洽談等活動;線下參展企業2400余家,線上參展企業7800余家,累計入場25萬余人,數量均超過上屆。同時大會也促進達成一系列重要合作成果,成交規模和質量均高于上屆。



商務部服貿司副司長王志華在介紹2022年服貿會取得的成果時表示,本屆服貿會是在全球經濟復蘇和國際貿易發展面臨許多新情況、新挑戰的大背景下舉辦的全球服務貿易領域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展會,再次宣示了中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共促全球服務貿易繁榮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本屆服貿會吸引了507家世界500強企業及行業龍頭企業線下參展。展位特裝率高達98.4%,展臺設計更加契合綠色主題,60余家企業和機構攜帶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領域的百余項新產品、新技術、新成果首發首秀。
現場舉辦了7場高水平高峰論壇、100多場專業論壇和行業會議,匯聚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和業界精英,聚焦前沿領域,交流最新觀點,為推動全球經濟貿易復蘇增長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此外,大會還促進達成一系列重要合作成果。延續“一會兩館”“綜合+專題”“線上+線下”等辦會模式,國務院國資委、國家銀保監會分別組建了中央企業交易團、中央金融企業交易團,31個省區市、5個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繼續組建了地方交易團與會洽談采購,成交規模和質量均高于去年。據初步統計,截至目前,共達成各類成果1339個,其中成交項目類513個、投資類175個、首發創新類173個、戰略協議類128個、權威發布類82個、聯盟平臺類26個、評選推薦類242個。同時,發布了《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報告2021》《中國展覽業發展報告2021》等多項權威報告,反映發展趨勢,匯聚研究成果。
本屆服貿會新增全球服務貿易聯盟作為國際合作機構,吸引了約200位境內外重要嘉賓參會,71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以國家或總部名義設展參會,比上屆增加13個。其中,阿聯酋、瑞士、意大利、澳大利亞、挪威、巴基斯坦、北馬其頓、布隆迪、列支敦士登和塞浦路斯等10個國家首次以國家名義設展。整體國際化率達到20.8%。
阿聯酋是首次參加服貿會,也是十年來第一個擔任服貿會主賓國的中東國家。
服貿會期間,位于國別展區的阿聯酋展臺,展示了航空、金融、文化等領域的最新發展成果。不時有觀眾在播放著阿聯酋情況介紹的大屏幕前照相。
阿聯酋駐華大使阿里·扎希里在主賓國展館— 阿聯酋館的開幕儀式上強調,阿聯酋致力于吸引更多外國直接投資,而服務貿易正日益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新引擎,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包括服務貿易在內的兩國各領域合作前景可期。

今年,意大利首次以國家名義開設展區,來自文化、教育、工業設計、運輸物流等多領域的15家企業參展。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張保龍·布魯諾意識到服貿會不僅是中國重要的展會,也是全球服務貿易的重要平臺。他說,服貿會為意大利企業提供了一個與中國、與世界各國貿易伙伴交流的重要平臺,希望通過參展參會能提高企業知名度、增強企業競爭力。
“首秀”服貿會的塞浦路斯,希望讓潛在的合作伙伴了解地處歐、亞、非三大洲交界處的國家有著航運、教育等服務業優勢領域;布隆迪展示著咖啡豆、木面具、香蕉皮畫……服貿會的“新朋友”希望在務實的合作平臺上尋覓到新商機、新伙伴。
以“全球服務 互惠共享”為永久口號的服貿會,不僅吸引“新朋友”,還留下“老朋友”。
今年,日本展區的參展商們帶著更多產品現身。觀眾在布滿美妝、零食、工藝品、日用品等400多類產品前看花了眼。據介紹,日本展區今年展出的產品種類比去年增加了百余種,且嘗試跨境電商運作模式,觀眾在展臺下單后即可實現“日本購”;韓國展區不僅帶來了服貿會觀眾熟悉的美妝產品、農產品等,還設置VR體驗、韓服拍照、體質檢測等互動活動,吸引人們排隊“嘗鮮”。
為期6天的服貿會上,參展企業的展示內容精彩紛呈:戴上VR眼鏡,握住手柄,就可置身一場足球比賽中;新能源汽車等產品吸引眾人目光……其中的亮點非常多,包括時下最新的“元宇宙”。




首次亮相服貿會的元宇宙館是本屆服貿會上數字經濟成果的集中展現。走進元宇宙體驗館,在大型沉浸式藝術展現場,法國畫家塞尚的經典作品被立體化呈現,被巨幅影像包圍的觀眾,在塞尚畫筆下的小宇宙中徜徉穿梭,和百年之前的燦爛藝術打了個照面。
“元宇宙構造了一個虛擬世界,但它并不完全脫離于真實世界,屬于數字經濟的一個主要部分。”在元宇宙體驗館技術總負責人王國林看來,前沿技術的發展給傳統行業帶來了數字化的機遇,也讓服務貿易有了更多的可能。
數字貿易高速發展的背后,是數字經濟的蓬勃增長。數據顯示,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二,從2012年的11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45.5萬億元,占GDP比重由21.6%提升到39.8%,電商交易額、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居全球第一。

算力的提升和網絡的發達推動數字經濟乘風而上,逐漸成為我國服務貿易的新形態和發展新引擎,也是推動形成我國經濟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利器。
中國社科院大學教授江小涓認為,數字全球化不僅會成為疫后復蘇的重要推動力量,而且會成為長期發展的強勁推動力量。加快數字服務貿易發展,會為我們穩住經濟大盤、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服貿會的前身— 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京交會”)于2012年首次舉辦,當年吸引近30位世界500強全球負責人出席,67家世界500強企業報名參會,客商覆蓋82個國家和地區。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連續舉辦服貿盛會,并于2020年將京交會更名為服貿會,與廣交會、進博會一起,構成中國對外開放三大展會平臺,緊密聯通中國與世界。這背后的動力是中國服務貿易蓬勃的發展勢頭。
過去10年間,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年均增長6.1%,高出全球增速3.1個百分點,服務貿易規模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二,累計進口服務超過4萬億美元,成為推動全球服務進口增長、促進全球經濟穩定復蘇的重要力量。買全球、賣全球、惠全球從構想變成了現實,數字的背后是人民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企業真金白銀的產出率。


成績固然令人振奮,但是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將始終保持“進行時”。據商務部服貿司副司長王志華介紹,下一步,將在全國推進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研究制定服務貿易標準,推動世貿組織《服務貿易國內規制參考文件》落地生效,不斷提升服務貿易制度型開放水平;加大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服務業發展的支持,完善與金磚國家、上合組織等服務貿易多雙邊合作機制,不斷擴大中國服務貿易的“朋友圈”;推動保稅研發、檢測、藝術品展示交易等新興服務貿易發展,鼓勵節能降碳、環境保護等技術和服務進口,擴大綠色低碳技術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