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升鳳
(郯城縣水利局,山東 郯城 276100)
會師水庫位于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郯城街道郯東村東南,馬陵山林場山北,屬于淮河流域沭河水系。水庫于1959年10月興建,1960年3月竣工,于2009年進行了除險加固。控制流域面積2.21 km2,水庫總庫容107.05萬m3,死庫容為6萬m3,校核洪水位56.36 m,設計洪水位為55.9 m,興利水位55.69 m。會師水庫保護著下游郯東村、二旺村0.41萬人,280 hm2耕地,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灌溉、生態保護等綜合效益于一體的多年調節的小(1)型水庫。工程等別為Ⅳ等,設計洪水標準為2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100年一遇。會師水庫主要由大壩、溢洪道、放水洞等主要建筑物組成。
土石壩潰壩主要由于超校核標準洪水導致漫頂潰壩、正常蓄水位遭遇地震導致大壩滑坡潰壩、正常蓄水位遭遇穿壩建筑物發生接觸滲漏潰壩等情況。潰壩原因包括漫頂、滲透破壞與變形、基礎抗剪強度不足,溢洪道泄洪能力不足,運行不當,庫岸滑坡等。
1)潰壩情況。會師水庫為小(1)型水庫,大壩結構為土石壩,按逐步潰決情況進行潰壩洪水計算。
(1)潰壩洪水計算。潰壩口寬度按下式計算:

式中:W為水庫庫容,萬m3;B為主壩壩頂長度,m;H為壩高,m;K為經驗系數,土石混合壩取值1.19。
經計算,水庫在20年一遇設計洪水位55.9 m和1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56.56 m情況下的潰壩寬度分別為2.89 m和2.93 m。
(2)潰壩最大流量計算。根據潰壩形式分析,潰壩最大流量計算采用肖克列奇經驗公式:

式中:B為潰壩時沿壩軸方向水面寬或壩頂長度,m;b為潰壩決口寬度,m;H0為潰壩時壩前水深,m;g為重力加速度,取值9.8。
經計算,在20年一遇設計洪水位55.9 m和1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56.56 m潰壩時,壩址處最大潰壩流量分別為288 m3/s和320 m3/s。
2)不潰壩情況。發生設計及校核洪水不潰壩情況時,需做好溢洪道正常調洪核算。會師水庫調洪演算,按照《山東省小型水庫洪水核算辦法》規定,采用用三角形調洪法,進行流域參數、多年平均最大24 h降雨量H24及變差系數Cv,設計標準的單位面積洪峰流量模數qm、最大洪峰流量、洪峰總量及洪水調節計算,得出水位、庫容、溢洪道相應泄量結果,見表1。

表1 水庫水位~庫容~溢洪道泄量
會師水庫根據調洪演算圖表結果進行調度運行,確保溢洪道及下游行洪河道安全泄洪。
1)潰壩下游流量計算。水庫潰壩在下游某斷面處形成的最大流量,采用經驗公式(3):

式中:Qlm為當潰壩最大流量演進至距壩址為L處時,在該處出現的最大流量,m3/s;Qm為壩址處的潰壩最大流量,m3/s;V為水庫潰壩時的庫容,m3;L為距壩址的距離,m;Uk為經驗系數,會師水庫按照平原河道UK=3.13。
潰壩后下游各斷面流量計算表見表2。

表2 會師水庫潰壩下游各斷面流量計算表
2)潰壩洪水傳播時間。洪水起漲時間按公式(4)計算:

式中:L為距壩址距離,m;H0為壩上游水深,m;V為可泄庫容(可泄總水量),m3;h0為潰壩洪水到達前下游計算斷面平均水深,m;k1為系數,取平均數為0.7×10-3;t1為洪水起漲時間,s。
3)最大流量到達時間按式(5)計算:

式中:k2為系數,等于0.8~1.2;hm為最大流量時的平均水深,m;t2為最大流量到達時間,s。
4)潰壩下游流量過程線。將下游流量過程線概化為三角形,起漲點時間為t1,三角形頂點(最大流量)時間為t2;洪水終止時間為t3,由式(6)計算:

式中:QLM為計算斷面處最大流量,m3/s;V為下泄總水量,m3。
計算潰壩時,洪水概化過程見表3。

表3 會師水庫潰壩洪水概化過程線
根據下游工程和重要保護目標所在位置,分別設立斷面進行計算,得到各斷面的淹沒水位,根據高程確定洪水淹沒邊界,繪制出會師水庫下游淹沒及群眾路線轉移圖,如圖1所示。

圖1 淹沒范圍及轉移人口線路圖
會師水庫潰壩后,郯薛線、S323省道、師郯路范圍內將被淹沒,影響下游郯東村、二旺2個村、耕地282.67 hm2,4 079人,經濟作物損失約為600萬元。
1)通過對導致水庫潰壩影響因素的分析,為后續運行管理工作提供了基礎,促進年度維修養護的投入,將加快推進郯城縣小水庫標準化管理及智慧水利的創建。
2)通過對會師水庫潰壩洪水后果分析,掌握壩洪水在下游河道中的演進過程,獲得了潰壩洪水到達下游各河段的峰值流量、水位、時間等參數。根據下游最大淹沒范圍,編制了人員應急轉移線路圖,為會師水庫應急搶險及調度運行提供了依據,大大提高處置水庫大壩突發安全事件的防預能力,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