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華
(景德鎮陶瓷大學 江西 景德鎮 333403)
日用陶瓷設計是一門復雜的設計活動,需要考慮陶瓷制品的使用要求、材料的性能、生產工藝和制作過程,以及審美需求,要在綜合考量下力求創造出最佳的產品。造型是產品中十分重要的因素,線直接決定了造型的基本存在形式與體量大小,因此對于造型中的線的把握和運用是日用陶瓷造型設計中關鍵的一環。
“線條折高折遠優勢,黑白或疏或密有情?!笔菂枪谥邢壬鷮τ诰€條的描述。線是藝術創作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的表情豐富,產生的心理效應很強,是決定形態情感的因素之一。日用陶瓷的功能性決定了其造型必然不是具象表達,而是抽象線條的概括。抽象線條給人留下想象力發揮的空間,觀賞過程就不僅僅是表面上視覺的碰撞,而是由眼入心,有了更深層次的交流與互動,賦予作品更為厚重的意義。
點、線、面是構成中的重要因素,運動的點構成了線,無數的線排列起來又構成了面,線作為中間元素連接了點和面。線主要分為直線與曲線,直線讓人感受到理性美與秩序感,形式感強烈;曲線則可以表現柔美宛轉,優雅動感。直線分為水平線、垂直線和自由直線。垂直線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水平線給人平穩、安定的感覺。自由直線相對來說少了些呆板,多了幾分靈動。曲線分為幾何曲線和自由曲線。幾何曲線是指正圓形和橢圓形及從中截取的部分線段,十分規整,但是缺少變化。自由曲線相較之就更加地多元和豐富,變化也更加多樣。總體上來說直線相比曲線更加地平穩、冷靜;曲線則更加情感化,柔和,在藝術表達中對于曲線的應用更加廣泛。
日用陶瓷造型中的線主要分為輪廓線與具體的線,其中輪廓線是對于整體外輪廓的一種概括性描繪。吳為山先生有言“線的功能一般有3種:①表現輪廓;②表現體積:③表現精神——神韻?!碧沾稍煨椭械妮喞€則是集三者為一體。輪廓線其實并不在現實中真實存在,只是人們的視覺作用把它處理成了一條“線”,其常被用在設計繪圖中。主體造型兩側的輪廓線十分關鍵,往往決定了產品的氣質與神韻。具體的線指的是造型表面兩個方向不同的面相接處形成的線,它是清晰可見并存在的,在主體造型中面與面相接形成的線包括大的形體轉折與有一定裝飾作用的突起或者凹陷的弦線。除此之外,細部構件中的線也十分重要,確定了整體造型的基調后往往需要對細部線條進行調整優化,確保造型的完整性。但是由于陶瓷材料的特殊性、成形燒制獨特的工藝過程以及日用陶瓷功能性的限制,在實際生產制作中對線的選擇還是有許多限制。
在咖啡具與茶具中,直線型壺嘴相對較少,出于使用上的考量,直線形壺嘴在接近口部的地方要有一定的彎曲弧度。若是完全的一條直線,倒水時水多就會出現水流很急,沖出距離很遠的情況;若水比較少,出水就會很緩慢,且易散落流延。這是因為直直的一條線沒有阻力也沒有口部的收口,水滿時不易控制水柱,水少時又形不成水柱,故在設計時直口壺嘴口部會添加些曲線弧度,便于使用。
尖銳的折角不僅在視覺上會非常突出且明顯,在使用時也不太舒適,且尖銳的折角通常會帶來不易清洗的問題,較為圓潤飽滿的結構更符合人們的使用習慣。但過于圓潤飽滿的線條由于摩擦力太小會很容易從手中滑落,所以設計把手時可以在曲線的基礎上加一些棱角線。通常把手的橫截面為稍扁的橢圓或上下兩條弧度不同的曲線相接,留出線角,而較少使用正圓形。直流相較彎流出湯快,長流相較短流出湯慢,在古代點茶多用長彎流,沖散茶多用短直流。
氣韻精神在中國美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陶瓷造型是有生命力的造型形態,蘊含著一種精神和意蘊,表現著人所創造美的觀念和形式。不同時代所推崇的社會審美特點導致日用陶瓷表達出不同的氣韻精神,故構成造型的“線”也不同。唐代是一個繁榮昌盛的時代,創造了燦爛的盛唐工藝文化,社會整體審美崇尚豐腴,以至當時的陶瓷造型具有渾圓飽滿,莊重大氣的特點。反映在“線”的選擇和處理上是多采用圓潤感的曲線,且變化也比較豐富。宋朝重文輕武,流行文人雅趣,這種清淡雅致,素簡含蓄的時代精神面貌決定了此時的日用陶瓷的輪廓線條轉折平緩且含蓄,比例上更加修長優美,整體造型凝練,氣質典雅。
自古以來日用陶瓷的使用者中絕大多數是社會中下層的平民階級,不同于社會上層階級在審美上追求的精美華麗,民間生產的日用陶瓷以實用性為主,更看重使用過程中的愉悅性,大多結實耐用。陶瓷造型的線條尺度通常比較大,線條形態簡單,變化較少,器皿胎體較厚。反映出民風的純潔自然、敦厚質樸與渾厚大氣。民間陶瓷所展現是精神氣韻是此種社會風氣的外化形式。正因如此,復雜精巧的曲線不適用于此類風格,而直線對于陶瓷制作技術的水平要求較高,故這類陶瓷造型的線條大多是簡單的曲線。
由于陶瓷的材料、成形工藝以及燒制過程的特殊性,對于線的使用也有一些影響。景德鎮瓷器以“白如玉,聲如罄,薄如紙,明如鏡”著稱,薄如紙是形容瓷胎像紙一樣薄。胎體越薄意味著變形率越高,燒制難度越大。燒成過程中釉料在一定的溫度下由固體轉化成熔融狀態再降溫凝結成為釉面層,在熔融狀態時受到重力的作用導致口沿處的釉面向下流,故而口沿部分掛釉少,釉面薄,胎越薄口沿掛釉越少,線條轉折的尖銳感就越強烈。汝窯、鈞窯等由于釉的特性需要厚胎才能撐得住厚重的釉面,口沿部分的線條轉折就圓潤很多,所以厚胎厚釉的器物在轉折處的線條弧度更為柔和,其風格多為粗古樸,大氣,渾厚等特點。轉折處尖銳感強的白瓷相較之就顯得更加精致、利落。由此可以看出由于材料的不同導致不同的窯口有著不一樣的線條特點,進而在風格上有著多樣化的表現。
當胎體上有折線形成的折線角時,若用流動性較強的釉,折角的凹陷處會出現積釉現象,使此處顏色加重,而凸出來的線角掛釉較薄,釉色較淡,露出“筋”。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釉色的表現形式。陶瓷成形工藝以輪制為主,故造型以柱體居多。由于物理受力關系,直線的變形率比曲線要大,導致直線造型比曲線造型的燒制難度要大很多,直線類的陶瓷造型在種類和數量上都會少些。日用陶瓷需要符合批量生產的要求,也就意味著要通過模具注漿的方式進行生產制作,在這個過程中若坯體上的棱角線過多會增大模具對于泥坯的拉扯力,導致脫模失敗,降低成形率。
直線可以表達理性美。繪制設計圖時會采用正視圖作為主要的平面視圖來表現,此時兩側的輪廓線若是直線分為有2種情況,①頂視圖為圓形,形體為圓柱體結構;②頂視圖就是多邊形,形體為多面柱體結構。多面柱體相比柱體直線更多,且直線與直線之間形成面是平面,從頂視圖來看是直線而柱體的頂視圖是曲線。多面柱體的造型給人感覺更加硬朗,嚴肅。柱體俯視角度為曲線及由曲線構成的曲面比多面柱體多使得其表現效果更加柔和親切。造型線以直線為主的造型,一般整體氣質較為沉穩。直線利落干脆,顯得壺體硬朗,整體氛圍莊重肅穆,不由得讓人想起文人雅士的一腔傲骨之氣。利用方向傾斜的直線也可以表達動感,傾斜形態也是使其產品具有方向性和動感的有效方法之一,并且借助于一個不穩定的畫面定格,可以使得產品本身具備一定的動感。短直線特多用于細節處,像是底足、口沿以及兩段長線條的連接處等,審美上可以使整體達到平衡,也可增添細節。
中國古代陶瓷造型中曲線的應用極為廣泛,以C形和S形曲線為主。C 形曲線比較單純平和,在杯、碗、盤、盆、缸中應用較多,這類器物的特點是功能性較強,造型上的變化不大。C 形曲線十分簡練、利落,且有一定的規律與秩序,易復制性也十分符合現代社會批量化、工業化生產模式。但是過于嚴謹秩序的圓周曲線造型容易出現其變化不足,顯得呆板無趣的問題。
自由曲線的變化是極其豐富的,不同的曲度轉折,大小配合等可以組合成無數形態。隨著社會發展,人們越來越青睞能夠給人帶來更加多樣美感,如自然感,仿生感,以及注重人性化的設計,這些都可以通過自由曲線來實現。自由曲線擅長張力與動感的表達,這是直線與C形曲線難以做到的。如圖1所示,整體以圓潤流暢的曲線為主,提梁的曲度轉合和壺體的曲線連接如行云流水般流暢,壺嘴和壺體相接處并沒有明顯的連接痕跡,自然流暢仿若一體,加上壺紐這一小段帶有動勢的曲線,給圓潤的曲線氛圍中增添了些許動感,酣暢淋漓之中不失靈動,整體效果流暢而生動,簡潔而富有韻味。

圖1 壺
曲線與直線構成了造型的基本形態,沒有一個器型是脫離了二者存在的,也幾乎沒有一個器型是只有其中一種線形。他們互相有著不同的藝術風格與特點,在創作互相襯映,相輔相成。海因里齊瓷器廠出品的這套咖啡具(見圖2)整體造型很簡潔,咖啡壺主體部分的基本形態為曲線構成的圓柱體,采用形體切割的設計手法將柱體表面進行切割,得到八面柱體。在造型中加入了直的棱線同時在切割末端加入了圓滑曲線,緩解了直線帶來的生硬感,同時曲線的圓潤與直線的剛直產生了對比,形成一種別樣的美感。細節處理上,由于主體的體塊較大,易產生笨重感,蓋紐設計上采用了走勢向上的凹面結構,頂部是圓潤飽滿的圓弧結構與整體氣質相呼應,底足是內收的短斜線,進一步減弱了整體的厚重感,增加了透氣性。

圖2 咖啡具
線元素作為藝術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在藝術創作中發揮著極大作用與能量,它是人類對于自然世界的抽象化概括處理,也是人類審美與文化的集大成者。“線”有著極為豐富的性格特點與語言,它構成了日用陶瓷造型靈活與多變的造型。優秀的造型首先應該符合實用性,再者應當富有生命力與表現力,在欣賞過程中可以給人以生理性的愉悅或是啟發。對日用陶瓷造型風格的探索過程,“線”是繞不過去的一環,并且必須經過實踐中的慢慢摸索與打磨,才可以實現對于陶瓷造型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