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美華
(江蘇宜興紫砂工藝廠 江蘇 宜興 214221)
追根溯源,紫砂已經有了五六百年的發展歷史,在這段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有無數的工藝器皿被大浪淘沙所沖刷掉了,相較于其他手工藝術品的歷史,雖然紫砂器的歷史不算很悠久,但是發展至今,也創造了數不勝數的輝煌,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陶藝之林中,紫砂器仍可立足于一席之位,這是因為紫砂器的一路發展凝聚了無數能工巧匠的心血,他們將其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一輩子都在不斷的努力思考和創新,這也給予了紫砂藝術發展源源不斷的動力,正是有了老一輩紫砂手藝人不斷的傳承和總結,才使得當今的紫砂展現出日趨精致小巧、體系完善全面的格局。
前面筆者已經提到,紫砂器的造型藝術是這件藝術品的精髓所在,相比較人們常見到的色澤飽滿圓潤光滑的圓器、塊面大氣方正有型的方器以及內涵豐富曲線優美的提梁器,花器看上去更充滿著一股隨性不羈和自然韻味,造型上的自然隨性、俏皮活潑,讓人們對其愛不釋手,鐘愛有加。
那么我們不禁思考,什么是花塑器呢? 通過名字不難看出,這是一種以自然界的花鳥魚蟲為元素靈感而進行塑造設計的一種紫砂器,因為其塑造對象為大自然中人們常見到的各種動植物形態,紫砂手藝人們將它們作為創作素材,再進行二次創新設計,所以相較于其他種類的紫砂器,花塑器所特有的活力與生命力往往最容易打動人的內心,同時在制作難度以及成形技藝方面也略有難度,也許就是因為其制作工序的復雜以及獨特的韻味表現,才使得有這么多的人對其迷戀熱愛。
紫砂器相較于其他陶瓷類器皿的優點,除了造型多變之外,還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那便是原礦泥料的可塑性很強,因為對于紫砂器這一藝術品來說,不同的泥料燒制完成后所呈現出來的質感是大不相同的。“花好月圓”這把紫砂器從外觀上不難發現,相較于常見的1~2種泥料制成的紫砂器,“花好月圓”則采用了4種顏色的泥料,每一種泥料都是創作者精心挑選的,同時對于泥料顏色的搭配把控也是相當考驗創作者的。事實證明,這把紫砂器泥料的挑選是很成功的,非但沒有過于花哨,反而相得益彰,使得整把紫砂器的顏色飽滿,大面積的紅色泥料相當于是主色調,自古以來,紅色在國人心目中始終都是有著美好寓意的,它象征美好的事物、喜慶如意,給這把紫砂器增添了幾分喜慶的韻味。當人們從不同的視角去仔細賞析這把紫砂器時,泥料展示出來的質感始終都是光滑細膩的,泥料的氣密性以及泥料的明暗對比度都是恰到好處的,留存住了泥料原有的高貴典雅氣韻,摒棄掉了較為俗氣的部分,因此,賦予了整把紫砂器大氣典雅、低調溫和的自然氣息。
筆者為什么要將泥料特征放在首位來敘述呢? 因為紫砂泥料也是種類繁多的,好的泥料就宛如一篇論文中精彩的摘要,如果把開頭做好了,便離成功又進了一步。
乍一看“花好月圓”(見圖1)這把紫砂器,便被創作者獨具匠心的創新設計、孜孜不倦的制壺精神以及嫻熟精湛的技藝所吸引打動,與以往的常見的花器所不同,創作者在壺的每個部位細節都進行了獨特的設計,這些創新的設計不是亂改,而是在傳承上的創新,使得這把紫砂器更加的富有生命力,栩栩如生。壺身大面積泥繪了一朵鮮花,搭配上幾片綠葉,鮮花的邊緣造型舒展自然,綠葉的造型刻畫的生動形象,整體做工精細,轉折過渡隨性卻又不隨意,相輔相成。

圖1 花好月圓
欣賞過這把紫砂器的整體之后,再來賞析局部,也是處處充滿著驚喜。“樹癭”造型的壺嘴摒棄了以往的經典的三灣流造型,而大膽地采用了一灣流的線條設計,我們不難發現,“少即是多”的設計理念貫穿其中,這一個設計上的精簡使得整把壺看上去不那么繁雜不堪,別看設計上精簡了,但壺嘴的線條反而更顯精致,昂揚有勁,出水鋒利;壺把造型與壺嘴造型相一致,在壺身的一左一右相互呼應,樹洞造型的雕刻恰到好處,“耳狀”造型的壺把傳承了經典,使得人們在煮茗沏茶時可以更加輕松地抓握此壺,有非常稱手的抓握手感;讓人眼前一亮的祥云與滿月造型的壺鈕緊緊地契合在壺蓋上,精致小巧,拿捏舒適,這樣精致的造型藝術仿佛可以瞬間將人帶入到那個花好月圓的夜晚,仿佛置身于被月光灑滿的大地上,一邊賞月一邊賞花,大自然的美好景象與紫砂器這門藝術配合得相得益彰。
紫砂器除了大家所迷戀的造型藝術,裝飾藝術的美韻也是值得大家反復賞析的。什么是紫砂器的裝飾藝術呢? 最為常見的就是泥繪裝飾藝術、陶刻裝飾藝術等,紫砂器的裝飾藝術是為了豐富紫砂器的藝術美韻而存在的,泥料的堆疊使得整把紫砂器在視覺上更具有立體感,“花好月圓”這把紫砂器所用到的裝飾元素有花朵、枝節、綠葉等,紫砂器的裝飾藝術更考驗一位紫砂手藝人對于整把壺的把控設計能力,因為不能裝飾得太“滿”,同時也不能將紫砂器裝飾得過于“空”。花朵、枝節、綠葉由不同的泥料繪制區分開來,一片片舒展自如的花瓣顯示出花朵正盡情肆意地怒放,綠葉的造型凹凸有致,表面上的紋理走向宛如真的綠葉般充滿生命力,枝節的造型伸展自如,轉折恰到好處,這些細節的刻畫也彰顯出創作者對于自身技藝的胸有成竹。這些造型栩栩如生、生氣勃勃,在視覺上更具沖擊感,同時創作者精雕細琢的枝繁葉茂、花朵盛開的和諧景象為整把紫砂器增添了美感,使得紫砂器更具層次感。前面提到的“樹癭”造型的壺把,一方面是為了豐富花器這一主題,其次,壺把是人們在煮茗泡茶時,常常會觸碰到的部位,設計成這種自然的造型是為了當人們在抓握這把壺時,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充滿活力的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獨特的自然韻味與生命氣息,從而得到心靈上的升華。
好的紫砂器作品不光具有精巧奪目的外觀造型,還應當蘊藏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內涵,在當今看重中民族文化自信的時代,這一點是紫砂器更加不能缺少的,因為人們尤其會注重一把紫砂器皿背后的人文承載與文化傳播。“花好月圓”這把紫砂器歸類于花塑器這一造型門類,大自然中的所有物質生命造型形態都可以作為花器創作的靈感因素,不難發現,花器取材于人們日常的生活點滴,往往剎那間,眼睛所過之處,大腦便擁有了創作靈感。筆者筆下的這把紫砂器“花好月圓”,可謂是將上述的話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把紫砂器在局部是蘊藏著豐富的人生哲理的,富有曲線美感的壺身,在不斷的啟示著我們,做人應當如圓潤的壺身般溫潤含蓄,“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創作者在賦予紫砂器“花好月圓”人生哲理時,也不忘將自己對于這個美好的大千世界的有感而發、深刻體會寄情于這把紫砂器中,鮮花、綠葉、明月、祥云這些元素的刻畫,點明了主題,將“花好月圓”這一美好夜晚的浪漫景象刻印在紫砂器上,筆者相信無論一個人身在何方,不管是有親朋好友的陪伴或是孤身一人,當欣賞到這把紫砂器時,內心的思念與不安在一瞬間得到了釋懷,心靈得到了安慰與慰藉,綜上所述,人們在賞玩一把紫砂器時,除了關注到它最常用的實用性、藝術性這些屬性外,還應該由表及里地挖掘其所蘊含的人文哲理,只有這樣,才能賦予紫砂器更多的內涵。
“花好月圓”這把紫砂器無論是在造型藝術還是文化內涵都有著許多值得借鑒學習的地方,這也反向說明了紫砂器的發展是需要不斷總結經驗的,任重而道遠,前輩留給我們的制壺經驗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我們應當不斷地深入挖掘同時大無畏地向前創新,在豐富器型的樣式以及裝飾時,要為紫砂器注入文化的靈氣,只有這樣,紫砂這門藝術才能繼續地發光發熱,走向全世界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