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民清
(李民清紫砂工作室 江蘇 宜興 214200)
在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中,紫砂和書法、繪畫等相比較,還是比較有局限性,但是對于我們廣大的壺友來說,特別是愛茶之人,紫砂更是在日常生活之中是不可或缺的沖泡利器和把玩欣賞之雅器。“世間茶具稱為首”,紫砂良好的質感、透氣性和可塑性既可以充分地讓我們感受到茶葉的千般滋味,又能夠摩挲到紫砂造型的萬般變化,何樂而不為呢。特別是紫砂和文人雅士的結合,陶刻藝術的運用,使得許多的藝術題材和民間故事能夠以紫砂為載體,進行大量的創(chuàng)作和活靈活現(xiàn)地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過去那些高高在上、束之高閣的藝術作品,通過紫砂壺的廣泛使用,進入千家萬戶,讓我們在喝茶品茗的過程之中,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包羅萬象,特別是一些貼近于我們生活之中的民間藝術瑰寶,更是深深地打動著我們,引起我們內心深處的強烈共鳴。
這組紫砂陶刻藝術作品“108將”刻繪的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乃疂G108將的形象,器型則是采用了不同的傳統(tǒng)器型設計,在加上作者精湛的技藝水準和匠心獨運,令人難以置信的演繹出來108 將的風采,觀之震撼,嘖嘖稱贊。在我們小的時候,水泊梁山108將的年畫經(jīng)常可以看到,在過年的時候,家里面都會貼一些這樣題材的作品,以示對于我們民間英雄豪杰的紀念,正如同《好漢歌》之中唱到的那樣“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一樣,這樣的紫砂陶刻藝術作品也屬于作者在浸淫多年紫砂藝術的基礎之上的一次厚積薄發(fā)。從紫砂壺的器型來看,有傳統(tǒng)的漢鐸,造型干練、壺身如同古代的金屬樂器一般,壺嘴、壺把和壺鈕的搭配延續(xù)傳統(tǒng),不落俗套,把厚重的那種青銅金屬質感和紫砂完美地結合起來。還有的壺形則是采用了半月和龍形相結合的方式,既實用大氣,又美觀霸氣,把我們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審美和精神圖騰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出來。從陶刻的內容來看,盡管都是水滸人物,卻準確地抓住了每一位的外貌特征,只要稍稍多看一眼,就能夠知道這是代表的那一位好漢。比如具有代表性的武松、李逵和林沖,作者在刻繪的時候,著重表現(xiàn)了武松在后期斷臂、皈依佛門的形象,還有李逵濃密的胡須,“黑旋風”的名號可不是浪得虛名,林沖則是一桿長槍在手,嫉惡如仇但是性格沉郁,這些元素都在刻刀之下展示得淋漓盡致。
從整體上來看這組紫砂陶刻藝術作品“108將”,作者把對于紫砂藝術的全部激情和創(chuàng)作的熱情都投入其中,盡管108將的創(chuàng)作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但是作者卻匠心守正、堅持不懈地創(chuàng)作制作,形成了完整的系列,也讓我們在欣賞紫砂藝術的過程之中,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藝術表現(xiàn)形式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和體會,正是在繪畫、鐫刻和紫砂的相互融合之下,我們才能夠從過去小說、繪畫等等藝術之中欣賞領悟的人物,在飲茶把玩的過程之中就可以方便地細細端詳和時時關注,這也正是紫砂陶刻藝術帶給我們的更多樂趣和無窮魅力(見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圖8)。

圖6 108將(六)

圖7 108將(七)

圖8 108將(八)
在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中,《西游記》深受小朋友的喜歡;《紅樓夢》則道盡了人世悲歡和兒女情長;《三國演義》帶我們走進了那烽火歲月和群雄逐鹿、智謀江山的年代;而《水滸傳》則是更加的接地氣,那些草莽英雄的小人物,都有著不尋常的故事,更加地能夠引起我們普羅大眾的共鳴。從他們的綽號中,我們就能夠感受到作者對于其性格特征和所擅長領域的歸納總結,也讓我們能夠在今天依然感受到那些具有煙火氣的場景和鮮活的面容。從水滸的首領“及時雨”宋江到微末人物“鼓上蚤”時遷,每一位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和作用,或許在歷史的大潮流之中,有的揚名立萬、為世人所敬仰,有的則成為時代的炮灰,隱沒在滾滾紅塵之中,但是108將如此龐大的人物形象,卻讓許多的人們記住了他們。有的居然如數(shù)家珍,在后來的評書演繹之下,許多的形象深入人心,更加地凸顯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多堅守的那一份深情和厚意。
在紫砂的陶刻藝術之中,以梁山108將為題材的作品也有所涉獵,但是不多,盡管有許多的壺友都非常喜歡這一題材,設計和制作起來卻頗具規(guī)模,這組紫砂藝術作品“108將”把紫砂的造型和陶刻的裝飾都充分地體現(xiàn)出來,特別是在今天茶文化已經(jīng)深入千家萬戶的基礎之上,紫砂作為飲茶最好的茶具選擇,不僅僅是實用的功能,更為重要的則是其中的文化內涵和藝術的融合,這樣的一組紫砂藝術作品會受到藏家的廣泛關注,因為體量之大、內容之豐富、技巧要求之高都是幾乎前所未有的呈現(xiàn),給人以非常震撼的視覺效果沖擊。與此同時,這樣的作品陳列起來供人們欣賞把玩,不僅僅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瑰寶,也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藝術形式的深度呈現(xiàn),更是我們廣大人民群眾對于精神層次的不懈追求和向往。正是基于這樣的藝術氛圍和考慮之下,這組作品所能夠呈現(xiàn)出來的內容已經(jīng)遠遠地超過了紫砂藝術本身的范疇,讓我們能夠重溫四大名著帶來的文化融合,更加地體會到東方傳統(tǒng)文化在新時代的藝術創(chuàng)新。
在紫砂藝術之中,陶刻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為紫砂的升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紫砂處誕生的時候,實用性第一位無可動搖,而且紫砂泥料的透氣性讓廣大的茶友們趨之如騖,但是在后來的發(fā)展歷程之中,紫砂和陶刻的結合可謂是賦予了紫砂新的發(fā)展動力和文化靈魂,許多的文人雅士,諸如最為著名的陳曼生,就是為了排遣工作的辛苦和宦海生涯的寂寞,從而寄情于紫砂之上,與此同時也展露了自己篆刻、書法等等方面的才華。傳及今天,更多的紫砂陶刻藝術作品不僅僅能夠營造出一種我們國人所向往的精神世界,更讓人值得期待的是,它能夠記錄我們人世間的酸甜苦辣和悲歡離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