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坤
(西安石油大學 西安 710065)
綠色建筑是指在全壽命期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建筑。在我國綠色建筑具有明確的認證體系,也從上述多個角度對于綠色建筑提出了明確要求。相比于當下,一般建筑工程項目而言,綠色建筑需要在前期設計、過程中施工和后期管理上投入更多精力,提供更為完備的技術保障才能夠促使項目的順利落地。從應用難度上來看,綠色建筑施工落地綜合難度較大,也并非所有建設企業及施工單位都能完成綠色建筑的施工建造工作。
本文圍繞著綠色建筑施工風險開展研究,必須明確綠色建筑,這種建造模式因技術限制、行業支持不完善、產業鏈不夠成熟等一系列原因,導致綠色建筑的施工是具有一定門檻的。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上,對綠色建筑施工過程中,風險進行綜合評估,可作為建筑施工企業風險管理和風險自查的參考,也可明確綠色建筑發展模式的薄弱內容。
綠色建筑理念雖已在行業內提出較長時間,但真正落地且已經完成運營的綠色建筑工程項目并不多,為了確保風險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準確性與全面性,采用德爾菲法征詢了行業專家學者及有關建造單位負責人的相關意見,通過歸納總結得出風險體系評價指標。
在本評價指標體系中,將所有影響因素按照所屬類別分為技術風險、資金風險、運營風險、產業鏈風險、政策風險五個評價指標,在每個評價指標中還具有若干二級指標,具體內容與編號見表1:

表1
為便于本文研究工作的開展,后續對各個指標的闡述僅以編號說明。
在進行專家意見收集的過程中,同時通過專家給出的相應參考,結合行業案例分析,從當下建筑工程施工企業開展綠色建筑施工工作的評價的具體角度來看,將上述各個指標賦予以下權重:

指標 權重W 說明技術風險U1 0.3當下行業內,綠色建筑的技術體系各異,行業內大部分項目的落地均得益于自有技術的成熟,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技術形式,無法進行商用,脫離特定的環境和使用場景后,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技術風險成為了綠色建筑在施工過程中的一大風險問題,若自身技術管理能力不足或缺乏確切的技術支持,則無法通過其他管理手段彌補相關缺陷,也就會導致工程項目施工工作難以開展。資金風險U2 0.1資金風險問題固然值得引起重視,從目前行業內對綠色建筑的相關探索來看,綠色建筑綜合建造成本是同等規模建筑建造成本的2.5~5倍,通過科學管理和資金統籌仍能推進綠色建筑施工工作開展,但相關資金風險問題能值得防范,若缺乏資金支持項目仍難以繼續推進。運營風險U3 0.1大部分工程項目均有著相關建造需求,對于綠色建筑而言,大部分設計業態為公共辦公類建筑,即使其市場認可度不高或無法進行售賣,使用價值是仍然存在的。但僅從運營和投資的角度來看,綠色建筑并不是良性投資項目,考慮運營相關問題是具有一定風險的,但站在工程項目建設方的角度來看,該風險的權重并不高。產業鏈風險U4 0.3當下綠色建筑產業鏈不完善是行業內的共識問題,而缺乏產業鏈支持,會使工程項目工作難以推進,也是毋庸置疑的,因此產業鏈風險占比了較高權重,同時作為客觀原因通過主觀管理問題也難以避免。政策風險U5 0.2我國對于綠色建筑具有明確的評價標準與認證體系,但行業不斷的發展,對于建筑新需求也在逐漸更新當中,隨著政策變化與行業導向,綠色建筑認證體系標準可能越來越嚴格,而綠色建筑整體策劃建造周期長、牽扯外部因素多,若因統籌不力導致不符合政策要求,則相關風險問題會體現。
在進行施工評估風險時可參考以下公式:

S——總風險值;WN-N——N-N 風險項的權重;PN-N——N-N 風險項的發生概率。
對于發生概率,需要根據每個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模糊評估。在本風險評估體系中,P有1/0.5/0可選項,若相關風險問題可通過企業自身管理解決或后果不會造成明顯影響,則對該項記為0;若發生風險無法承擔,或存在描述問題的,則該項為1;處于二者之間可積為0.5。
模糊評價矩陣:

面對真實的工程項目,即可通過該矩陣的指引來綜合確定風險情況。當針對某一風險指標收獲不同的評價時,也可通過該矩陣來綜合考慮各個評價指標最終的實際影響[1]。
在前文中針對綠色建筑具體特點本文總結了5個類型的風險指標(U1~U5),進行風險評價的首要流程就是構建與自身工程項目實際情況相符的風險體系。若上述體系框架對比自身項目運營而言有所不同,可根據實際內容進行分類。如某建造施工企業自身具有工程設計能力,且作為材料和設備的供應商,其產業鏈風險將會大大降低,就可酌情對風險種類進行調整。
權重是影響總風險的核心性指標,而權重配比是否科學也將成為工程項目模糊,風險評價準確性的參考依據之一。
在進行權重調整時,需遵循∑W=1,同時避免主觀臆斷式的權重調整。若對于某項權重具有多種專家的建議,可通過W=AVE(W1+W2+W3+……+Wn)的形式進行調整。
需要明確的是在模糊評價體系下,各項權重為相對權重,也就是說根據企業自身運營情況和項目實際的不同,在同等評價指標下,對于同一項目仍可能出現權重差異的情況。盡可能尊重真實權重影響,避免客觀因素下的權重調整[2]。
對于事件發生的概率,可嘗試應用根本原因分析法:
首先對于各個風險項所涵蓋的風險指標類型進行明確,分析該風險指標可能形成的后果,通過根本原因分析的方式來剖析該問題產生的具體原因,而后再判斷該因子是否存在。
例如對于上述風險中所述的產業鏈保障不夠健全,單一從該風險指標的涵蓋內容來看,無法進行明確評判,因此需要針對該指標進行全面分解,分解為勞務資源產業鏈、機械資源產業鏈、材料資源產業鏈,而后再分別評判是否存在相關風險,若仍能繼續細分,可通過再次拆分的形式進行評判,最終對每項指標賦予相應權重,同時判斷發生概率,以精準的得出各個風險問題的實際概率情況。
所謂風險閾值就是當總風險S=∑(WN-N*PN-N)中,S的值大于某個值時,及判定該工程項目的施工工作存在風險,需要進行專項防范工作或推移施工。該閾值的確定需要根據企業自身運營情況進行綜合評判。
本文根據行業經驗,結合專家學者建議,認為S≥0.7時即可判斷該工程項目的施工工作存在風險,若S<0.7,可通過專項防范的形式規避相關問題發生。

風險項 防范建議技術風險U1提高自身技術能力水平,項目施工開始前即明確該項目所需的技術支持,避免技術壁壘;制定項目預算;培養造價管理垂直人才;加大工程決策投資資金量;運營風險U3資金風險U2項目經濟評價的過程中忽略該項目盈利能力,降低運營回報預期;產業鏈風險U4盡可能建立自有產業鏈;項目開工前對各項資源提前尋源;政策風險U5把控政府關系,提前知悉政策變動并加以防范。
需要明確工程項目運營風險是相對的,在模糊風險評價體系下,并不存在某事件一定發生或某事件一定不發生的結果。但經過風險評估的工作流程所形成的結果仍是具有參考意義的。針對上述風險問題,本文給出以下防范建議。
但也必須明確的是通過相應的調整及防范,也不能完全消減風險內容,仍需根據企業運營與項目需求來進行綜合風險評估。
綠色建筑具有諸多應用優勢,但盲目進行綠色建筑的施工工作,顯然也不符合行業習慣。本文所提出的模糊風險評價具有一定參考意義,從所涵蓋的風險指標及評價體系上來看,均是由行業專家和案例分析所得出,具有一定的參考與指引意義。在工程項目開展過程中,根據自身工程項目實際情況,明確各個事件可能發生的概率,綜合評判每個風險問題發生后,對項目實際運營及企業自身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展開專項防控工作。
通過此流程,可初步判斷該項目是否具備投資價值、是否可以進行施工,也可在工程項目施工之前,通過風險評價的形式,明確運營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問題,并進行提前防范。
正因綠色建筑具有多種綜合應用優勢,本文所提及的多種風險問題,也已經逐步引起行業內重視,隨著綠色建筑理念的不斷普及,也會迎來產業鏈完善、技術水平提高、政策友好等改觀,也能從根本上削減綠色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的風險問題。針對不同的綠色建筑項目以及各個建造施工企業的條件不同,風險評價結果也不能一概而論。本文所述內容旨在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望為行業學者提供相應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