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青
(重慶建筑科技職業學院 重慶 400042)
改革開放以來,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經濟的發展締造了了不起的三十年“中國速度”高增長下的輝煌時期。來勢洶洶且缺乏特色的城市化浪潮后,必然需要溫潤且富含“在地性”的本土人文來讓新生的城市秧苗得以特色鮮明地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重慶磁器口古鎮作為我市不可或缺的人文旅游資源與城市名片,卻始終未能將其名揚四方的核心文化符號“陶瓷文化”進行有效地開發。使得已是國家AAAA 級旅游景區的磁器口,缺乏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產品。
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其帶狀的延續性,缺失了自身重要的文化基石。也就失去了“文化自信”。文章將緊緊圍繞磁器口“陶瓷”的傳承與創新這一主題進行藝術化的探索。力求為新型城鎮化背景定位下的磁器口古鎮尋找新的特色增長點,為磁器口陶瓷產業的恢復盡綿薄之力。
1987年與2010年,重慶市文物考古所與重慶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曾經兩次對磁器口陶瓷器重要產地——重慶沙坪壩區井口鎮青草坡,進行過普查性考古調研?;蛟S因社會發展階段未達一定程度,“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人文建設”對經濟發展的刺激作用尚未顯現,故最終未對其進行足夠的研發。
近年來,城市發展已達一定規模,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以顯現,大眾對于本土文化的需求,層次越來越高,種類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在進行文化性消費時,彰顯出自身的獨特性。重慶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壯大便是極好的力證,以形成諸如“鵝嶺印制二廠文創公園”在內的近十處文創產業園區?,F如今,重慶文化產業的更深層次發展,必然要通過開發像“磁器口陶瓷文化”這樣具有自身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來促進傳統文化、本土文化、現代文化的相互交融。逐漸深入并細化文化資源的人文內涵,強化文化認同感,為消費者提供精神歸屬感,從而最終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也是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對人文建設最為根本的需求之所在。
國內方面,如中國瓷都景德鎮。因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和技術層面的積淀,御用官窯瓷器在此燒制,歷朝歷代其制瓷器業從未中斷,文化脈絡清晰可見。學術上,景德鎮乃至全國范圍內的學界對其進行了多方面的學術研究,從傳統工藝到創新思維,從人文歷史到中國名片,均有廣泛的研究成果出現。商業上,景德鎮陶瓷產業在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緊抓傳統文化名片的同時,不忘鼓勵學界創新性探索,將成果反哺其陶瓷產業,憑借其深厚的傳統文化的底蘊,借助其龐大的產業分工體系,形成了有序的良性循環。“瓷都文化”以成為景德鎮市更深蒂固的城市旅游名片。
國外方面,以工匠精神著稱的日本,一直極其注重對本國傳統民間工藝文化的保護與創新。筆者曾兩度前往日本調研,日本全國范圍內,上至陶瓷藝術品展覽館、美術館,下至街邊飲食店所用之餐食器物,手工藝文化乃至相關產業的發展程度已達到各具特色、片地開花的程度,每一處當地生長出的手工藝文化,大都已成為當地重要的城市名片,并為其帶來難以用金錢估量的“文化價值”。這一現象的形成,有賴于其在國家層面較早的對民間工藝文化的系統性發掘。
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便由有日本“民藝之父”的柳宗悅先生的團隊在國家的支持下,對全日本范圍內的“民間工藝文化”進行了廣泛的系統性的研究,除了形成大量“集成式”著作成果外,還凝練出從宏觀整體民族性文化脈絡層面入手探尋本土工匠精神內核的方法論性質的美學著作——《工匠自我修養》。該書也成為了影響日本手工業者、輕工業、乃至民族性的美學著作。深入淺出的從多維度、多視角的角度論述了何謂日本的“工匠精神”。
與上述案例相比,磁器口陶瓷文化無論工藝水平,還是文化體量,雖不及也,但卻能從中獲得方向性的啟示。
從清初至清末,磁器口陶瓷以日用器皿為主,紋樣多為花鳥蟲魚、山川河流、福祿壽喜等傳統紋樣裝飾??芍陀逡粠沼锰沾善魑镏兴从吵龅氖且匀V五常、三從四德為準則的宗法社會格局下的民間生活愿景。而民國時期,為配合抗戰時代主題,其陶瓷產品中除了作為滿足功能性需求的生活用品外,還成為了抗戰背景下大后方凝聚抗戰精神鼓舞士氣的重要載體,器皿之上時常會以釉下青花的手法出現反應抗戰決心的口號及標語。新中國成立后,人民建設新生活的熱情高漲,在政治運動的引導下,器物上常常出現政治口號及領袖的崇拜與愛戴,從始至終貫穿了沙坪窯的衰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因一方水土而形成一方文化,一方文化滿足并引導了人們的生活,繼而將其播撒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從物質及精神層面的點滴間反映著時代的主題。

圖1 青草坡沙坪窯陶瓷產品
筆者將位于磁器口陶瓷業主產地磁器口西北的青草坡沙坪窯的生產原料樣本,委托重慶榮昌重慶唯美陶瓷有限責任公司進行了成份檢測,并附上送檢黏土樣本與我國陶瓷業主要黏土類原料的成份圖表,以供業界探索研究之用。
除了將磁器口沙坪窯青草坡陶瓷生產原礦進行了送檢外,筆者還按現代陶瓷生產工藝對其進行了簡單的制土、練土。而后得到了可用于陶瓷制作的恢復粘性、可塑性的陶瓷泥。隨后筆者根據現代陶瓷的美學原理,制作出了沙坪窯現代新型陶瓷產品。

圖2 青草坡原礦瓷土 周青作品
為了較好的梳理思路與淺見,筆者嘗試將該行業中所涉及的諸多要素,用圖形化的方式展示出彼此之間的關系。并用文字的方式加以闡述,以供拋磚引玉之用?;谖幕瘎撘猱a業背景下,對古代陶瓷制品乃至手工藝制品的研究過程中,大致需要思考這樣兩個板塊的問題。第一板塊,是基于考古與文獻等相關資料下對于該目標地區手工藝制品的充分了解后的重現,也就是現代人成功再一次做出古代某著名手工藝制品。這一板塊在行業中被叫做“復刻”。第二板塊,則是依托現代工業條件與科學技術,為滿足現代人物質與精神需求所制作而成的現代陶瓷制品。當代這類陶瓷制品無論是大批量工業量產制品還是手工藝精研制品甚至是陶瓷藝術品,尤其以不同要素方面的“創新”最為推崇。

表1 原料產地及化學組成

圖3 古代、現代陶瓷板塊圖
兩大板塊,都可用如下四個要素加以概括與觀察,分別是:文化、功能、形式、工藝。各要素在不同的板塊中往往伴隨著時代性的延伸,比如古代陶瓷中的形式則更多地是由裝飾來展現的?,F代陶瓷中的形式則更多地是由西方的形式美學與風格化來展現。不同時期的手工藝制品往往會反應出各個時代背景下的文化風貌,如魏晉時期傳入中原的佛教文化,其紋樣對手工藝的影響?;谶@樣的文化需求,在手工藝制品中的裝飾則會在時代的長河中獨樹一幟。功能則反應出最為樸實的實用需求,而工藝則為了實現上述的三要素的和諧統一而被一次次創造與運用。四個要素環環相扣,絕大多數手工藝制品中均能發現這四個組成要素。在文化創意行業的探索與發展中,最為困難的往往不是執著的復刻與純粹創新,而是“傳承”。是在兩大板塊的各大要素中發現其共有的交集,并在上述要素存在的可能的交集中,找尋到其中的共性,并進行滿足現代四要素化的發展,這類發展也許才可以被叫做真正意義上的傳承。否則,單純地復刻往往止步于還原古人的智慧,一味地創新往往空洞于文化無根的蒼白。
以“陶瓷文化”為特色的磁器口古鎮,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其文脈的根本,是巴渝先民們與自然和諧共處,憑借智慧與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好生活下,所升華出的生生不息的創造精神。作為新時代背景下陶瓷文化與藝術設計的教育者、設計師,只有堅持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才能推動地方文化旅游經濟的差異化發展。我們應當繼承前輩們的精神,以現代設計學、美學為方法論,以設計制品能滿足民眾真切生活需求為導向,以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為目標。緊抓磁器口陶瓷文化發展的五大特征:歷史的傳承性、發展的動態性、主題的時代性及文化與產業的融合性,進行多元形態的創意應用,多重路徑的社會推廣,多重思路的形態拓展與價值延伸。力求開啟磁器口古鎮陶瓷文化“文化自信”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