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呼倫貝爾分公司)
貝中作業區全年耗電3 247×104kWh,其中電加熱系統耗電1 528×104kWh,占全年耗電的47.05%。為了進一步落實分公司《2021年提質增效工作方案》的安排,細化管理方式加強生產運行動態管理。降低電加熱管無效能耗,提高電能耗利用率。開展了電加熱集油系統運行模式探索。
貝中作業區目前共有油井292口,其中采用電加熱集油工藝井239口。常規電熱管集油工藝主要由井口電熱帶、加熱器、電加熱管三部分構成。集膚電加熱工藝由集膚電加熱井口、內穿芯集膚電加熱管兩部分組成,同時配套各部分溫控裝置。電熱帶保證井口流程溫度,加熱器提供初始輸送溫度,電加熱管保證原油輸送過程中的恒定溫度,溫控裝置為各設備提供溫度監測和控制。井口加熱方面有常規電加熱帶+電加熱器、集膚效應電加熱兩種,電加熱管線有碳纖維電加熱管、外穿槽式電加熱管、集膚效應內穿心電加熱管三種[1-3]。電加熱類型統計見表1。

表1 電加熱類型統計Tab.1 Electric heating type statistics
作業區共有集油干線10條。其中貝中1轉油站集油干線8條,油井201口。貝中2轉油站2條集油干線在匯合后靠自壓進入貝中1轉油站,油井67口。管線規格有?48、?59、?76、?89、?114與?159六種,總長度為107.8 km,在運93.3 km,在運負荷1 643.9 kW,井口電加熱器148臺(含集膚電加熱器34臺),負荷1 300 kW。各干線負荷統計見表2。

表2 各干線負荷統計Tab.2 Load statistics for each trunk line
自2009年6月投產至今,作業區電加熱集油系統已運行12年,隨著使用年限增加,系統故障率逐年升高,投產以來累計故障6 874次,影響產量5 840.5 t。電加熱集油系統實施外包化管理,年維護成本在200萬元以上,維護成本高。各干線負荷統計見表3。

表3 各干線負荷統計Tab.3 Load statistics for each trunk line
電加熱集油系統涉及裝置多,工藝復雜,冬季運行時設備故障,會導致單井或系統壓力升高,處理不及時會導致井口薄弱點跑油,存在極大的環保隱患,同時增加員工工作量[4]。當電加熱管線出現故障時,需挖掘出地下管線,冬季海拉爾凍土層高達2.8 m,破土施工困難。電加熱管冬季施工次數2018年121次,2019年130次,2020年138次。
電加熱集油系統采用的是單管樹狀集油流程,首端井進站距離遠且同干線井回壓相互影響,導致首端井回壓偏高,目前全區平均回壓0.8 MPa,平均回壓超過1 MPa干線3條。各干線回壓統計見表4。

表4 各干線回壓統計Tab.4 Back pressure statistics for each trunk line
集油系統電加熱管及電加熱器總負荷2 943.9 kW,冬季投用井口電熱帶總負荷約300 kW,夏季(5—9月)日均耗電2.2×104kWh,冬季日均耗電4.9×104kWh,集油系統耗電約占作業區總耗電的43.7%,系統能耗高。近三年耗電量構成見表5。

表5 近三年耗電量構成Tab.5 Power consumption composition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結合歷年電加熱系統管理經驗,總結出適應于日常管理的“看、摸、測”、“3+2”管理法,加強各相關方培訓,明確巡檢要點。“看”加熱器溫度、加熱管溫度、加熱線溫度、管線長干閥溫度;“摸”井口電熱帶、組合閥立管、加熱器出口、旁通管線和加熱器后立管;“測”井口回壓和加熱管電流。“3+2”是指三個機關班組,對接兩個一線生產承包商,轉油站和采油隊,進行生產、安全、環保三方面運行管理,做到信息發現、下發、整改,反饋等管理流程。班組每日巡回檢查井口回壓及設備加熱情況、承包商嚴格執行巡線制度、轉油站實時監測各干線進站溫度及壓力變化,技術組負責集油參數抽查、生產組負責更換物料監督[5-7]。做到故障及時發現,維修有效保障,物料合理更換,系統平穩運行。
針對“樹”狀電加熱系統有多個首端井的實際情況,單點沖洗管線不能做到全覆蓋,作業區經過試驗將原單點沖洗改為各分支多點沖洗,降回壓效果明顯提高。現場采集數據分析,沖洗有效期在3個月左右,因此將干線沖洗周期確定為每季度一次[8-9]。干線沖洗情況對比見表6。

表6 干線沖洗情況對比Tab.6 Comparison of trunk line flushing situation
利用集油管網管徑及產液量差別,實行管線并網施工。同時在2#干線加裝撬裝降回壓裝置用以降低干線回壓。并線改造后,2#干線回壓平均下降0.55 MPa,回壓高于1.5 MPa降為2口,3#干線回壓上升0.12 MPa。加裝撬裝回壓裝置后,2#干線直接受效的13口井平均回壓由1.1 MPa降至0.7 MPa,首端井最高回壓由1.5 MPa降至1.1 MPa,系統運行平穩,泵后井回壓穩定。
為加強能耗管理制定了電加熱系統調整方案,逐條梳理管線現狀,根據每條干線長度、產液量、含水情況制定針對性調整,制定《集油系統單井溫度調整方案》,分批次調整集油系統溫度。根據實際情況于4月下旬開始調整電加熱系統溫度,6月上旬開始停運井口電加熱器、電熱帶使轉油站夏季進站溫度嚴格控制在33℃以下,利用物聯網監控系統,每日對轉油站進站溫度進行檢查[10-12]。
為挖掘集油系統節能潛力,制定《集油管線間段運行方案》,主要針對位于干線中部的部分管線,于每年6—9月份實施間斷加熱運行,共計停運管線9.68 km,總負荷176 kW,按夏季平均負荷率31%計 算,日 均 節 電1 310 kWh,年 節 電16.0×104kWh,實施前后首端井回壓上升0.06 MPa,系統運行平穩。間斷加熱首端井壓力監測見表7。

表7 間斷加熱首端井壓力監測Tab.7 Intermittent heating of the first well of pressure monitoring
隨著作業區轉注井、轉提撈井及長關井逐年增多,閑置管線隨之增加;為節省電量,從集油管網整體考慮,逐井分析停運潛力,近幾年共計切斷停運管線44條13.83 km、功率211 kW;按全年平均負荷率40%計算,實現年節電46.5×104kWh。管線切斷停運統計見表8。

表8 管線切斷停運統計Tab.8 Pipeline cut-off and outage statistics
1)電加熱集油系統管理是一個動態管理過程,只有不斷摸索調整設置才能最大限度的達到節能降耗目的。通過對故障的判斷及處理措施的不斷摸索,總結出的“看、摸、測”、“3+2”管理方法,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2)實行管線切斷及間斷加熱,在確保系統正常運行的情況下,能夠有效的降低用電能耗。近年來共計切斷停運管線44條13.83 km、功率211 kW,按全年平均負荷率40%計算,實現年節電46.5×104kWh。
3)干線沖洗可以有效清潔管壁,降低系統回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