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紅 王芙蓉 張振仕
(國防科技大學軍政基礎教育學院 湖南長沙 410073)
勝任特征是近年來國內外深入研究的熱點之一,且廣泛應用于教育與培訓、招聘與考核、實踐與認證等領域,形成一種勝任特征導向的文化,得到了工作團隊、組織部門和研究項目等的有力支持。目前國內關于射擊項目的研究非常多,通常是從影響射擊運動員的心理和技術兩方面著手,旨在提高射擊成績與表現。但關于射擊手勝任特征的系統性研究還比較少,處于起步階段。
有關勝任特征的研究始于20 世紀初期,管理科學之父泰勒在時間-動作研究中,將復雜的工作活動劃分為簡單的部分,以此來發現不同工作崗位應具備的能力素質,該研究也被稱為管理勝任特征運動。其勝任特征主要是指能夠觀察到的體力或動作技能,如力量、持續性和靈活性等。Spencer等人認為,勝任特征是能夠區分某項工作中能力突出者與普通工作者的屬于個體層面的潛在特征,包括所有可以被可靠測量或計數的個性特征,如動機、行為特質、態度或價值觀、某領域的認知或知識技能等。Hackney等人認為,勝任特征是指人們能順利完成上級分配的任務所具備的態度和知識技能,是確保產生績效的多項能力的綜合。Kaslow 等人把勝任特征定義為能力的構成要素,主要包括概念性與程序性知識、技能、行為與策略、態度、信念與價值觀、性情與個人特征、自我認識與動機等。勝任特征可以被觀察和測量,還有一定的可塑性。勝任特征是專業實踐所必備的,直接聯系著工作績效,能依據公認的標準進行評價,還通過培訓與發展得到增強。
結合以上文獻,射擊手勝任特征可以定義為:在射擊活動中的表現突出的射擊手在技術水平和心理素質上所具備的深層次個體特征和可預測的、有助于提高射擊成績的行為特征,主要包括動機、個性特質、價值觀、某領域的知識或技能等。
勝任特征模型就是針對某一特定職位要取得優異表現所需的勝任特征結構的集合。勝任特征模型與知識、技能和性格等素質緊密聯系,組織可以根據績優者的突出表現來構造某項工作的勝任特征模型。
勝任特征模型的構建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匯編柵格法、行為事件訪談法(BEI)、工作分析法、問卷調查法、情景判斷測驗法、團體焦點訪談法等。其中,結合關鍵事件技術的BEI是得到公認的且最有效的方法。
目前,公認的勝任力基本模型有冰山模型和洋蔥模型兩種。
2.1.1 冰山模型
美國學者McClelland認為,勝任特征主要分為七大領域,依次是知識、技能、社會角色、價值觀、自我概念、個性品質與動機。如圖1所示,冰山模型將勝任特征分為了兩部分,浮在“水面上”的是知識與技能,屬于個體的表層特征,易于發現和評價,能通過學習、培訓等方式改變或發展。沉在“水面下”的是社會角色、價值觀、自我概念、個性品質與動機,屬于深層次的穩定的特征,不易觀察與測量,很難通過外界影響而改變,但卻是決定個體績效的關鍵因素。
圖1 冰山模型
2.1.2 洋蔥模型
美國學者Boyatzis 在McClelland 的基礎上提出了“洋蔥模型”,如圖2所示,其本質和冰山模型一樣,但是洋蔥模型對勝任特征的表述更具有層次性。Boyatzis 認為,勝任特征模型最外層是知識技能,是開展某項工作所具備的基本要求,可以通過教育訓練等獲得或強化。中間層次的自我概念、社會角色、態度、價值觀都是不易觀察和改變的,可以對優秀和普通個體進行區分,并非關鍵因素。最內層的人格特質和動機屬于比較核心的勝任特征,最難以培養和評價,對于區分優秀和普通績效的個體起到關鍵作用。
圖2 洋蔥模型
國外關于勝任特征建模的研究涉及多個領域和崗位。Boyatzis 等人對不同組織和管理崗位的2000 多名管理者進行訪談,建立了管理人員的勝任特征通用模型。Spencer建立了適用于五種職位的通用勝任特征模型,包含技術、銷售、經理、社區服務者和企業家,并發現了可以區分表現優秀和表現一般的企業家的勝任特征。
我國關于勝任特征建模的研究雖起步較晚,但在企事業單位也開展了廣泛的研究與應用。主要代表有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時勘、王繼承、仲理峰,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王重鳴等運用BEI行為事件訪談法和工作職位分析法等構建的高層管理者勝任特征模型。
國內外關于運動員勝任特征的研究為數不多,且大多側重于身體素質、技能水平和心理素質方面,綜合性建模的研究相對缺乏。經過文獻查閱,大致分為運動員通用特征研究和特定項目運動員的相關研究,如表1所示。
表1 國內外學者運動員勝任特征相關研究整理
從以上關于運動員勝任特征的相關研究中可以看出,運動員有許多特征是共有的,還有一些特征的出現頻率比較高,主要有知識、專業技能、行為、態度、人格特質、自我認知、動機等,都與勝任特征的內容結構相吻合,能為射擊運動員勝任特征的研究提供思路。
目前,關于射擊手勝任特征的直接研究特別少,圍繞射擊手知識、技能、個性特質、動機的研究比較多。為了探索優秀射擊手所具備的勝任特征,結合現有射擊項目的研究,該文從技能運用、個性心理、動機與目標設置3 個方面來進行綜述,旨在給優秀射擊手的勝任特征提供相關的理論依據和參照標準,為培養優秀射手的人才選拔和心理訓練提供實踐和理論參考。
多項研究表明射擊表現與其動作技能有關,主要體現在姿勢的平衡與穩定、瞄準精度和扣扳機穩定性。
精英和非精英步槍射擊者的成績與身體的搖擺幅度有關,高分射擊者身體擺動的平均幅度比低分射擊者更小,平衡能力較好。此外,射擊的準確性還與身體姿勢平衡、持槍的穩定性高度相關,該觀點與Simo等人的實證研究一致。且在射擊前0.5s內保持持槍穩定性比射擊前1s 內保持穩定性更重要。站立式和俯臥式是比較好的射擊姿勢,有利于取得更好的射擊表現,且俯臥式的射擊命中率優于站立位的命中率。
郎殿棟等人對東京奧運會12 名國家射擊運動員進行SCATT 激光測試和Footscan 足底壓力測試,構建了射擊成績的多元回歸模型。該模型中射擊技術要素能夠解釋射擊成績78.7%的方差,其中瞄準精度高達36.6%,是影響射擊成績的關鍵因素。瞄準精度越高,即運動員瞄準靶心的能力越強,其射擊成績就越好。運動員在進行射擊瞄準時,其瞄準點會不停地在靶心周圍晃動,以尋求最佳擊發時機。瞄準精度越高,就越容易找到最佳擊發位置,射擊表現會越好。我國優秀女子運動員氣步槍的瞄準技術具有平穩、適時、自然、瞄扣協調一致的特點,瞄準穩定性和準確性非常好,優秀運動員的射擊風格很穩定。
除了姿勢和瞄準的精準性,扣扳機也是影響射擊表現的關鍵環節,要求運動員有意識瞄準與無意識擊發相結合,其過程非常短,要依靠射手的感覺和反應能力。在擊發時要保持持槍的垂直穩定性和扣扳機的利索性,否則瞄準點的細微跳動都會導致遠彈,給射擊成績帶來嚴重的偏差。疲勞是影響射擊精度的負面因素,疲勞的增加容易降低射擊者的成績表現。扣扳機屬于精細的神經動作控制行為,手指關節肌肉的疲勞會使得扣扳機的力量受損,在疲勞狀態下命中率低的運動員,其擊發力也會降低,而命中率較高的運動員依然保持著良好的擊發力。
3.2.1 人格特質
人格特質是指個體在情境中表現出的具有內部傾向性的穩定心理特征,表現為氣質、性格、興趣、動機等方面的整合。不同運動情境對于運動員人格特質的要求也不同。Silva等人就人格特征和運動水準的相關性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對于同一運動項目的不同技術水平的運動員,其人格特質具有差異性。訓練計劃要根據運動員的人格特質來制定實施,便于更好地掌握計劃進度,從而達到預期的訓練效果。朱華林等人采用《艾森克個性問卷》對射擊運動員進行施測,研究發現,優秀射擊運動員的個性心理具有以下特點:警覺水平高,感覺敏銳,反應迅速,判斷準確,情緒穩定,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干擾能力及其自我調控能力強;誠實、坦率,焦慮水平低。桂濤等人運用16PF 對武警優秀射手的心理結構模型進行研究,發現武警優秀射手的人格因素具有獨特性,具體表現出低獨立性(傾向于團隊合作能力)、低實驗性(做事保守求穩),情緒成熟穩定和較高智慧性的特點。
3.2.2 神經類型
神經類型是由先天遺傳決定,在后天環境影響下,逐步形成發展起來的相對穩定的心理定勢。神經活動過程的一般規律包括興奮和抑制過程的擴散、集中和相互誘導,神經活動過程具有強度、均衡性和靈活性3種基本特性。巴浦洛夫根據這些特性將神經活動類型分為興奮型、沖動型、安靜型和抑郁型。個體的神經系統活動是心理現象產生的心理基礎,與心理活動密切相連,其外在表現為個體的認知加工、情感和意志等。研究發現,神經類型的遺傳性很高,與人的素質能力密切相關,且受后天環境的影響較小,可用于射擊手人才甄別和選拔,以提升訓練質量。
運動員的特質與神經類型有關。優秀運動員的神經類型以靈活性、亞靈活性、穩定性、亞穩定型居多,無一弱型。這些特質與運動員靈活的技戰術水平具有密切相關性。因為靈活性、穩定性和安靜型的運動員能在比賽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更容易取得好的成績。國家級不同項目優秀運動員都屬于比較好的神經類型,以靈活、亞靈活、穩定、亞穩定、興奮和亞興奮為主。神經類型好的運動員,具有快速的反應能力和較強的接受能力,在比賽中發揮更加穩定。經旻等人對應激條件下的優秀射擊運動員做了自主神經活動的研究,結果顯示相對于普通大學生,優秀射擊運動員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興奮的強度和持續時間要長一些,其副交感神經具有更強大的調節功能;運動員自主神經控制模式在預期階段和應對階段均以共同激活模式為主,其心率增加的幅度要小于普通大學生,單位時間內增加的坡度更平緩,活動的穩定性更好。張敏對武警某部射擊手神經類型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武警射擊手大多數屬于強型的神經類型,其穩定性和靈活性明顯高于普通戰士,主要表現出反應速度快、變通能力強、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心理穩定性好等特點。
動機是勝任特征的構成因素之一。比賽動機是影響射擊運動員的比賽心理和行為的內在因素,動機過高或過低會使運動員出現注意力分散或態度消極等心理問題,影響運動員參賽的積極性。因此,設置合理的比賽目標是激發射擊運動員比賽動機的關鍵。對于射擊初學者來說,在技能方法形成階段,中等難度的目標設置有利于射擊成績的提高。
成就目標理論(AGT)用于當代體育環境下的動機研究,分為任務目標和成績目標。任務目標是指個體更加關注自身進步和運動能力的提高等,注重任務完成的過程;成績目標是指以他人為參照,將自我的運動表現與他人作比較,更為關注學習結果。以任務為導向的動機氛圍可以發展運動員在參加體育運動中的滿意度,享受和整體興趣水平,而以自我為導向往往會有較高的壓力,緊張和焦慮水平。射擊運動員的任務取向越高,成就感越高,認知狀態焦慮、軀體狀態焦慮和運動負評價越低。
自我決定理論(SDT),把動機分為自主動機和控制動機,是研究競技體育動機的應用最為廣泛的框架。Mar Gra?a 等研究運動員動機與倦怠的關系及投入的中介作用,結果表明較強的自我決定動機能提高運動員的參與程度,有助于預防或減少倦怠和退縮的影響。WU 等人利用內在和外在動機層次模型HMIEM(Hierarchical Model of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研究冬季運動運動員的動機過程,心理困惑和倦怠的關系,結果表明自主動機和控制動機與心理困惑和倦怠呈負相關,且自主性動機對于心理障礙的影響比控制動機大,運動員的精神癥狀會直接影響他們的運動表現。
目前射擊手勝任特征的訓練主要圍繞技能動作和心理技能兩方面展開,以不斷增強自身技能特征和個性心理品質,提高射擊活動中的勝任力。
在技能動作方面,射擊運動員要加強技能的練習、鞏固和提高。射擊運動的整套流程包括舉槍、瞄準、射擊。舉槍的穩定性直接影響著瞄準的精確性。因此,射擊手首先要調整好射擊姿勢,保持姿勢平衡和舉槍動作的穩定性,減少身體搖擺幅度。接著在姿勢平穩的基礎上進行瞄準精度訓練,射擊運動員要牢牢掌握瞄準規律,如盯牢準星、視力回收、虛靶具實等,切實做到缺口、準星和靶心成三點一線。扣扳機是射擊動作的關鍵環節,射擊運動員需要加強神經系統在疲勞狀態下對末端關節肌肉的感受力和控制能力,在日常訓練中要反復進行空槍體驗,做到預壓要實,扣扳機要利索,在有意識瞄準中體會無意識擊發。
心理技能訓練是指有目的、有計劃地對運動員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施加影響的過程,也是采取特殊方法和手段使個體學會調節和控制心理狀態,從而調節和控制運動行為的訓練過程。當運動員的技戰術水平較高時,心理技能訓練是決定勝負的關鍵。高水平的運動員在比賽前會運用更多的心理技能,這表明開展定期的心理技能訓練能夠增強運動員的運動表現。心理技能訓練的方法有很多,該文主要介紹呼吸訓練、表象訓練和正念訓練。
4.2.1 呼吸訓練
良好的射擊表現跟呼吸是分不開的。宋曉君等人認為,善息能夠改善身體疲勞,放松心態,恢復心理能量,使得射手在執行操作時更加專注。在射擊過程中,運動員有目的、有意識地利用呼吸的方法調節和控制身體和心理狀態,以保持平穩的低速率呼吸,有助于集中注意力,緩解緊張焦慮,從而提高射擊表現。在射擊時,心肺通氣量的減少有利于機體保持穩定性,運動員應具有良好的呼吸轉換能力,即在進行射擊動作時與正常呼吸之間靈活轉換。射擊時的次數間隔和呼吸暫停間隔都會影響射擊效果,每次射擊間隔4~6s(最短為2.5s),每次射擊前呼吸暫停1.5~2.5s 為最佳。劉淑慧運用呼吸控制法訓練運動員,并要求運動員在擊發前采用深呼吸的方法。運動員在完成技術動作時,也要善于靈活轉換,把握穩固的呼吸節奏,將呼吸貫穿于擊發各個環節。
4.2.2 表象訓練
表象訓練是運動員有意識地、系統地在腦海中再現一些感受過的動作形象或情景,以提高技能表現和情緒調控能力的心理活動。通過利用運動的視聽覺、觸覺、動覺等感覺器官,將動作技能傳給大腦,并在腦海里反復演練,形成協調準確的一整套動作技能。
表象訓練法具有原理簡單,組織示范方便,射擊成效明顯的特點,能夠有效緩解射手的緊張焦慮情緒,強化良好動作技能定型,改進射擊時間和提高射擊精度等,對于加強射擊教學效果有顯著的成效。成績較佳的奧運代表隊員通常在練習的前一晚和當天早上,運用表象訓練進行練習、改正錯誤等。表象訓練能提高肌肉工作的穩定性,缺乏心理訓練基礎的運動員,要想取得比較好的射擊效果,至少要堅持3周的表象訓練。劉大明等人要求學員運用語言描述和思維想象的方式對射擊過程進行情境再現,并主動聯系和對照自身的射擊動作,從而建立起表象、動作、思維的訓練程序,結果發現,表象訓練對于學員射擊動作的規范性和射擊表現明顯好于傳統訓練。表象訓練能擺脫傳統訓練在時間、地點等方面的限制,使射擊者可以隨時隨地在腦海里反復練習據槍、瞄準、擊發、保持的運動技能,促進正確動作的動力定型,使整個射擊流程規范化和穩定化。
4.2.3 正念訓練
正念訓練是指個體有意識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心理狀態,不評判事物,允許消極情緒和想法的存在,以提高個體的覺察能力。以正念接受為基礎心理行為干預,為運動員的心理訓練提供了新范式。Gardner 等人發展出正念、接受、投入訓練(MAC)來提高運動員的行為表現。姒剛彥等人結合國內文化概念,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修訂,提出了更適合中國運動員的正念、接受、覺悟、投入(MAIC)的訓練程序,并出版了《運動員正念訓練手冊》。正念訓練能夠降低運動員的述情障礙傾向和倦怠感,減少負面情緒干擾,增強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的控制注意力,從而提高成績表現。卜丹冉等人對于散打運動員進行了以正念接受為基礎的心理干預,研究表明,散打運動員的正念水平、接受水平和運動表現得到了提高和改善。Bühlmayer等人研究表明,不同方式的正念訓練均使運動員的正念水平和運動表現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卜丹冉等人對中國精英羽毛球運動員進行7周的正念訓練,結果發現MAIC能夠降低羽毛球運動員的焦慮和抑郁水平,提升其正念水平、接受水平和訓練比賽滿意感。卜丹冉等人對我國射擊運動員進行正念訓練,結果顯示正念訓練能有效提高運動員的正念水平、注意力水平和放松能力。
在動機與目標設置方面,射擊運動員在比賽中都有獲取成就的動機,而適宜的目標設置才能最大程度激發和維持強射擊者的內驅力,使其朝一定的方向付諸行動,從而提高訓練效率。Zimmerman 等人研究目標設置對掌握運動技能的影響,結果發現過程目標的效果要好于結果目標。設置過程目標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動作技能,并能有效改善自我效能感、自我信念和內在興趣。運動員應當制定合理的目標,主要包括理想目標、長期目標、中期目標和短期目標。根據相應的目標制訂具體的訓練計劃,以增強運動員尋求成就的動機,最大限度地促進人的成就行為。曲桂蘭等人為提高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將目標設置作為心理咨詢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旨在通過確立切實可行的奮斗目標,激勵運動員積極訓練的內驅力。研究發現,經過一段時間訓練,運動員的目標明確,信心增強,訓練熱情高昂。
綜上所述,今后的研究可以從動作技能的角度研究姿勢的平衡與穩定、瞄準精度和扣扳機穩定性等,從個性心理角度研究心理特質與射擊表現的關系,從心理技能和動機目標的角度研究基于勝任力的訓練對策,致力于更加有針對性地訓練優秀射擊手所必需的技能、動機和個人特質等,促進射擊手勝任特征的發展和完善,以期為射擊手和教練員提供科學化的射擊技術訓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