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諭藩 趙蕙婷
(桂林旅游學院 廣西桂林 541000)
黨的十九大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2021年4 月22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重要講話,進一步闡釋了要堅持綠色發展,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這一偉大藍圖。回看人類漫長的歷史,四大文明古國——古代中國、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及古代巴比倫,均發源于水量豐沛、土地肥沃的地區。生態環境衰退,特別是嚴重的土地荒漠化,導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衰落。水資源的保護利用,事關國計民生,是環境保護中的重中之重。
我國水資源貧乏,長期以來,人均水資源少、水資源污染嚴重一直是我國發展中的難點、痛點。從我國生態環境部每年公布的數據來看,相比較于2000年,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從2200m僅增長到2020年的2211m,污水排放總量則從415.2 億m增長到579.1 億m,年均復合增長率達7.3%。依據有關學者的研究數據與新階段污水回收利用實際情況,可對污水總量的30%進行回用,可替代清潔水資源173.73億m,相當于整個洞庭湖的儲水量。經有效處理后的再生水可用于城市綠化灌溉、工業用水、景觀用水、地下水回灌等諸多領域。
我國生態區高爾夫球場灌溉的用水定額影響因子包括潛在蒸散量、不同地區栽種的草坪草生長因素、該地區降雨量、灌溉吸收指標等諸多方面,其中影響最大的因子為該地區降雨量。以北京為代表的內蒙古及長城沿線區與以上海為代表長江中下游區進行對比,假定上述兩個地區有兩個總面積、球場不同功能區面積均相等的兩個球場,總面積均為100萬m,那么北京球場一年用水定額為50萬m,上海球場一年用水定額為32萬m(見表1)。兩地球場用水定額相差18萬m,并不意味著上海的球場總耗水量低于北京的球場總耗水量,而是由于上海所處地區降水量多于北京,而蒸散量小于北京,導致人為補充灌溉用水量減少。

表1 全國不同生態區高爾夫球場年灌溉用水定額(m3/m2)
自2014 年以來,國家為嚴格控制高爾夫球場用水量,制定了一系列行業標準并出臺了相關政策來遏制高爾夫球場濫用清潔水資源的行為,其中北京更是將高爾夫球場的自來水使用費用從4元/m上調至160元/m,希望以此來促使高爾夫球場節水的同時,探索開發利用其他水資源進行灌溉。各地調查發現,由于球場的不科學灌溉及監管處罰力度較為寬松,絕大部分球場每年灌溉用水定額均超過該國家標準,部分球場甚至通過違規抽取地下水成倍增加灌溉用水量,嚴重破壞了當地環境及水資源保護。
堵不如疏,在加強對高爾夫球場用水監管的同時,更需要為高爾夫行業找到一條可持續綠色發展的用水道路。高爾夫球場灌溉用水水質標準遠低于居民日常飲用水標準,應優先使用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規水源。
根據國家2015年7月1日實施的《高爾夫球場節水技術規范》,高爾夫球場應收集利用降水,同時高爾夫球場應收集其內部的生活污水,建設污水處理回用設施。有條件的球場,應當使用市政再生水。用于灌溉的再生水水質應達到GB/T25499標準的要求,用于雜用水的水質應達到GB/T18920標準的要求。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綠地灌溉水質》國家標準中將再生水定義為:城市污水經適當再生工藝處理后,達到一定水質要求,滿足某種使用功能要求,可以進行有益使用的水。
根據《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的定義,生活飲用水是指供人生活的飲水和生活用水。
綠地灌溉標準指的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于綠地灌溉的水質指標及限值。城市綠地指的是以植被為主要存在形態,用于改善城市生態,保護環境,為居民提供游憩場地和美化城市的城市用地,如公園綠地、生產綠地、防護綠地、附屬綠地和其他綠地。其中,包括限制性綠地與非限制性綠地,限制性綠地包括限制公眾進入的綠地,如高速公路綠化隔離帶、墓地等綠地。非限制性綠地則是完全對公眾開放的綠地,如公園、居民區及校園綠地等。限制性綠地包括限制公眾進入的綠地,如高速公路綠化隔離帶、墓地等綠地。高爾夫球場屬于非限制性綠地。
根據表2 可知,目前國內城鎮污水處理廠處理后達到一級A 類排放標準的再生水,雖然達不到飲用水標準,但是其各項監測指標均超過國家規定的綠地灌溉標準。

表2 綠地灌溉標準、飲用水和回用水標準對比
早在1950年,我國就提出灌溉廢水的模式,主要用于農業生產灌溉,由于當時城市綠化較少且處理后的污水水質較差,基本沒有用于城市綠地灌溉,大部分處理后的污水直接排放到了江河湖海里。到目前為止,我國少部分公園和城市綠化帶中,已經開始部分使用再生水灌溉。近年來,高爾夫在中國飛速發展,截至2020 年底,中國共有標準18 洞高爾夫球場449 個。由于我國水資源缺乏,高爾夫運動的高耗水量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這也迫使高爾夫行業開始考慮使用再生水灌溉球場。在政府的干預下,中國的部分地區已經逐步開始實現再生水灌溉。2006 年2 月,北京市水務局出臺了《北京市高爾夫球場用水管理要求》,明確規定高爾夫球場實行定額用水,而且高爾夫球場的景觀水必須使用再生水。除北京之外,浙江省也對高爾夫球場用水做出了規定,《適度建設浙江省高爾夫球場項目的指導意見》指出,高爾夫球場耗水量大,為節約用水,項目建設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應有多種給水方案進行比選,新建高爾夫球場原則上不使用地下水和城市自來水,應積極引導高爾夫球場使用處理后的再生水,實現水循環使用。目前,全國共有12家高爾夫球場開始使用再生水進行灌溉,均位于長江以北地區。
以高爾夫灌溉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上進行檢索,共搜索得到文章12 篇,最早一篇文章發表于2004 年,最近一篇文章發表于2013年。由此可見,高爾夫球場灌溉方面的研究非常稀少,在近8年的時間里,無學者對高爾夫球場的灌溉進行研究,該領域研究已經出現斷層。
在過往的研究中,劉菊芳等學者對再生水灌溉高爾夫果嶺草坪作了詳細的研究,涵蓋了對土壤理化性質改變、植物生長狀況及植物體內所含化學元素檢測等多方面的實驗與研究,是國內目前為止較為全面對高爾夫草坪中水灌溉的研究文獻,但是兩人所選擇研究地點均為北京,實驗所用草種為冷季型草,缺乏對南方地區及暖季型草的研究數據。
在馬志超等人指出,再生水相比其他水源,具有水量較穩定、增肥作用、價格低廉、需水量大,能夠形成規模效益等優點。有學者研究發現再生水灌溉后土壤的有機質顯著增加。美國學者Oppenheimer用再生水和自來水分別灌溉兩塊生菜地,三年后發現,再生水灌溉后土壤的有機質、氮、磷含量顯著增高。Shahriar研究發現再生水灌溉后土壤的磷含量增加。李寶貴認為再生水灌溉草坪能為草坪提供營養元素,尤其是氮肥,從而可以減少人工施肥量,采用普通的灌溉方式每公頃土地可增加24.5~97.8kg 的氮肥。由此可見,中外學者一致認為再生水灌溉對于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增加與植物生長所需礦物質元素的富集具有促進作用。
Zalacáin等人研究發現,再生水灌溉后的草坪質量沒有顯著改變,每年7~9月份草坪受溫度影響,生長迅速,9月份以后受溫度影響,草坪的生長速度下降,顏色失綠,到冬季草坪顏色變黃,但是密度和均一性保持不變。張雨凝研究發現,再生水灌溉下草坪的生物量以及草坪密度均顯著高于自來水灌溉,草坪草的顏色變深,由于鹽分累積導致草坪草根系發生焦黃現象。
綜上所述,再生水灌溉對高爾夫土壤和草坪草的影響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進展,在中國北方地區以冷季型草坪草為主的高爾夫球場使用經處理后達標的中水灌溉,對于草坪的生長及當地土壤等生態環境均無明顯有害影響,相反還能促進草坪草的生長,部分研究成果已經用于生產生活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目前在球場數量上,占比更多的南方地區欠缺對該地區球場再生水灌溉的相關研究,同樣缺乏對該地區主要栽種的暖季型草坪草再生水灌溉的實驗數據,因此目前南方地區尚無一家球場采用再生水灌溉。
再生水灌溉高爾夫球場不僅能節約清潔水資源,減少污水排放,還能減少高爾夫球場的維護費用。對于高爾夫球場而言,再生水是較為良好的灌溉水源。歐美發達國家利用再生水灌溉高爾夫球場已有20 多年歷史,實踐證明,污水在得到正常的處理下,再生水灌溉高爾夫球場是安全可行的。我國人口數量眾多,人均清潔水資源稀少,污水排放量持續增加,這些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盡快探索出一條適宜我國經濟發展的污水處理與重復利用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高爾夫運動為奧林匹克運動大家庭的一員,其發展離不開高爾夫球場。高爾夫球場具有的作物非食用且非畜牧,人類接觸少并且用水量巨大的特點,使其成為開展再生水灌溉試點的最佳場地。未來若能補齊高爾夫球場再生水利用的短板,我國高爾夫球場全面使用再生水灌溉,不僅將極大緩解我國清潔水資源短缺壓力,節省球場維護資金,為其他行業的用水提供示范效應,更可在世界上樹立我國低碳、綠色發展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助力我國早日達成“碳中和”目標。
目前,我國高爾夫球場再生水灌溉的主要問題為:(1)南方地區高爾夫草坪再生水灌溉相關研究較少,南方地區水資源較為豐富,球場企業主動使用再生水灌溉意愿不強;(2)再生水處理和輸送設施不完善,部分球場想使用再生水,但缺乏相應的污水處理設備與市政污水處理部門的支持,管道鋪設等前期投入較高。
綜上可知,現階段在高爾夫球場中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強制推廣使用再生水條件不成熟。要想改善這種狀況,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應更加重視再生水利用,以立法等形式確保再生水利用獲得相應的政策及資金扶持,同時要加強執法力度,對超額用水的高爾夫球場以及偷采地下水等非法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和高額處罰,倒逼高爾夫球場主動使用再生水進行灌溉。另一方面,國內研究機構應更多關注污水處理及再利用研究最新動態,更多地投入研發,提升我國污水處理能力,為再生水利用提供更多的科研支持,
通過合理的政策、科學的管理和養護,以及不斷的生態環保教育,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加大力度實現再生水灌溉高爾夫球場將最大程度助力我國高爾夫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