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食品中鮮味的來源及其評價方法

2022-10-28 07:18:20葛小通張佳匯李曉燕劉太昂王錫昌
食品科學 2022年19期
關鍵詞:評價

俞 錚,葛小通,張佳匯,王 芳,李曉燕,劉太昂,王錫昌,*

(1.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上海 201306;2.上海太太樂食品有限公司,上海 201812;3.上海真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0444)

鮮味是味蕾對呈味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等物質產生反應的一種味覺感知。鮮味可以增強食欲和飽腹感、改善進食障礙、糾正味覺減退以及增強遠端結腸的蠕動反射和顆粒推進。鮮味已被確立為除甜味、咸味、酸味、苦味外的第5種基本滋味。鮮味具有增強食物適口性的特性,主要源于富含蛋白質的食品。鮮味不僅可以改善多種食物的滋味,而且對人體新陳代謝也有一定的作用。

通常人們所熟知的鮮味物質有游離氨基酸、呈味核苷酸等。由于鮮味異源二聚體(taste receptor type 1 member 1/taste receptor type 1 member 3,T1R1/T1R3)上配體的多個結合位點,鮮味受體表現出低特異性,因此,它可以對多種具有化學多樣性的鮮味分子作出反應。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還發現并鑒定出一系列結構多樣的鮮味單體及化合物,包括呈味寡肽、有機酸、酰胺及其衍生物。

本文以鮮味為中心概述食品中的游離氨基酸、核苷酸和鮮味寡肽等鮮味物質及其協同效應,歸納化學分析、人工感官分析以及智能感官分析的鮮味評價方法,闡述物理和生物方面的鮮味獲取方法以及調控途徑,最后對未來鮮味研究方向進行展望,以期為食品鮮味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1 鮮味物質及其協同效應

1.1 游離氨基酸

游離的鮮味氨基酸對食品的呈鮮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食品中的鮮味氨基酸主要有谷氨酸(glutamate,Glu)、丙氨酸(alanine,Ala)、甘氨酸(glycine,Gly)、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Asp)及其鈉鹽。此外,還有一些在特定物質中存在的鮮味氨基酸,如蘑菇中的口蘑氨酸和鵝膏蕈氨酸,茶葉中的茶氨酸(theanine,Thea)等。鮮味物質分子結構不對稱,存在-型和-型構象,然而只有-型構象的氨基酸能夠呈現鮮味。羧基的解離常數是4.25,在中性pH值條件下可以產生—COO基團。若將氫氧化鈉和Glu混合,便可以得到具有明顯鮮味的谷氨酸鈉(monosodium glutamate,MSG),即味精的主要成分。文獻報道的不同來源的游離氨基酸如表1所示。

表1 食品中主要游離氨基酸的來源及研究結論Table 1 Sources of free amino acids in foods and conclusions of research

1.2 核苷酸

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組成單位,是由堿基、核糖和磷酸結合的化合物,核苷酸是存在于大多數食物中的一種滋味活性物質。目前已發現的呈鮮味的核苷酸及其衍生物共有30多種。核苷酸包括3 種同分異構體:5’-核苷酸、2’-核苷酸和3’-核苷酸,但只有5’-核苷酸才具有鮮味。Yang等測定了幾種商業蘑菇的非揮發性滋味成分,并定義了低(<1 mg/g)、中(1~5 mg/g)和高(>5 mg/g)3 個核苷酸含量范圍,核苷酸含量在不同范圍內對于鮮味的增強程度不同。5’-核苷酸的濃度一般與原料的新鮮度和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分解有關,ATP關聯物主要有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單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一磷酸肌苷(inosine monphosphate,IMP)、腺嘌呤核苷(adenosine,AdR)、次黃嘌呤核苷(inosine,HxR)、次黃嘌呤(hypoxanthine,Hx)、黃嘌呤(xanthine,Xt)和腺嘌呤(adenine,Ad)。ATP的分解主要通過3 種途徑發生:1)ATP→ADP→AMP→IMP→HxR→Hx→Xt;2)ATP→ADP→AMP→AdR→HxR→Hx→Xt;3)ATP→ADP→AMP→AdR→Ad。畜禽類中的ATP通過途徑1降解,水產品較為復雜,其ATP的降解途徑如表2所示。其中,AMP不僅可以抑制苦味,還可作為增味劑產生令人愉悅的甜味和咸味,IMP一般被認為與水產品的鮮味有關,是水產品中重要的鮮味物質之一。5’-AMP和5’-IMP均具有低味覺閾值,分別為50 mg/g和25 mg/g,可有效增強鮮味,通常用作鮮味增強劑,對風味至關重要。

表2 水產品中ATP的降解途徑Table 2 Degradation pathways of ATP in aquatic products

一磷酸鳥苷(guanosine monophosphate,GMP)賦予食物肉味,具有與AMP、IMP類似的呈鮮貢獻。5’-GMP是蘑菇類主要含有的一種核苷酸,閾值為12.5 mg/100 g,與MSG(閾值30 mg/100 g)相比,其增味效果更強。5’-核苷酸以5’-GMP>5’-IMP>5’-AMP的順序增強鮮味,因鮮味顯著,IMP和GMP已商業化生產,等質量混合的IMP+GMP是目前市場上典型的鮮味劑之一,添加到食品中可增加肉類的原味,改善基本味感。文獻報道的不同來源的核苷酸如表3所示。

表3 食品中核苷酸的來源及研究結論Table 3 Sources of nucleotides in foods and conclusions of research

1.3 鮮味寡肽

蛋白質在動物腸道中的利用并不只有游離氨基酸一種形式,常常是以2~10 個游離氨基酸經脫水縮合而成的寡肽(小分子肽)形式出現進行消化吸收。這些寡肽是介于蛋白質與游離氨基酸之間的分子聚合物,能夠直接參與進食、消化吸收、代謝,且具有蛋白質和游離氨基酸無法取代的生理功能。

呈味寡肽因其以游離氨基酸為底物進行排列組合,故合成種類眾多,豐富的種類也使其風味呈現多樣化,通常可分為酸味肽、甜味肽、苦味肽、咸味肽和鮮味肽,其中鮮味肽又稱為美味肽或風味提升肽,可增強口感及鮮味特性,且能與其他鮮味物質相互作用,增強咸鮮味、掩蓋苦味。鮮味肽可以通過與人類味蕾上的鮮味受體(T1R1/T1R3、代謝型谷氨酸受體(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member 1/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member 4,mGluR1/mGluR4))相互作用而表現出一定的鮮味特征。

文獻報道的不同來源的鮮味肽如表4所示。小于1 500 Da的小分子肽呈味效果較好,且二肽、三肽數量最多,含有肽段越多,數量越少。含有Ala、Gly的肽段往往呈甜味,含有Asp的肽段往往呈微酸味,而含有半胱氨酸(cysteine,Cys)的肽段往往具有濃厚感的滋味特征,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含有Cys的肽段其氨基酸側鏈基團上含有巰基(—SH),在滋味上會產生一種輕微的收斂感,從而顯著增加味覺的濃厚感。而某些呈鮮味并具有增鮮作用的寡肽,其組成部分并不只有鮮味氨基酸,可能還含有苦味氨基酸,如亮氨酸(leucine,Leu)、纈氨酸(valine,Val)等。鮮味肽的氨基酸組成直接影響著其呈味效果。鮮味肽序列中通常含有Glu和天冬酰胺(asparagine,Asn)酸性基團的1 種或2 種,或含有一定的親水性氨基酸殘基,如Tyr、Gly、蘇氨酸(threonine,Thr)、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Asp等,且在堿性氨基酸和酸性氨基酸共同存在的情況下鮮味肽方可呈現出鮮味。

表4 食品中部分鮮味寡肽的序列以及來源Table 4 Sequences and sources of umami peptides in foods

1.4 鮮味物質間主要的協同作用

兩種不同類型的鮮味物質同時存在時,所產生的鮮味往往大于兩種鮮味物質單獨存在時所產生的鮮味之和,這一現象被稱為鮮味物質間的協同作用。在產品復配的時候也需著重注意各鮮味物質之間的交互作用,以期得到理想的樣品。

5’-核苷酸通過與谷氨酸鹽相同的T1R1/T1R3受體結合來增強味覺,從而與游離氨基酸發生協同作用。當MSG濃度增大時,整體鮮味變強,但當核苷酸濃度增大時,其整體鮮味幾乎未發生改變,若將二者等比例混合后,鮮味將顯著變強。Ishamri等使用電子舌進一步研究了鮮味、苦味、澀味、豐富度、酸味和咸味對真空低溫烹調肉類滋味的貢獻,發現鮮味氨基酸和核苷酸化合物之間的協同作用與電子舌感知的鮮味具有良好的相關性。

不同核苷酸之間也會產生協同效應。韓昕苑等以羅非魚為研究對象進行7 次凍融循環,探究冷凍水產品冷鏈流通過程中的品質變化,發現AMP和IMP因其6位上的羰基而呈現很強的增鮮效果,同時在增鮮方面這兩種核苷酸存在協同效應。

鮮味寡肽對于MSG有著很好的協同增鮮作用。Yu Zilin等從蠶蛹酶解溶液中分離出4 種肽,其中3 種肽的模型溶液鮮味增強最佳質量濃度分別為2.5、5.0、5.0 g/L,具有較高的鮮味和鮮味增強作用。Dang Yali等研究鮮味寡肽、MSG和味覺受體T1R1/T1R3之間的協同作用時,通過電子舌檢測證明了鮮味寡肽與MSG的相互作用。Dang Yali等還以此建立了基于電子舌法評價鮮味寡肽和味精協同效應的新方法,結果表明,Arg-Leu和Val-Asp的鮮味最強,Lys-Ala和Asp-Asp-Asp與味精的協同作用最強,可以提高鮮味強度,且Glu-Asp-Glu和Glu-Leu與雞湯模型的協同效應最強。據文獻報道,Gly-Cys-Gly、Asp-Asn-Arg、Glu-Gly-Phe、Glu-Ala-Gly-Ile-Gln、Leu-Pro-Glu-Glu-Val、Glu-Leu-Glu-Leu-Gln、Gln-Val-Ala-Ile-Ala-His-Arg-Asp-Ala-Lys等都會與MSG發生較強的協同增鮮效應。

1.5 輔助增鮮物質

鮮味物質有著良好的呈鮮效果以及協同效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物質雖不直接呈現鮮味,但對于鮮味物質具有良好的輔助增鮮效果,如有機酸、無機離子、酚類、脂類等,其中有機酸和無機離子是主要的輔助增鮮物質。

有機酸對于鮮味物質的增鮮效果十分明顯。呈鮮味的有機酸類主要有琥珀酸、乳酸、沒食子酸、五倍子酸等。其中,琥珀酸鹽最具代表性,琥珀酸二鈉是我國許可使用的唯一有機酸類食品鮮味劑,它多存在于貝類及菌類中,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和溶解性,MSG與琥珀酸二鈉的質量比為6∶1時鮮味增加強度達到峰值。馬杰等以琥珀酸二鈉為研究對象,通過兩點強迫選擇性檢驗法對琥珀酸二鈉與呈味核苷酸二鈉和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YE)二元相互作用進行鮮味強度定量探究,并通過時間-強度法對這些混合溶液的二元相互作用進行鮮味動態變化研究;此外,還利用河鲀副產物制備得到美拉德反應產物,發現琥珀酸二鈉與呈味核苷酸二鈉的加入可以最大程度提升河鲀副產物美拉德反應產物的鮮味。

無機離子也可以增強鮮味。Na和Cl可以顯著增加樣品的整體鮮味強度;Na的鮮味閾值為1.80 mg/mL。氯化鈉(NaCl)味道咸,可掩蓋金屬味和苦味,并增強鮮味。相反,氨基酸和肽可以增強咸味,從而降低食物中的鹽添加量。Rotzoll等在定量研究羊肚菌中的關鍵味道化合物時發現,Na和Cl可以顯著增加羊肚菌及其提取液的整體鮮味強度。然而,過度攝入鹽分會導致一些慢性病的出現,在日常飲食中,人們更追求低鈉以保證身體健康同時還需要保證食物愉悅的滋味。Vidal等減少咸肉中的NaCl,并使用Lys、YE、氯化鉀(KCl)和氯化鈣(CaCl)替代,研究結果發現Lys和YE的使用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添加CaCl帶來的負面感官影響,使用天然成分制作更健康的咸肉可顯著降低鈉含量,并使其具有更好的感官接受度。

2 鮮味評價方法

鮮味評價方法包括化學分析、人工感官分析、智能感官分析和其他技術等,目前尚無統一的標準評價方法。閾值又稱臨界值,是指一個效應能夠產生或被感知的最低值或最高值。人體感官對MSG的覺察或識別閾值可反映個體對鮮味的敏感程度。各種鮮味評價方法也是在閾值的基礎上建立的。

2.1 化學分析

食品中的呈鮮成分較為復雜,較難直接求出樣品的鮮味強度。目前,國內外學者一般依據其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和等效鮮味濃度(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大致估算該樣品的鮮味強度值。

TAV是指各呈味物質在樣品中的濃度()與其對應的味道閾值()之比,即TAV=/。通常認為,當TAV值大于1時,該呈味物質對樣品滋味有顯著貢獻。TAV一般用于評估單個呈味物質(游離氨基酸、核苷酸、有機堿和相關化合物、糖、有機酸和無機離子)對滋味的貢獻。TAV值越高,其滋味貢獻度就越大,例如,Glu在傳統發酵法制得的沙丁魚露中TAV最高可達57.42。TAV是一種比較客觀的評價方法,廣泛用于各種食品風味的研究,但其短板在于沒有考慮到各個物質之間的交互作用,如協同作用、拮抗作用等。

EUC(即每100 g樣品所含MSG當量)一般用于表示游離氨基酸與5’-核苷酸的協同作用,最早由日本學者Yamaguchi于1967年提出,是將游離氨基酸與5’-核苷酸混合溶液所呈現的鮮味強度轉化為等價的MSG濃度,用于量化混合溶液的鮮味強度。其公式為EUC=∑ab+1 218(∑ab)×(∑ab),其中aa分別代表鮮味氨基酸和鮮味核苷酸的含量/(g/100 g),bb分別代表鮮味氨基酸和鮮味核苷酸的相對呈鮮系數。EUC在評價水產品和食用菌等食品的鮮味強度中應用較為廣泛,如暗紋東方鲀、沙丁魚露、香菇等。同時EUC也被用于評估傳統亞洲食品的整體滋味和可接受性。

TAV和EUC都可以準確評價食物中鮮味成分的鮮味強度和滋味貢獻程度,并最大限度地減少品牌標識和其他信息對消費者感知的潛在偏見影響。但TAV和EUC僅能用于已知的呈鮮組分,不能用于復雜的食物基質。

2.2 人工感官分析

人工感官評價是經過專業培訓的感官評價員對食品作出最直接評價的方法,在食品行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該方法簡單迅速,可直接反映食品的質量,但結果受感官評價員主觀影響比較大,無法用精確的數據呈現。

對于味覺的分析測量,閾值是描述個體間味覺差異的重要工具,如口腔檢測閾值等。經典閾值理論認為,味覺取決于刺激物的強度和屬性。有研究比較了6 種不同評價方法對味精和其他鮮味溶液鮮味強度的辨別能力,分別為兩點選配法、三點選配法、定量描述分析、滋味稀釋分析、滋味稀釋比較分析和味覺識別閾值濃度等。在心理學層面上,統計者需理解測量方法如何與味覺的情感測量方法相聯系,這可以有助于選擇合適的方法并且為解釋心理物理數據提供參考依據。在統計方法方面,通常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PCA是一種通過有限的無關指標來反映樣本信息的工具,可以用來探索滋味特征和風味化合物之間的關系。而當變量數量大于樣本數量時可以使用偏最小二乘回歸(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法,PLSR是通過投影分別將預測變量和觀測變量投影到一個新空間并構建線性回歸模型。PCA和PLSR都可用于提取反映數據變異的最大信息。

模糊數學綜合評判的感官評價方法是通過模擬人判斷問題的思維邏輯方法,運用模糊數學原理來分析和評價具有“模糊性”的事務,將模糊信息進行定量評價的系統分析方法,減少了評價者因主觀因素或外界條件所引起的評價誤差,在食品感官評價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張佳匯等運用此方法,從6 個維度綜合評定不同淀粉原料對雞精品質的影響差異性,為雞精配方設計提供參考。在其他人工感官評定中也可參考此類方法,從不同維度進行綜合評分,從而得到更為全面的數據結果。

人工感官評價是許多滋味評價的常規方法,并且在多種食物的風味評價中均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如中華絨螯蟹、合成肽、雞湯、暗紋東方鲀等。

2.3 智能感官分析

目前滋味的智能感官分析主要為電子舌分析。電子舌是一種低選擇性、非特異性的交互敏感傳感器陣列,配以合適的模式識別方式或多元統計方法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的現代化檢測儀器。Yao Hui等利用電子舌檢測了肉湯樣品的味道特征差異,基于PCA分析的電子舌檢測對10 次定量重復燉煮周期的添加香辛料燉煮豬肉湯和純豬肉湯的整體滋味品質變化具有良好的識別能力,可作為燉制肉制品質量評價的有效監測工具。與人工感官分析相比,電子舌具有客觀性、重復性、不疲勞、檢測速率快、數據電子化等優點。

在信息時代,大數據挖掘作為一種新的工具可用于未來的感官評價和定性描述分析,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Yang Fang等利用互聯網工具以及編程語言,在大量的網絡信息資源中快速、準確地提取相關信息,收集中華絨螯蟹的整體感官特征以及評價,建立中華絨螯蟹感官詞庫。智能感官分析大數據挖掘速率快、樣本量大,而人工感官評價中經過訓練的感官小組提供了更多的細節。

人工感官評價與智能感官分析互為補充、相輔相成,在實際應用中,研究人員可以根據需求選擇合適的感官評價方法。

3 鮮味獲取及其影響因素

3.1 鮮味物質的獲取途徑

雖然食品中的各種內源性鮮味物質已被分離鑒定,但因其含量過低,無法滿足食品行業特別是調味品行業的迫切需要。為了更易獲取這些鮮味物質或增強食物的鮮味,也可應用物理、生物和化學的方法提取或合成鮮味物質,常用的有超聲波輔助提取法、微波輔助提取法、酶水解法、發酵法等。而化學法往往伴有污染,在實際應用中逐漸被摒棄。

3.1.1 物理法

目前實驗室及工廠中物理法輔助獲取鮮味物質主要有超聲波和微波輔助提取法等,日常生活中長時間高溫煮制(如燉雞湯、瓦罐湯等)等烹飪方法也可以增加鮮味。物理法主要是運用客觀方法將食物中鮮味物質的濃度提高,從而增強其呈鮮效果。

萬婕等利用超聲波輔助酶解雞骨架,發現超聲處理輔助促進雞骨架的水解,使得酶解液中鮮味氨基酸含量提升,鮮味增強。Zhang Jian等發現超聲波輔助處理提高了未熏制培根中游離氨基酸含量和有機酸濃度,從而增加了滋味豐富性。Wang Xuejiao等發現微波處理的草魚樣品表現出比水浴加熱樣品更高的咸味和鮮味強度。崔文甲等發現以超聲波、微波和超聲微波協同3 種方式處理香菇柄提取液中的呈味物質含量均高于熱水提取,且超聲微波協同處理可以更有效地輔助釋放鮮味物質。Pei Fei等檢測冷凍干燥和冷凍干燥結合微波真空干燥過程中蘑菇的味道特征,發現微波輔助干燥產品比冷凍干燥產品具有更高的呈味氨基酸含量。

3.1.2 生物法

生物法主要有酶水解法和發酵法等,發酵法主要依靠一些微生物手段來增加食物中鮮味物質的含量,從而提高其呈鮮效果。

于亞輝等選用6 種蛋白酶對雞肉進行酶解,檢測雞湯與不同雞肉酶解液的組成成分與相對含量,發現復合蛋白酶酶解的雞肉酶解液中游離氨基酸種類和相對含量與雞湯差異最小,具有相似的滋味。Yang Yunfeng等發現通過酶水解制備的養殖暗紋東方鲀副產品(魚頭和魚骨)的蛋白質水解物具有較高的鮮味和較低的苦味。李順峰等通過單因素試驗和正交試驗優化5’-磷酸二酯酶對香菇煮菇水的酶解工藝,并對酶解后5’-核苷酸質量濃度和EUC進行評價,發現適當酶解可以顯著增強煮菇水鮮味。

Rhyu等研究大醬水提取物的味道特征,發現其鮮味特征來源于大豆發酵過程中自然產生的低分子質量酸性肽。Chen Ziqi等使用釀酒酵母、米曲霉、黑曲霉和植物乳桿菌選擇發酵香菇菌蓋和菌柄,對發酵液中的鮮味物質進行分析比較,結果表明發酵可以顯著增強香菇的鮮味,發酵液的酸度、游離氨基酸含量和核苷酸含量均隨著發酵的進行而增加,且植物乳桿菌能夠增強整體鮮味,且效果最佳。

YE也稱為酵母水解物,是采用自溶、酶解、分離、濃縮等現代生物技術將酵母細胞內的蛋白質、核酸等進行降解后精制而成的一種棕黃色可溶性膏狀或淺黃色粉狀純天然制品,具有品質優良、易消化的特點。YE中蘊含豐富的微量元素、維生素(VB族和VE族)以及大量鮮味物質(游離氨基酸、核苷酸和鮮味寡肽),多種鮮味物質的相互作用使其具有強烈、持久的鮮味,其EUC高達184.48 g MSG/100 g。YE的另一個主要特點是賦予食品“濃厚感”的調味效果,并可通過美拉德反應產生呋喃、內酯、吡嗪和含硫化合物等呈香、呈味物質,形成濃厚味道。因此,添加YE的樣品具有柔和的鮮味和濃厚感,且味甘、圓潤、濃稠。

3.2 鮮味的影響因素

食材種類、產季或產地、加工方法以及貯運流通過程中外在條件(如溫度、鹽分、pH值等)的變化等諸多因素都會使食品滋味產生不同程度差異。如何對食物鮮味進行調控以獲得較好的食用滋味品質,從而使消費者滿意已成為研究熱點。

3.2.1 食材

食材中某些特殊的滋味成分以及不同鮮味物質的組合都會賦予食材獨有的滋味。不同食材的滋味不同,而同一食材也會因生長環境以及產季的不同而導致滋味差異。在實際生產中,養殖者會通過控制水、養殖環境、飼料等因素使食材更接近理想滋味。例如,通過控制養殖水鹽度使淡水蝦接近海水蝦的鮮味,通過增加光伏板優化雌蟹增長以促進鮮味物質積累等。如何通過外在條件的改變影響食材鮮味將是未來研究的重點,也是鮮味調控的意義。

郭宏慧等分析了不同水域中華絨螯蟹的滋味差異,發現陽澄湖蟹整體甜味屬性最強,而太湖蟹整體更加鮮美卻伴有一定苦澀味。消費者可根據自身喜好進行挑選,以獲得更為滿意的滋味。Chen Jianan等探索了季節性變化對青口貝中游離氨基酸、5’-核苷酸和脂質組成的影響,發現7、8月份采集的樣品AMP含量最高,8~10月份采集的樣品IMP含量最高。Zhou Zheng等分析了不同季節馬尼拉蛤游離氨基酸和5’-核苷酸含量的變化,發現2~4月份的脂質含量較高,使得蛤蜊的質地和口感更好;由于富含氨基酸和脂質,2月份捕獲的蛤蜊最為美味、營養價值最高。食材種類和捕獲季節都對食物鮮味成分有顯著影響。因此,采取有季節針對性的捕后管理措施可以最大限度保存食物的品質狀態,對于提高水產品商品屬性十分重要。

此外,同一產地不同生長環境也會造成食品原料滋味以及營養成分的差異。韓文峰等比較了池塘養殖過程中喜旱蓮子草組、配合飼料組以及兩者以質量比1∶1混合組3 種餌料投喂模式對中華絨螯蟹幼蟹生長和生理生化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在合理種植水花生的基礎上投喂配合飼料有利于幼蟹生長、消化和脂肪積累,以及增強幼蟹抗氧化和免疫能力。牛超等檢測了光伏板的存在對養殖環境和中華絨螯蟹生長情況的影響,發現光伏區池塘水體溫度顯著低于非光伏區,有利于池塘中伊樂藻的生長,且在光伏區養殖的雄蟹、雌蟹生長趨勢均優于非光伏區。因此,養殖者可以通過選擇不同的養殖模式實施對食材鮮味的調控。

3.2.2 加工方法

經不同加工方式處理的食材會呈現不同的鮮味強度。在加工過程中鮮味物質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增加或流失,如發酵后火腿的游離氨基酸會變多從而鮮味增強,而漂燙、水煮等加工方式則會導致食材中的鮮味物質流失,如何避免加工過程中的鮮味物質是目前研究的重點。

曹偉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了生鮮、煮制、蒸制3 種方式處理鏡鯉魚肉中呈味核苷酸含量,發現生鮮魚肉中呈味核苷酸含量明顯高于煮制和蒸制魚肉。王德華等以姜母鴨為研究對象,發現炒制樣品的鮮味回味(豐富性)遠高于烤制和鹵制。吳燕燕等發現加入乳酸菌的低鹽藍圓鰺樣品,其鮮味氨基酸相對含量遠高于傳統高鹽方式制得的樣品,乳酸菌發酵更利于臘魚鮮味物質的形成。此外,pH值的變化也會影響對鮮味的感知程度。pH值低于5.5或高于8.0時,鮮味強度會減弱。馮珍泉等研究了pH值對鮮味劑滋味的影響,結果發現味精、強鮮味精、酵母粉、大豆肽粉以及水解植物蛋白在pH 6.5~7.0時鮮味最強,而干貝素則在pH 7.5時鮮味達到最強,味精、強鮮味精和干貝素的鮮味隨pH值變化較明顯,而酵母粉和大豆肽粉的鮮味隨pH值變化相對較小;pH 5~8時干貝素、酵母粉和大豆肽鮮味熱穩定性較好,味精、強鮮味精以及酵母粉在酸性條件下熱穩定性較差,使用時應盡量保持pH值在6.5~7.5范圍內。

不同烹飪方式對食材滋味及品質的影響不同,因此,在實際生活中應該根據需求選擇合適的方法對食材進行烹飪,以獲得最佳的產品品質。

4 結 語

鮮味作為一種令人愉悅的滋味,近些年來備受關注。隨著研究方法的發展和對鮮味受體(T1R1/T1R3、mGluR1/mGluR4)了解的不斷增加,已分離和鑒定出多種類型的鮮味劑和鮮味增強劑,各式各樣的復配產品更是層出不窮。

為實現美好的飲食生活,在進一步的研究中鮮味的研究方向可以集中在以下關鍵點:1)結合食品原料學與感官科學探究鮮味成分與消費者人體感知的互動機制,以期得到消費者更滿意的食材;2)發現更多的鮮味物質與保鮮手段,以及進一步利用鮮味物質間的協同效應獲得更為鮮美的產品;3)開發簡便、快速、科學的鮮味評價方法,尤其是系列化高靈敏傳感器,以在無損條件下快速得到產品的鮮味強度;4)開展食品感官嗜好性評價相關研究,如鮮美度,從沖擊感、飽滿感、圓潤感、生津感以及持久感等多維度評價調味品或食品整體鮮味,而不是單純定量評價某單一呈鮮物質的鮮味感,以科學引導調味品產業的健康發展。

猜你喜歡
評價
SBR改性瀝青的穩定性評價
石油瀝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自制C肽質控品及其性能評價
寫作交流與評價:詞的欣賞
中學語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11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關于項目后評價中“專項”后評價的探討
HBV-DNA提取液I的配制和應用評價
西南軍醫(2015年1期)2015-01-22 09:08:16
有效評價讓每朵花兒都綻放
模糊數學評價法在水質評價中的應用
治淮(2013年1期)2013-03-11 20:05:18
保加利亞轉軌20年評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人人爽人人玩人人妻| 亚洲成网站| 国产自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激情| 无码人中文字幕| 国产va免费精品|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自在线拍|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激情影院| 57pao国产成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亚洲人成网站色7799在线播放|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久久九九热视频|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喷潮| 九色91在线视频| 在线a网站|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av在线人妻熟妇|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播五月综合| 久青草网站| 久久毛片免费基地| 亚洲永久色| 国产精鲁鲁网在线视频|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亚洲不卡影院|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 99热国产在线精品99| 欧美日韩专区|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日韩成人午夜|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18禁黄无遮挡免费动漫网站| 欧美国产在线看| 国产精品美乳| 色丁丁毛片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我|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亚洲成AV人手机在线观看网站| 成人亚洲天堂| 亚洲一区免费看|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 97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91在线视频福利|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国产麻豆永久视频|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综合亚洲网|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五月婷婷综合网|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网| 男人天堂伊人网|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 亚洲欧美不卡| 美女亚洲一区|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