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建
一束鄉(xiāng)情系若船,相依冷暖泊無眠。
飄零不計身心累,淺唱低吟向故園。
——題記
不知不覺中,歲月的風霜,竟染白了我的雙鬢。回首過去,六十年風雨的剝蝕,給我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印記。樹高千尺,葉落歸根。在細雨霏霏的日子里,我回到了城山。漫步山間小徑,放眼滿山碧翠,默念兒時的記憶,尋找歷史的故事,聆聽古老的傳說。
我家就在城山腳下。三面環(huán)山,東西有一條進出的路,裊裊炊煙,輕籠著小橋流水人家。低垂的楊柳,舒展著臂膀,揮舞著生命的節(jié)奏。輕盈的和風里,靜靜流動著生命里的往事。這里,依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樸實的人們,沿著自己幾經(jīng)選擇的路,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把這里的山山水水,勾勒出一幅美麗的圖畫。
流連故鄉(xiāng)的山水,咀嚼歷史的人文,體味自然的底蘊。往事在心與歲月的歷程中,遠走了一程又一程。站在時光的路口,驀然回首,徘徊、惆悵在歲月的影子里,漸行漸遠。生命之旅,在塵囂里漸漸地淡遠;而故鄉(xiāng)的山水,在記憶里卻愈加清晰。此時的情意,牽動著千繞百結的鄉(xiāng)愁,滲透到牽腸掛肚的鄉(xiāng)夢里。兒時的情趣,那些無憂無慮的歲月,隨著祖母編織的故事、祖父的叮嚀祝愿和纏綿不止的鄉(xiāng)村夜話,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想念母親的時候,總是在水邊輕輕地訴說。母親在那艱難日子里對我的教誨,至今仍然銘刻在心,一直照亮著我的人生旅程。
故鄉(xiāng)的情,少年的夢。小路、田間、村子,依稀可見。我一直在不停地問:時間能否給我一條隧道,讓我走回過去的年代,真想再踏一次父親送我上學的鄉(xiāng)間小路。那里,留下了我反復而又凌亂的腳印;那里,也記錄著我成長的每一天。屈指算來,離開那條小路,已經(jīng)40多年了。40多個風風雨雨的歲月,我漂泊的影子,又飄過許多地方,但我卻沒有忘記那條小路留給我的記憶,也無意中欠下一筆無法償還的情債。小路彎彎,耳邊飄蕩著村里老人們教唱的童謠。我們追逐,我們游戲,一切的一切,給了我美好的回憶。
記得出我家不遠,路旁就有一顆好大好大的楓樹。我與幾個小伙伴,手牽著手,可怎么也抱不著。樹下,是我們的樂園,也是我永遠的精神家園。此時,我就想起了我的父親。他就像這棵樹,支起一個溫暖的家。兒女就是樹上的枝葉,在父愛的輝映下,幸福地成長。但后來有一天,這棵樹終于枯干了。我兒時的夢,也碎了。
雨水模糊了雙眼,記憶也在心里開始淡寞。故鄉(xiāng),不是遙遠的想象,而是永遠的依戀。曾經(jīng)的故鄉(xiāng),明麗而不單薄,風華而不粉飾,絢麗多彩,一種深沉的愛戀油然而生,始終揮不掉,抹不去。我知道,這是濃濃的故鄉(xiāng)情!鄉(xiāng)愁、鄉(xiāng)夢,刻錄著故鄉(xiāng)的養(yǎng)育之恩,也給予了我一份珍貴的收藏。我也就悟透了責任、珍惜和熱愛。我愛城山,愛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更愛那遠古歲月里的聲聲絕唱。也許,這就是我寫作田園詩詞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更是我多年來寫作田園詩詞時,源源不盡、汩汩而來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