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黃瑞云先生詩詞"/>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巴曉方 胡勝芳
黃瑞云先生,職業是高校中文系教師,主業是古典文學教學與研究,詩詞僅僅是他業余文學創作活動的一小部分。他文學創作成就更大的是“黃瑞云寓言”。然而,哪怕是這業余之余,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這不僅是其創作出了優秀的詩詞,也是其創作行為本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守望價值。正是一代代文化人對詩詞的執著,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守與愛惜,不僅吟誦唐詩宋詞,還將自己對生活的感悟訴諸筆墨、淺斟低唱,將中國這一脈最珍貴的香火延續下來,至今不熄。黃瑞云先生的詩詞是這方面的一個典范。
《黃瑞云詩詞》目前只有兩個版本,剔除重復部分,共收集了380多首詩詞。創作時間跨度1946~2016年,整整70年。從黃老師旺盛的創作精力來看,他的詩詞顯然不止這些。他在曾經被抄毀的兩百多萬字作品中,肯定包括了不少詩作。這是很可惜的損失。然而,僅僅這380多首作品,也可以管中窺豹,一瞻風采。這里談談我們的一點體會。
毛詩序云:“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這句話,我們不妨把它看成寫詩的指南,但它首先是對詩歌本質特征的概括。因為一切好詩,無不是因為感情沖動而訴諸吟詠的。展開黃瑞云詩詞書頁,很多都是一種塊壘淤積心中不吐不快的情感流露,整卷詩作,充溢著強烈的感情色彩。
這種情感類的作品有兩種。首先,是寫給親人和師友的作品,直接抒發對親人的親情、與朋友的友情。有思念,有回憶,有惜別,有勉勵,有期望。在寫給妻子兒女等親人的詩作中,最多的是寫“玉蓮”。同他相濡以沫50年的伴侶—從少年夫妻兩地分居寫到老伴去世以后對她的懷念。這些發自肺腑的深情之作,讀之是那么自然親切、溫暖感人,甚至標題都不是古詩中常用的“贈內”“拙荊”之類的陳詞,而是日常生活中的稱呼。這里試舉幾例:
相依如昨夢,今日別孤墳。
哪堪南北路,從此死生分。
又向天涯去,長悲客子心。
年年寒食節,回首哭湘云!
(《二〇〇一年三月三日與子房北行至玉蓮墳上灑淚告別》)
人天何處訊歸云,違別經年倍愴神。
萬念到頭皆泡幻,一生無事不酸辛。
馳魂總繞家山路,入夢猶牽兒女心。
今夕孤燈對遺照,可憐悲我更悲君!
(《玉蓮逝世周年祭》)
還有寫給兒女的。申六是黃先生的幼子,自幼聰明,學習成績很好,黃先生寄予了很大希望。可惜高考前夕,他在長江游泳,不幸遇難。這對黃先生打擊很大。如《申六遇難十周年忌日》:
夢里驚回總黯然,平生冀望散如煙。
孤魂漂泊知何處,泣血傷懷竟十年。
短短二十八字,真正字字泣血,老年喪子、希望破滅,一位聲淚俱下的悲痛老人如在眼前。另外如《立春日北行道上贈舍弟》《送房兒赴寧鄉就讀》《送果子參軍赴遼寧》等,無不透露出親人的關心和溫暖。
其次是寫給友人的作品,如:
白露蒹葭水一方,夢魂應共到湖鄉。
江村夜雨秋燈暗,大澤夕陽春草長。
把酒縱橫天下事,同瓢甘苦菜根湯。
楚天又是清秋節,原上西風禾黍香。
(《寄北溟》)
同窗少小結前緣,回首相看雪滿顛。
蹭蹬道途驚路館,蒼黃烽火憶藍田。
關山阻隔三千里,魂夢縈牽六十年。
留得兒時情誼在,江南春水碧連天。
(《寄蔡劼剛》)
例子很多。這些富于情感的詩作,僅僅從字面就可看出雙方的友誼,足以打動人心。何況古人還告訴我們:要真正準確地把握作品內容,必須了解作品的本事,做到知人論世。具體到黃先生的部分詩詞,了解其本事尤為重要。比如:
來歸千里外,含泣拜孤墳。
斬棘尋山路,捫苔認墓文。
臨風懷絳帳,立雪憶程門。
林外子規鳥,聲聲不忍聞!
(《拜清誠夫子墓》)
這位清誠夫子,是黃先生曾兩度立雪程門的私塾老師。在清誠夫子那里,他不僅接受了傳統的教育,學會了作詩,還從老先生三代人的身世遭遇中,認識了社會人生。所以,對老先生師恩難忘、情感深厚。不然,就不會幾十年后,仍然跋涉幾十里山路專程拜謁,了解其本事,再讀“含泣拜孤墳,捫苔認墓文”等細節描寫,就格外真摯感人。再如:
噩耗三傳豈是真,楚天漠漠暗秋云。
凝思歷歷當年事,轉瞬匆匆隔世人。
荏苒無為常責我,殷勤何處更聆君。
忍心再上京華路,北望中原淚滿襟。
莫逆交情四十年,江城幽薊兩旌懸。
寧知去歲一樽酒,竟作今生永別筵。
夢斷瀟湘風雨夜,魂歸京國肅霜天。
更闌萬籟都沉寂,寒月凄涼照屋檐。
(《悼朝銀二首》)
這位“朝銀”,我也是讀了黃先生長篇散文《只要是春天年年來到這個世界》之后,才知道這位朝銀姓王,與黃先生是同鄉、同學、還差點同右派,是數十年的知交,京楚兩地常有過往,書信更是頻繁。交往四十年中,相互砥礪、解衣推食、溫暖彼此。有了這樣的知人論世的基礎,再來細細品味黃先生幾首“送朝銀”“寄朝銀”“夢朝銀”“吊朝銀”(共8首),就更能體會黃先生在“夢斷瀟湘風雨夜,魂歸京國肅霜天”“更闌萬籟都沉寂,寒月凄涼照屋檐”時刻,發出“殷勤何處更聆君”呼喚的深情厚誼,也更加明白什么叫患難朋友,什么叫莫逆之交。尤其在這個世道人心日益淪落的當下,這種對師友的情誼,超越了世俗利益,經受了時間考驗,將其付諸筆端、訴諸吟詠,自然能迸發出震動人心的力量。
還有一種作品,雖然主要不是寫給親友的,但是在敘事狀物中,也間接地表達了的豐富的感情。如:
鴻雁飛南國,游子歸故鄉。
吞聲上丘垅,群山氣凄愴。
惝怳念宿昔,慘痛絞回腸。
朽骨歸泉壤,衰草遍山岡。
低佪不能語,翹首望青蒼。
秋風吹喬木,五內自摧藏!
(《回鄉感懷》)
這首詩寫于1960年。是黃先生回鄉探親時所寫。當時,正處于大饑荒時期,盡管他已有多位親人餓死,但詩人筆下,不僅有“朽骨歸泉壤”的家人墳墓,還有“群山氣凄愴”“衰草遍山岡”“翹首望青蒼”的大場景,從而將個體的悲劇置于時代苦難的大背景下。這種悲憫情懷就具有普遍的意義,怎不五內俱摧!
還有兩首小詩,也是在這個時期寫的:
杞梓楩楠摧作薪,參天古木化為塵。
千峰萬嶺凋零盡,獨對梅花一愴神!
(《大辦鋼鐵,山林砍伐凈盡,曾家沖老梅一樹獨存,在寒風中花開璀璨》)
纖纖云影翳天河,寂寞荒村長薜蘿。
寒月無聲庭樹老,棲鴉已去只留窩。
(《荒村》)
兩首詩中描寫的環境景物,家園草木是那么凄殘,表達的情緒是那么悲涼,真不堪卒讀。
作者詩中,也有少量歡快的情緒。如《己丑中秋大江放歌》中:“我欲乘風天上去,人間何處有飛舟?有酒不妨開懷飲,凌波且向海天游。”《游黃州東坡赤壁》中:“縱目大江送帆影,江頭春水漲洪波,何當一葉扁舟下,明月清風放浩歌。”二首分別寫于1985、1987年。當時,黃先生全家已結束幾十年的分離,團聚黃石多年,生活走上了正軌,反映在他詩歌創作中,也一掃往日思念、壓抑、沉悶、惆悵的基調,出現了少有愉悅歡快的心情。
“敢于昭代干時弊,要為蒼生譜正聲。詩藝不妨千境異,寓壇亦應百家鳴。”“莫為程才馳堵墨,要留真火在人間!”這兩首分別是參加中國語言研究會的賀詩,表達了先生對于中國寓言發展的厚望。它所應有的功能與使命,作為中國寓言大家,其言也諄諄,其情也殷殷。
哪怕是小小的花草蟲魚,一旦進入筆下,便有了生命,有了情感。
痛悔平生浪出游,誤食誘餌作盆囚。
夢中猶是江湖闊,萬頃滄波趁自由。
(《果子釣得小魚,養盆中夜間寂然不動似入睡》)
夜深夢醒客魂驚,憂憤無門不欲生。
寧向更闌拼一死,不求茍活到天明!
(《晨起,見小魚攤在盆外,死矣》)
風雨飄揺我室翹,拮據瘏瘁羽譙譙。
人間難得恩勤侶,辛苦綢繆共作巢。
(《題雙鳥作巢圖》)
霜天寥廓夜闌珊,偌大乾坤何處安?
毛羽摧頹寒月下,獨拖只影度關山!
(《孤雁》)
既是狀物,也是寫人,是托物寄情,也是擬人言志,含蓄蘊藉,言近旨遠。這類作品,尤其在黃先生的七絕中,表現得最為充分。在他383首詩詞中,超過一半的篇章是七絕,達205首。絕大部分都是日常生活或旅行途中所見所聞、即時行吟的產物。或托物言志,別有懷抱,如上述《荒村》《老梅》《小魚》《題雙鳥作巢圖》《孤雁》等作品,都是狀物記事中,情懷有所寄寓、思想有所蘊藉的。我甚至覺得,黃先生這類托物言志的小詩,同他的寓言作品在精神有相通之處,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詩化的寓言。
或觸景生情,一吐胸臆。如《天門道上》《牛力水車》《武當遇雨購傘歸贈女兒》《泡桐》等,皆是觸景感事,即事抒情,筆墨簡潔,想象豐富,造語新奇。如:
千峰拔地聳云寰,翠影娟娟浸碧瀾。
少小敢將青黛筆,憑欄奪取桂林山。
(《漓江舟中見小女孩石婧憑欄寫生,為題小詩》)
三四句尤其結句,造句雄奇,出人意表,極其漂亮,完全可以傳誦。這類新奇雋永的佳句,書中比比皆是,如“幾束杜鵑紅破凍,已將春色上枝頭”“月輪不怕波搖碎,任爾癲狂總自圓”“鈴鐸自搖還自聽,星光寂寞照寒沙”。“將客觀的事物反映在作者思想感情上最切要、最精彩的部分,或作者主觀中對于其所接觸的客觀事物有著最足以感動人的處所,概括出之。”(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序》)
總之,無論是長調古風,還是短如絕句,均內涵豐盈、感情飽滿,具有極強感染力。王國維認為“詞以境界為最上”,而境界,“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黃先生詩詞中的情感,是充滿著至親至愛的親情,是真摯深厚的友情,是超越名利貴賤的精神操守。因為,黃先生始終把人情、人性、人生,把民生、民本、民瘼放在第一位,登茲樓以四望兮,哀民生之多艱。在整個詩詞選本中,沒有宏大敘事,沒有高尚主題,然而,處處洋溢著人性的溫暖,生命的光輝。這是黃先生詩作中最具閃光、最有價值的地方。
如果進一步探尋,這些詩何以有如此的人性的溫暖,歸根結底,是作者的品格決定了作品的品格。他能夠事隔幾十年,仍然去看望曾經幫助過自己的老師,發現他含冤負屈幾乎瘋掉后,又義無反顧、不厭其煩地往返奔波幾十里,住在老師破敗的房屋中,幫助老師寫申訴信,仔細叮囑申訴信的抄寫投寄方式,最終得以平反昭雪(見黃先生散文《青油燈》)。具有這樣正直的俠義精神,這種幫助弱者的悲憫情懷,伸張人間正義的品格,才能寫出這樣閃耀人性光輝的詩作。
這也給我們一個啟發:學詩須入正門,做人須有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