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
在媒體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作為“四級辦臺”體制下的第三層,城市廣播電視臺處境尷尬,面臨著受眾少、市場小,節目影響弱、內容變現難、廣告吸納力不足,媒體融合乏成功案例、體制機制創新少、人才留不住、經營風險高等一系列困難。如何能夠突破這層層難關,走出一條獨特的發展之路,重塑主流媒體的影響力?這是擺在城市廣播電視臺面前的重大課題。近些年長沙廣播電視臺(集團)搶抓機遇,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長沙廣播電視臺(集團)是擁有廣播電視、有線網絡、內容制作、廣告經營、新媒體運營、演藝文旅等多元布局的綜合性傳媒集團,連續九年獲評“年度最具綜合實力城市臺”,下轄全國第一家主板上市的國有控股節目制作公司——中廣天擇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建設運營了長沙城市綜合服務平臺“我的長沙”APP等。2007年,長沙廣播電視臺(集團)探索制播分離改革新模式,成立中廣天擇傳媒有限公司,經過10年努力,2017年成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中廣天擇致力于做“全媒體優質視頻內容運營商”,主要從事綜藝大片、影視劇、短視頻等視頻內容的生產和運營,打造了《守護解放西》《沖啊,藍朋友》《我們在行動》《閃亮的名字》《朗讀者》等一批爆款節目。2018年以來,面對行業下行和傳統廣告斷崖式下滑的局面,長沙廣播電視臺(集團)推出“中心頻道制”改革、組建天擇MCN、搭建“融媒體+城市服務”平臺“我的長沙”、成立專為全國聽障人士服務的數字科技公司長廣千博等,不斷探索城市廣電媒體融合發展新路徑,迎來了轉型發展的向上“拐點”。如何進一步推進深度融合,闖出城市廣播電視臺發展的一片藍海,長沙廣播電視臺(集團)將從媒體深度融合、體制機制改革、人才隊伍建設等三個方面發力。
媒體深度融合已經提出很多年了,前一階段的融合更多的是通過內容驅動,解決的是各類媒介形態的融合,比如有的傳統媒體通過新聞的融合,有的通過綜藝節目進行融合。長沙廣播電視臺(集團)結合城市臺特點,打通城市大數據資源,建設“融媒體+城市服務”深度融合平臺,通過智慧驅動,實現媒體與城市管理和服務融合,媒體與城市大數據融合,媒體與社區社會民生融合,走出了一條較為獨特的發展之路。
一、聚焦戰略資源,向大數據要價值。在長沙市委市政府和長沙市數據資源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長沙廣播電視臺(集團)抓住長沙打造智慧城市的契機,推出了“我的長沙”APP——“融媒體+城市服務”平臺。“我的長沙”是長沙市官方唯一的政務服務移動端、城市服務聚集端和新聞資訊觸達端,是長沙市民政務辦事入口、新聞流量入口和社區服務入口,目前擁有注冊用戶692萬。“我的長沙”與長沙城市超級大腦數據共享,就是通過與頂尖技術團隊合作,借助大數據資源和人工智能算法,研發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融媒體內容管理平臺,搭建了數據標簽系統,打了6735個標簽,積累了4490萬條用戶標簽數據,初步實現智慧宣傳、智慧政務、智慧商務和千人千面、精準推送,不斷挖掘和逐步實現大數據資源的價值。
二、拓展新傳播格局,向融媒體要影響。根據大數據分析,為融媒體平臺打造全新的融媒體內容產品,滿足用戶需求。以前做專業頻道節目分得很細,比如民生類節目有法律援助、熱線幫忙,以及美食類、交友類、健康類、教培類等。現在長沙廣播電視臺(集團)把這些內容提煉剪輯出來,與大數據平臺融合,與新的平臺深度融合,安排一系列垂類節目嫁接到“我的長沙”平臺,包括交友類、健康類、教培類,以及美食、文旅等垂類內容,與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密切相關的很多內容產品都可以嫁接進去。同時還先后推出了《總編輯調查》《民眾呼聲》《維權問法》等欄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城市服務、社區商務是個富礦,這里面有無盡寶藏,“我的長沙”APP一頭連著用戶,一頭連著政府各部門和各類服務商,想象的空間是十分巨大的。
三、打通新發展路徑,向互聯網要效益。現階段長沙廣播電視臺(集團)互聯網收入來源主要是三類:第一類是內容變現,比如《星視頻》,比如互聯網爆款節目中廣天擇打造的“守護系列”“制服系列”等正能量互聯網爆款,讓“正能量,天擇造”的品牌深入人心;第二類是“淘劇淘”,把傳統購劇由線下搬到線上,打造了互聯網版權交易平臺;第三是互聯網流量廣告收入。下一步通過“我的長沙”融媒體平臺實現平臺變現,比如政務辦事的增值服務、高頻支付合作、基于用戶畫像的商務合作,特別是基于社區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衣食住行服務等。通過融媒體的新傳播格局,打破城市臺區域媒體的概念,讓“長沙廣播電視臺(集團)制造”紅遍全網。
現在大部分城市廣播電視臺實行的是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體制,存在著內部管理行政化、外部行為非市場化的問題,已經不適應新的媒體競爭格局。2019年在長沙市委市政府支持下,長沙廣播電視臺(集團)積極探索“一體化運行”改革,保留長沙廣播電視臺事業單位性質不變,剝離可經營性資產,同級組建長沙廣播電視集團有限公司。臺與集團公司實行“一個黨委、兩個機構、一體化運行”管理機制,充分發揮體制機制活力,增強內生發展動力。
一、黨委決策一體化。臺和集團公司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法人治理機制。黨委是最高決策機構,臺和集團公司強化一個黨委的領導,即臺黨委會與集團公司黨委會一體化運行,實現決策一體化。集團公司成立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并按現代企業制度規范有效運營。
二、采編管理一體化。臺與集團公司同時設立編輯委員會,實行一體化運行,統籌負責所屬媒體的導向管理、業務指導、報道協調、媒體統籌。
三、干部管理一體化。領導干部實行分級管理,由市委管理臺與集團公司領導班子和副縣級以上干部。臺黨委成員以交叉任職的方式進入集團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與此同時,集團經理層實行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市委宣傳部管理重要崗位和重要輿論陣地主要負責人,其他領導干部自行管理。
四、用工制度一體化。臺和集團公司在職人員按照企業用工制度進行管理。同時,按照“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原則,保留事業編制人員身份,退休后享受事業編制人員待遇。創新人才引進培養模式,試點職業經理人制度,探索內部培養與外部引進相結合的人才選聘辦法,形成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的人才流動機制。
五、薪酬體系一體化。臺和集團公司在職人員實行統一的市場化薪酬機制,事業編制人員檔案工資與實際薪酬脫鉤,完善企業薪酬管理制度體系,建立國有文化企業“雙效”業績考核及負責人薪酬管理制度。
媒體深度融合的當下,能夠適應全媒體內容生產需求、擁有互聯網思維和市場運營能力的人才是稀缺資源。如何留住現有人才,引進急需人才,培養優秀人才,是當前城市廣電發展的關鍵。長沙廣播電視臺(集團)根據發展需要配置人力資源,從選育用留等各個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建立與時俱進的薪酬福利體系。建立具有競爭力的薪資及福利保障制度,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加強對優秀人才、高級管理人才的激勵,留住核心人才。通過高薪聘用、項目收益提成等形式對特殊人才實行特殊分配政策,通過設立項目承包、骨干獎、評選行業帶頭人等方式進一步拉開收入檔次,讓工資待遇向優秀人才傾斜。
二、加強人才引進管理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發展理念,推進各類人才的有序流動,實現人力資源的整體開發與優化配置;制定人才發展規劃,在充分挖掘現有人才潛能基礎上,采用公開招聘等方式,重點引進技術研發、科技創新、新興傳媒技術應用等板塊和市場營銷、職能管理類等高端人才;嚴明準入條件,嚴格執行程序,創新引進機制,優化人才結構,提高各類人才使用合理性,造就一支適應網絡視聽、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產品開發運營管理的人才隊伍。
三、建立以能力和業績為核心的人才評價考核辦法及激勵機制。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結合、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結合,科學評價人才業績質量和發展前景,為分配、獎勵提供科學依據。建立健全人才成長激勵機制,對在階段性或單項工作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個人或團隊給予獎勵,給予優秀高層次人才一定的行政領導職務。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高層次人才進行表彰宣傳,對引進人才落實配套政策,提供特定生活待遇等。
四、通過多元方式鼓勵人員的再教育學習。在內容生產制作方面,與國內優秀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進行深度合作,嘗試部分崗位互換輪崗。與國外優秀媒體深入交流,選送骨干人才到一流傳媒機構進行學習培訓,以帶薪學習、經費保障、畢業獎勵等方式鼓勵內容制作人才的再教育學習。在技術學習方面,開展全員培訓計劃,提高現有技術團隊多維度技術能力和素質,加強技術人才的輪崗交流。開展適應新技術、新業態發展的定制培訓,在前沿新技術運用方面,通過借助外力與國內外頂尖公司合作,在項目運營過程中逐步培養自己的人才。
廣播電視作為黨的喉舌和重要的宣傳思想陣地,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重要傳播渠道載體,是文化事業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廣播電視臺要進一步對標對表中央的要求,深刻認識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性緊迫性,自覺從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的高度,推動主力軍挺進主戰場,在媒體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占領互聯網輿論主陣地,為國家的意識形態安全提供有力的思想引領和輿論保障,成為推動文化建設,提升文化軟實力和構建國家形象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