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利
(山西師范大學 山西 太原 030000)
現代社會的教育,狹義上指專門組織的學校教育,廣義上指影響人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拉丁文中的教育,指的是孩子的家庭養育和身體訓練,不是系統的學校教育。羅馬人眼中的教育并非一般意義上的受過良好的或者現代人所熟知的高等教育,他們強調的是有良好的教養和品行。家庭教育是古羅馬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內容主要是生活知識、技能和德行的教授,其中包括父母、乳母、家庭教師的教育?,F在的父母教育子女主要是從相關書籍、電視節目以及從事教育的專業人員那里得到建議。古羅馬的父母教育子女則更多的是從長輩或同齡人那里得到指導或建議。
上層社會的家庭有良好的經濟基礎,無須擔心日常溫飽,他們的孩子也有更好的機會受到良好的教育,以便在上流社會中獲得一定的職位。上層階級的父母已經認識到養育孩子不僅是滿足其基本的溫飽需求,還需要使他有好的教養,因此父母積極關注孩子的成長。“女孩被期望成為一名忠貞、善良、勤勞的女性,對丈夫保持忠貞,對婚姻忠誠,為之后成為一名合格的妻子,杰出的母親做準備,最終成為上流社會的主婦。而男孩則為從事法律和政治領域的職業做準備。”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受到良好教育,即使在城市地區,一些家庭也負擔不起教師的費用,他們的孩子也大多是文盲。而對于大多數貧困家庭的孩子來說,教育對他們來講是一種奢侈。農村的孩子,從很小的時候便整天都在田地進行農業勞動。其他下層階級的家庭可能會送孩子到學校讀幾年書,學習生活和專業技能,希望孩子盡早的工作養家。成人的責任被強加到十多歲的男孩和女孩身上,因為大多數家庭貧苦,需要兒童勞動所能提供的收入。
父親是孩子的老師。當送孩子去學校學習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時,羅馬人仍然懷有父親作為兒子老師的理想。公元一世紀的普魯塔克敘述了加圖對羅馬傳統的堅持,即父親是兒子的老師。老加圖家庭富有,在政界聲名鵲起,作為極端保守派的發言人,強烈反對羅馬在東方的擴張,因為他擔心與希臘人的接觸會改變羅馬傳統的生活方式。毫無疑問,他是一個頑固并且難相處的人,但對羅馬人的后代來說,他代表了羅馬美德的典范,節儉、節制、嚴肅,最重要的是尊重傳統。
早期羅馬的教育是非正式的,家庭教育主要包括德行教育和知識、技能傳授兩部分,主要是由父母和家庭教師進行教授。父母積極參與子女的養育是羅馬教育的理想。
羅馬教育具有實用性的特點。即使是富有的羅馬人把孩子送到國外向專業教師學習一些文科知識,他們仍然珍視那些以傳統方式傳授的,以家庭為基礎的實用技能。然而,隨著幾個世紀的過去,羅馬逐漸成為一個世界強國,一些父母更愿意讓他們的孩子接受更正規的教育,而不是僅僅學會基本知識,因此,他們開始聘請家庭教師來專門教育。
生活知識、技能教授上,孩子們通常從父親那里學會基本的“閱讀、寫作和算術”,他們能夠理解簡單的商業交易,數數、稱量和測量。下層階級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學習農業和貿易技能,主要是通過向家庭成員學習或當學徒來獲得。老加圖在兒子出生后,除了政府事務,沒有什么緊急事情他便待在家中。當孩子長到可以學習的時候,加圖親自負責教他讀書寫字,盡管他有一個很有成就的奴隸——奇隆,教過很多學生。但是加圖認為讓他的兒子遭受一個奴隸的批評,當他學得很慢的時候,他的耳朵被一個奴隸擰一下是有失體面的。因此,加圖本人就是孩子的閱讀老師,法律教授,體育教練。他不僅教兒子投標槍、穿盔甲打仗、騎馬,還教兒子拳擊、在急流中游泳。加圖所作《創始記》便是用正字體寫的,這樣他的兒子在家里就有機會熟悉其所在社會的古老習俗和傳統。在兒子面前,他說話小心謹慎,避免說粗話,就像在維斯塔處女面前一樣。
老加圖、科耐莉婭以及奧古斯都皆是如此,密切關注他們的孩子甚至孫子。奧古斯都的女兒和孫女也受到嚴厲的管教,讓女兒熟悉羊毛的紡織工作,而且不允許她們隱藏她們的一言一行,一切都要詳細記錄在家庭的日記上?!皧W古斯都教孫女紡線和編織,教孫子寫字,模仿他的筆跡”。在一個廣為人知的軼事中,一位羅馬主婦在炫耀自己的華麗服飾和珠寶時,科耐力婭卻說他的兒子就是她最珍貴的珠寶。這一事件后,科耐力婭就被認為是傳統意義上受人尊敬的羅馬婦女。“她只有過一次婚姻,且對婚姻忠誠,在丈夫去世后,一心操持家庭,獨自一人努力撫養子女,視兒子為珍寶,在養育和教育兒子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在尋找提筆略和蓋尤斯的老師時非常細心,她選擇的老師都是當時最好的學者?!弊罱K培養的孩子也很優異,都成了羅馬共和國著名的政治家。
在早期羅馬的家庭教育中,德行教育占主導地位。德行教育在羅馬的兒童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道德教育是兒童學習的主要內容,父親認為把孩子培養成好公民是自身的責任,訓練他們勤奮、聽話,準備好為家庭和國家犧牲自己,教誨孩子保持對傳統的尊重和理解。女孩主要是通過訓誡、閱讀和抄寫經典的詩句,獲得自控、愛和尊重父母、無私、勤勉、謹慎和誠實等美德。對女孩的教育,母親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普魯塔克曾講過,初期教育是教育的基礎,家庭是初期教育的場所,母親更是初期教育的主要指導者。
一些古典學者對羅馬女孩的教育持贊成態度,魯弗斯(Rufus)認為“女兒和兒子應接受同樣的教育,因為婦女能夠與男子具有同樣的美德?!逼蒸斔艘舱J為,女孩應該接受道德教育,以便實現成為有學識的理想母親。古羅馬女孩的教育也非常重要,她們將要在以后的生活中扮演兩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妻子與母親。因此,她們要學會管理家庭,履行各種與羅馬婦女相適應的宗教職責。“盡管她們還沒到法定結婚年齡,仍處于童年時期,她們仍需學習與傳統羅馬價值觀相一致的各種信仰和實踐,期望她們擁有少女的謙遜和長者的智慧。”
早期的羅馬女孩仍然接受以家庭教育為主的傳統教育。無論是上層社會的女孩,還是中下層社會的女孩,均在家中接受傳統的生活技能的教育和培訓?!?歲之前的撫養和教育由母親負責,女孩們從母親那里學到如何做到婦道母儀,例如生火、汲水、做飯、紡紗和縫制衣服等都是羅馬女孩必須掌握的技藝,長久以來,這些技藝從母傳女,世代相傳,成為羅馬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最終目的便是把她們培養成貞潔的妻子、一個謹慎的家庭管理者和一個好母親,她將以自身為榜樣來指導子孫后代。
在羅馬文化中,鞭打是區分統治和服從的社會類別的標志。“在羅馬社會,毆打是一種普遍的懲罰形式,父親經常依靠鞭子來懲罰他們的孩子和奴隸”,毫無疑問,家長有使用鞭子的合法權利。蓋烏斯曾講道:“幾乎沒有任何其他民族可以像我們一樣對孩子行使如此之大的權力”。奧古斯丁認為,為了家庭的整體利益,一家之主有責任對家中行為不端的成員使用鞭子。此行為是一種善舉,避免他犯下不可挽回的錯誤,造成更嚴重的后果,因此,使用鞭子是一種無可指責的行為。奧古斯丁極力提倡鞭子的價值,他講道,“否認嚴厲的父親是殘酷的……”當一個父親打他的兒子時,他是愛他的。塞內加也認為一個好父親的職責就是批評甚至用鞭子訓斥一個任性的兒子。西塞羅的觀點與之接近,他認為如果子女行為不端,母親和老師可以在言語和行為上管教孩子。
羅馬人認為管教孩子要走一條中間路線,一方面避免助長孩子的脾氣和憤怒,另一方面避免削弱孩子的天性。既要有懲罰,也要有獎勵,“精神因放縱而增加,因奴役而減少”,表揚會引導孩子的精神向好的方向發展,但過度的表揚也會產生傲慢和壞脾氣。因此,在管理孩子時,父母應該結合使用韁繩和鞭策,獎懲分明。
普魯塔克所著的《論兒童教育》,進一步闡述了應該用鼓勵和推理的方法引導孩子們走上光榮的道路,而不是用毆打或虐待的方法。因為贊美和責備,比一切假話對人更有益處,贊美能叫人趨向尊貴,責備能叫人遠離卑賤。鞭打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被回避,因為它以奴性的方式對待孩子,會向孩子反復灌輸奴性的思想。正如對特倫提烏斯的作品《兩兄弟》中的米可奧所言,父親與主人的區別在于,兒子被教導“憑自己的意志”做正確的事,而不是出于對別人的畏懼,反之奴隸這樣做則是出于恐懼?!秲尚值堋分械拿卓藠W認為羞愧和寬厚比畏懼更能管教孩子,米克奧的兄弟德米亞,一開始認為使兒子感到畏懼是正確的,但到了劇末,他的立場變得溫和起來,認為父親不應該太過嚴厲,應該剛柔并濟,對孩子約束和糾正,也就是說他主張管教,但不是體罰或恐懼。
上層社會的父母認為,培養孩子正確的自我尊嚴感至關重要。孩子不應該忍受任何屈辱或奴性,也沒有必要乞討,在與同伴的游戲中,若是獲勝,他應該因獲勝而受到表揚,但在獲勝時應該表現出克制。一方面,孩子不能被紀律壓抑到奴性的程度,或者被迫以一種有失尊嚴的方式乞討;另一方面,他必須內化為一種自我控制的感覺,因為作為一個奴隸家庭的主人,他會享有到對其他人的專制權力,要避免利用這種優越感在奴隸身上發泄憤怒。
父母教誨子女要形成一種習慣,即做一件事情前,詢問自己這種行為是否“光彩”或“成器”,培養孩子的羞恥心。偶爾對年幼的孩子使用體罰,目的是向孩子灌輸一種光榮感和羞恥感,這將有助于自我克制,這種行為展示了一個理想的羅馬父親通過理性的方式告誡孩子。許多羅馬喜劇都描繪了父親和年輕的兒子(成年后)之間的沖突,父親試圖控制兒子的言行舉止,引導他們做出可敬的、負責任的行為。
語言和鞭子是管教孩子和奴隸的不同工具,可以通過一些文學作品展現出來。在羅馬劇作家特倫提烏斯的戲劇作品《自責者》中,奴隸西拉斯對他主人的兒子克里蒂弗說:“對你來說被憤怒的父親抓住的后果是言語訓誡,對我來說將會有一頓痛打”。在特倫提烏斯的《福爾米奧》中奴隸格塔向不聽話的小主人菲德里亞表達了同樣的想法“你會聽到抱怨,我將被吊死和毆打。還有普勞圖斯的作品《兇宅》,西摩認為,父親塞奧普辟德斯發現兒子賣掉家里的房子來換取他母親的自由,兒子會受到口頭上的責備,而奴隸則會受到鞭打,甚至更糟。在戲劇的最后,父親和兒子和解,父親認為讓兒子意識到恥辱已是足夠的懲罰。父親希望向他的兒子灌輸一種羞恥感,這樣他的兒子就會有體面的行為,而他必須管教他不體面的奴隸。
“在大多數情況下,7 歲之前的兒童由母親教養,7 歲之后,父母分工負責孩子的教育,父親教導兒子,母親教導女兒,這樣做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通過學習父母的良好品行成為有用之才”。孩子出生有一定的意識后,會觀察周圍環境,模仿大人的行為言語,因此父母的言行舉止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帝國時期諷刺詩人尤維納利斯的作品,它的主題是父母經常為孩子樹立的反面案例,父母向子女宣講貞操,自己卻因通奸受到批評。朱維納爾描繪了一位主人在激勵他的奴隸打掃房子,為迎接客人做準備。且這位父親以寬容和溫柔為名,卻當著兒子的面,虐待鞭打奴隸,從奴隸發出的哀嚎和呻吟中獲得快感。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會不自覺地模仿父母,父母的行為也不可避免地對孩子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父母要謹言慎行,為孩子作好榜樣。
昆體連曾講孩子的父母也要接受良好的教育,不僅僅是父親,還包括母親,這樣有益于教育后代。例如格拉古的母親科妮莉亞對兒子的口才有很大的幫助,她的信件風格非常優雅。小普林尼也曾說:“在我們祖先中間,教育不僅是眼睛的事,而且是耳朵的事。”因此,即使是那些本身沒有足夠幸運接受良好教育的婦女,也不應該對她們孩子的教育漠然置之,相反,她們應該重視孩子的教育。
羅馬的發展與強大離不開羅馬人,而家庭教育對羅馬人的影響深遠。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因素影響自身發展,家庭教育會不自覺地塑造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良好的家庭教育會孩子的全面發展有重大意義。教育是立國之本,無論在什么時候都不會改變。我們面對現在的社會大背景,也要積極努力探索適合國人的家庭教育模式,使國家的基礎更加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