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洋君

朱璉在診所門口
1909年,朱璉出生于江蘇溧陽南渡鎮一個普通家庭。她9歲上學,16歲完成高中學業,然后借著姐姐朱瑞的畢業證書報考了當地的教員,因她們姐妹長相相似,沒有被識破。
她小小年紀便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擔。兩年后,她拿著積攢下來的薪水報考了蘇州志華產科學校,這成為她行醫之路的起點。畢業后,她到上海普善醫院當醫生,不久成為婦產科主任兼司藥主任。1929年冬,陶希晉、許聞天等發動了溧陽暴動,遺憾的是,暴動很快遭到鎮壓,陶希晉被通緝,只好逃往上海避難。身處困境之時,經同學介紹,陶希晉結識了同鄉朱璉。共同的革命理想促成了這兩位熱血青年的緣分,他們結成了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侶。1932年,正太鐵路收歸國有,作為石家莊黨組織的搖籃,一群追求光明的有志青年云集于此。陶希晉在正太鐵路當了文書,朱璉則在正太鐵路醫院當了一名醫生。
1936年1月,朱璉接受了上級組織交給的一個更為重要的任務,就是建立“朱璉診所”。兩個月后,石家莊西橫街愛華里一號(今石家莊南小街附近),鞭炮轟鳴、人聲鼎沸,“朱璉診所”在一座民宅隆重開張。
從開張這天起,朱璉診所就承擔起“搞好醫務工作、擴大社會影響、掩護黨的工作”的重任,這也決定了朱璉的“雙重身份”。馬路這邊,朱璉診所剛開張,馬路那邊,一處宅子里便出現了一些鬼鬼祟祟的特務。他們打扮成走街串巷的貨郎,化裝成敲銅打鐵的匠人,緊緊地盯著朱璉診所里的動靜。朱璉夫妻二人冷眼旁觀,沉著應對,硬是沒叫特務們占著什么便宜。
朱璉還是像從前那樣,背著藥箱到正太鐵路工人宿舍區巡診,不管白天黑夜、刮風下雨。為了爭取革命力量,朱璉以柔克剛,即便是上門看病的特務軍警,她也一律笑臉相迎,認真診治。久而久之,就連這些原本心懷鬼胎的特務,也真心真意地感激朱璉。每次搜查開始之前,都有人偷偷來通風報信,或干脆在診所門前貼上“查訖”紙條,表示這里沒問題。
然而外人絕不會想到,這個小小的診所,正是中共石家莊市委的秘密機關——黨發動群眾對敵斗爭的指揮部。當時,不少黨員和黨的負責同志都曾在這里藏身。他們以公開身份做掩護,在這兒召開黨的會議,從事黨的地下活動。黨的文件也存放在診所,由朱璉精心保管。
朱璉診所就是這樣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開展工作,從沒出現過一星半點的問題,堪稱中國革命史上的一個奇跡。
1942年1月1日,朱璉被任命為軍委總衛生部門診部主任。1944年,朱璉在延安聽了毛澤東關于“西醫要大眾化,中醫要科學化”的報告。
討論時,她又聽了任作田老中醫誠懇的表白:多年來,我們用中醫針灸治好了很多病,但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希望西醫同志們來幫助我們提高,找出其所以然來。就是在那時,朱璉和魯子俊等人一道,拜任作田老中醫為師,學習中醫及針灸技術。
當時延安條件非常艱苦,缺醫少藥,朱璉利用自己所學的中西醫知識,為當地軍民解除了不少疾病的痛苦。上至中央首長,下至普通百姓,都對她交口稱贊。
特別是在針灸方面,她在研究巴甫洛夫學說的基礎上,明確提出針灸的原理,主要是激發和調整機體內部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和管理功能,她認為針灸刺激的手法、部位與時機是治療的三個關鍵因素。在臨床上,她發明了完全留針,并總結確定了19個新穴位,改革了指針療法等,開創了新針灸學。朱璉的新針灸學是利用現代科學知識整理和發揚祖國醫學、創造我國新醫學的成功范例。
1955年4月14日,毛澤東在杭州劉莊接見朱璉,結合巴甫洛夫的高級神經活動學說與針灸的科學性,談了如何通過中西醫結合豐富與充實現代醫學的問題。毛澤東指出,研究針灸對醫學理論的改革將發生極大的作用。
4月15日,朱璉受邀與毛澤東共進晚餐。開飯了,菜有幾盤,卻不奢侈,大家都舉起面前的酒杯,毛澤東也站起來,舉杯說:“今天——”他沉吟著,“該說什么祝酒詞呢?”有人說:“今天祝各界大團結萬歲。”毛澤東說:“不是。今天——是祝針灸萬歲!”毛澤東接著說:“針灸不是土東西,針灸是科學的,將來世界各國都要用它!”
在中央的關懷下,朱璉辦起了外國醫生針灸班。這些醫生學成回國后,在不少國家引起了針灸熱。
1960年,陶希晉從北京下放到廣西,任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委副主任。朱璉也隨之到了廣西,任中共南寧市委常委兼副市長。1961年,朱璉在南寧市委的支持下,創辦了南寧市針灸研究組,成為廣西獨一無二的針灸研究機構,運用她的新針灸理論和獨特的手法,為人民群眾開展診療服務,很受歡迎。
1965年12月30日,時任國家副主席董必武在廣州參加廣東省迎春招待會后,右側面額發生劇烈疼痛,醫生診斷為三叉神經痛,服藥未見效果,言語、進食都困難。1966年1月5日,自治區黨委領導電話通知朱璉說:“根據中央辦公廳的意見,請你帶個助手,今晚飛廣州為董老治病。”當晚,朱璉帶著她的學生王登旗乘專機飛抵廣州,直奔董老住處。董老是陶希晉、朱璉的老領導。董老見朱璉來為他治病,非要起來接她,被朱璉勸阻了。經過診斷,朱璉定下了治療原則:清理外感,調理腸胃,解除疲勞。
她確定治療方法:針灸一個穴位,留針半小時,溫和灸兩個穴位,均為10分鐘。治療后,董老安靜休息,下午感覺輕松多了。至1月9日,董老疼痛緩解,可以進食,語言順暢,情緒活躍,交談自如。董老身邊的工作人員都很高興,紛紛感慨針灸的神奇。又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朱璉通過針灸,徹底幫董老解除了病痛。1966年3月間,朱璉又受邀進京,為董必武和謝覺哉老人治病,順利完成任務。
董老曾賦詩給她:萬里傳針灸,能人遍市鄉。隨身帶工具,行篋即藥囊。大眾皆稱便,孤貧更不忘。我邦古醫術,賴爾好宣揚。
1976年,在朱璉的多方努力下,南寧市針灸研究所成立,她親自擔任所長。同年3月,她又主持創辦了“南寧七·二一針灸大學”,這是我國第一所針灸大學,朱璉任校長并親自授課。此時她已年屆七十,每天仍在為中國的針灸事業奔走、操勞。
1978年年初,由于長期高強度工作積勞成疾,朱璉突發腦血管出血,陷入昏迷,后經過搶救,脫離了生命危險。但不管是在醫院治療時,還是康復后在家療養時,朱璉都忘不了《新針灸學》一書第三版再版書稿的編寫工作。她晝夜趕寫書稿,終因用腦過度,再次引發腦血管大量出血。1978年5月18日凌晨5點,她永遠地離開了這個她為之奉獻了一生的世界。
摘編自《青年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