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軍
腎病綜合征是臨床常見的一類慢性腎病,患者可表現出高脂血癥、水腫、大量蛋白尿及低蛋白血癥等,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狀態。除此之外,患者還表現為腎血流參數的異常及腎損害等情況,腎損害相關的血液指標[中性粒細胞明膠酶相關脂質運載蛋白(NGAL)、胱抑素C(Cyc C)及β2-微球蛋白(β2-MG)]則呈現顯著升高的狀態[1-2]。因此在對本類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上述方面的控制與改善均是療效的評估方面。近年來臨床中采用黃芪注射液治療腎病綜合征的研究不斷增多,多數研究認為黃芪注射液治療效果較好,但是其對上述腎血流參數及腎損害相關血液指標的影響研究不足[3-5]。因此本研究探究黃芪注射液對腎病綜合征患者腎血流參數及腎損害相關血液指標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2021 年12 月鹽城德馨醫院收治的80 例腎病綜合征患者。納入標準:(1)年齡18~75 歲;(2)于本院確診及治療的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排除標準:(1)心肺功能不全;(2)其他泌尿系統疾病或手術史;(3)處于妊娠或哺乳階段;(4)臨床資料不完整。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40 例和觀察組40 例。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腎病綜合征治療,主要為給予患者利尿消腫藥物托拉塞米(生產廠家:南京正科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2493,規格:10 mg)20 mg 口服,晨起服用1 次;抑制免疫炎癥與炎癥類藥物甲潑尼龍琥珀酸鈉(生產廠家:國藥集團容生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70007,規格:20 mg),每次以40 mg 加入0.9%氯化鈉溶液100 mL 中靜滴,1 次/d,連續應用3 周,然后改為等劑量的甲潑尼龍(生產廠家:天津天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20224,規格:4 mg)進行口服。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黃芪注射液(生產廠家:江蘇恒灃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32021256,規格:2 mL),以黃芪注射液2 mL 加入0.9%氯化鈉溶液250 mL 中靜滴,1 次/d。兩組以治療4 周為1 個療程,且均治療8 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比較兩組腎病綜合征治療效果。以患者治療后癥狀體征均消失,尿蛋白、24 h 尿蛋白定量正常及鏡下尿紅細胞均消失為顯效;以患者治療后癥狀體征均顯著改善,尿蛋白、24 h 尿蛋白定量及鏡下尿紅細胞均有所改善為有效;以患者治療后癥狀體征、尿蛋白、24 h 尿蛋白定量及鏡下尿紅細胞均無明顯改善為無效[6]。總有效=顯效+有效。(2)比較兩組腎血流參數。于治療前及治療4、8 周后檢查兩組腎血流參數,檢查指標包括腎段動脈及葉間動脈收縮期血流速(Vs)、舒張期血流速(Vd)、搏動指數(PI)及阻力指數(RI)。(3)比較兩組腎損害相關血液指標。于治療前及治療4、8 周后采集兩組外周靜脈血,采集量為5.0 mL,將血液標本于采集后的30 min 內進行離心,采用醫用離心機進行常規離心(3 000 r/min,離心5 min),采用酶聯免疫法檢測NGAL、Cys C 及β2-MG 水平。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檢驗軟件為SPSS 23.0,計量資料用()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男18 例,女22 例;年 齡18~75 歲,平 均(43.63±6.61)歲;病 程2.0~31.5 個月,平均(10.16±2.91)個月;Ⅰ型22 例,Ⅱ型18 例。觀察組男17 例,女23 例;年齡19~75 歲,平均(43.76±6.56)歲;病程2.0~33.5 個月,平均(10.19±2.79)個月;Ⅰ型21 例,Ⅱ型19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4、8 周后,觀察組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5.013、6.135,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2.3 兩組腎段動脈血流參數比較 治療前,兩組腎段動脈血流參數Vs、Vd、PI 及RI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8 周,觀察組的腎血流參數Vs、Vd、PI 及RI 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腎段動脈血流參數比較()

表2 兩組腎段動脈血流參數比較()

表2(續)
2.4 兩組腎葉間動脈血流參數比較 治療前,兩組腎葉間動脈血流參數Vs、Vd、PI 及RI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8 周,觀察組腎葉間血流參數Vs、Vd、PI 及RI 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腎葉間動脈血流參數比較()

表3 兩組腎葉間動脈血流參數比較()

表3(續)
2.5 兩組腎損害相關血液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NGAL、Cys C 及β2-MG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8 周,觀察組血清NGAL、Cys C 及β2-MG 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腎損害相關血液指標比較()

表4 兩組腎損害相關血液指標比較()
腎病綜合征可由多種病因引起,患者的腎小球受到損傷,導致腎小球濾過屏障受損,而這也是其發生三高一低(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水腫和高脂血癥)的重要原因。本病對患者的危害較大,對患者機體多系統器官均可造成不良影響,且可進展至尿毒癥階段,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及生命安全[7-8]。臨床中對腎病綜合征的診治研究顯示,本類患者除表現出上述異常情況外,其腎血流狀態也呈現失衡的情況,可表現為腎段動脈及葉間動脈Vs、Vd、PI 及RI 等指標的異常,而上述血流指標可隨疾病狀態的控制而改善,因此是治療過程中的重點評估方面[9-10]。本病患者中病程越長者,其腎臟相關動脈的受損情況越為嚴重,血管彈性改變,而腎段動脈及葉間動脈作為腎實質中的重要供血血管,較多患者的血流受之影響,可能存在較差的狀態,故對其血供的改善也有助于疾病的改善。與腎損害相關的較多指標在腎病綜合征患者中的表達也具有較高的檢測意義,其中NGAL、Cys C 及β2-MG等指標均是與腎損傷密切相關的指標,且其與腎損害程度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在腎病綜合征患者中的監測意義較高[11-13]。近年來臨床中采用黃芪注射液治療慢性腎病的研究可見,且多數研究肯定了其臨床應用效果,但是其在腎病綜合征患者中的細致療效及對腎血流參數及腎損害相關血液指標的影響研究相對不足,仍有較大的研究空間。
本研究探究黃芪注射液對腎病綜合征患者腎血流參數及腎損害相關血液指標的影響,結果顯示,加用黃芪注射液的應用優勢更為突出,表現為腎病綜合征的治療總有效率相對更高(P<0.05),治療4、8 周的腎血流參數及腎損害相關血液指標相對較好(P<0.05),因此黃芪注射液對于本病患者的綜合應用效果較好,更有助于控制病情,對于患者的腎血供改善效果較好,且在控制腎臟損害方面也有積極的作用。分析原因,黃芪注射液具有益氣養元的作用,這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機體免疫狀態[14-16],同時其還具有抗凝及降血脂等作用,在微循環改善等多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17]。多數研究認為養心通脈是腎血流改善的重要原因,有效改善了脈絡瘀滯的情況,保證了腎臟血液循環及氧供狀態,而這是其腎損害控制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黃芪注射液還具有擴血管及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這是其腎血流改善的另一個重要方式,并對機體的缺氧耐力實現了較好的調控,因此有助于控制由此所致的腎損傷,故本藥在腎病綜合征的各方面狀態改善方面均有較好的效果[18-20]。
綜上所述,黃芪注射液在腎病綜合征患者中的療效較好,且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腎血流參數及腎損害相關血液指標,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