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琴 江秋蘭 朱芳 馮桂銀
惡性腫瘤現階段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及安全的主要疾病,而消化道惡性腫瘤則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1]。消化道惡性腫瘤的發病表現出明顯的隱匿性,且病情發展變化快,當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處于疾病晚期時,常常出現一定的惡病質。此時患者不但要承受功能衰退及癌性疼痛,而且還需要面對死亡的無助、絕望及恐懼,患者無論是在生理方面還是在心理方面,均承受著非常大的痛苦[2-4]。安寧療護屬于人性化醫療模式之一,具體是指在患者無治愈希望的情況下,護理人員為了讓其身心等方面的合理需求得到充分滿足而提供的各種照護,重點是對相關癥狀及疼痛進行控制,目的是讓患者能有尊嚴、安靜地離開人世[5]。本文主要分析了安寧療護對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疼痛緩解程度及心理狀態的影響,現作如下總結。
1.1 一般資料 選取66 例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均為福建省腫瘤醫院2019 年9 月-2021 年12 月所收治。納入標準:滿足消化道惡性腫瘤的相關診斷標準;預計生存期>3 個月且<6 個月;病理學檢查結果發現為Ⅲ~Ⅳ期;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無異常;放棄接受侵入性治療。排除標準:智力缺陷、精神障礙;其他非癌性疾病導致的疼痛;過往存在抑郁癥、焦慮癥;溝通或聽覺功能異常。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研究組,每組33 例。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和家屬知情同意。
1.2 方法 主治醫生負責制訂鎮痛方案,開展鎮痛治療。對照組選擇常規護理干預,包括心理疏導、飲食護理、鎮痛藥物注射、監測生命體征等。研究組則在常規護理干預的同時,為其提供安寧療護,詳細內容主要為,(1)安寧療護小組的組建:小組組長由護士長、科室主任擔任,小組成員有營養師1 名,聯絡護士3 名、心理咨詢師1 名及主治醫生。組織開展培訓工作,通過案例分析、網絡講座、外派學習、專家指導等方式,學習安寧療護的相關知識,包括具體內容、實施方法、溝通技巧、相關注意事項等。環境護理、疼痛管理等日常護理工作安排聯絡護士負責,心理支持、心理咨詢工作由心理咨詢師負責,鎮痛方案及治療方案則安排主治醫生負責制訂。(2)控制身體癥狀:通過安寧療護患者生理癥狀評估量表來評估、篩查患者的各項身體癥狀,對其具有的各種生理問題,開展個性化的干預。如對于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癌痛是其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身體癥狀,配合醫生應用止痛藥,評估患者的疼痛控制情況,輔助芳香療法減輕患者的疼痛感,緩解患者緊張,焦慮情緒。(3)社會及心理支持:針對患者家屬,認真做好其思想準備,對家屬進行講解,讓其能充分了解患者存在的各種終末期癥狀;對家屬進行鼓勵,讓其多愛護、關心、陪伴患者,構建和諧、良好的氛圍,提供社會支持、家庭心理疏導的方法;如果患者家屬少,則應安排院外志愿者,多陪伴及關心患者,讓其能充分感受到他人的關心。心理咨詢師應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對于患者希望完成的事情,應盡可能協助其完成,并協助其回憶過去美好的事情,讓其正性情緒明顯提升。(4)靈性照護:在取得家屬同意和理解的情況下,有意識地開展死亡教育,利用咨詢、觀察及傾聽等方式,對患者死亡態度進行了解,結合患者的文化水平、家庭背景等,對其承受力進行分析;通過心理暗示、積極引導等方式,開展有效干預,讓患者在思想上能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讓其恐懼感有效減輕,對其進行充分鼓勵,讓其對心理壓力進行有效克服;與家屬一起,協助患者選擇合理的方式渡過臨終期,將家庭相冊放在患者病房,對患者、家屬進行引導,一起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啟發人生,讓人生價值得到充分升華。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疼痛緩解情況:分別于護理前、護理1 個月后,選擇美國疼痛協會患者結局問卷修訂版(APS-POQ-Medified)對疼痛程度進行評估,評估內容共4 個維度,具體為疼痛控制滿意度(滿分為18 分,患者分值越高則表示其越滿意)、疼痛信念(滿分為35 分,患者分值越低則表示其信念越理想)、疼痛對活動的影響(滿分為30 分,患者分值越高則表示影響越明顯)、疼痛程度(滿分為30 分,患者分值越高則表示其疼痛越顯著)[6]。(2)心理狀態:分別于護理前、護理1 個月后,選擇中文版簡明心境量表(brief profile of mood states,BPOMS)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評估,評估內容為疲勞、憤怒、抑郁、焦慮、困惑和活力6 個維度,每個維度由5 個項目組成,每個項目1~5 分(1=一點也不,2=有一點,3=中等程度,4=相當程度,5=非常地);評估內容的前5 個維度均屬于負性心境,其分值計算方法:前5 個維度中25 個項目分值總和/5,范圍5~25 分,患者分值越高則表示其心理困擾越顯著;活力則屬于正性心境,其分值計算方法:第6個維度(活力)中5個項目分值總和,分值范圍5~25 分,患者分值越高則表示其心理困擾越輕微;總分值計算方法:前5個維中度25 個項目分值總和-第6個維度(活力)中5個項目分值總和,分值范圍0~125 分,患者分值越高表示其心理狀態越不好[7]。(3)生活質量:分別于護理前、護理1 個月后,選擇生命質量測定表(EORTC QLQ-C30)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估,評估指標包括社會功能、情感功能、認知功能、角色功能、軀體功能,每一維度的總分均為100 分,分值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1.4 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 21.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滿足正態分布,以()表示,行t 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平均體重指數為(22.26±2.34)kg/m2;平均年齡為(63.43±7.75)歲;男女分別為20、13 例;TNM 分期:11 例患者為Ⅲb 期,22 例患者為Ⅳ期;17 例患者為胃癌,10例患者為食管癌,6 例患者為結直腸癌。研究組平均體重指數為(22.33±2.26)kg/m2;平均年齡為(63.19±8.04)歲;男女分別為18、15 例;TNM 分期:14 例患者為Ⅲb 期,19 例患者為Ⅳ期;18 例患者為胃癌,11 例患者為食管癌,4 例患者為結直腸癌。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疼痛緩解情況比較 兩組護理前疼痛控制滿意度、疼痛信念、疼痛對活動的影響、疼痛程度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護理1 個月后的疼痛控制滿意度評分明顯提高(P<0.05),而疼痛信念、疼痛對活動的影響、疼痛程度等評分均明顯降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疼痛緩解情況比較[分,()]

表1 兩組疼痛緩解情況比較[分,()]
2.3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 兩組護理前的負性心境評分、正性心評分境及總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護理1 個月后的正性心境評分明顯提高(P<0.05),負性心境評分、總分均明顯降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分,()]

表2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分,()]
2.4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護理前各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1 個月后,研究組的社會功能、情感功能、認知功能、角色功能、身體功能等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

表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

表3(續)
消化道惡性腫瘤無論是發病率還是病死率均較高,而中老年人群則是消化道腫瘤的主要發病人群[8]。當消化道惡性腫瘤處于疾病晚期時,喪失了徹底治愈的機會,癌細胞對患者全身長時間的消耗,會嚴重創傷身體機能,同時在傳統死亡觀等因素的影響下,會導致患者存在顯著的恐懼情緒,治療費用高昂也會導致患者的心理負擔加重,降低其舒適性[9]。所以在臨床治療晚期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時,不僅需要維持患者的生命,而且還需重視心理方面、精神方面的要求。近幾年,人們開始更加關注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的姑息照護[10]。安寧療護是一種人性化醫療服務,主要是針對晚期惡性腫瘤患者而開展的一種照護模式,主要是為不可治愈的患者提供照顧,對其疾病痛苦進行緩解,對其不良情緒進行疏導,讓其在離世時能保持安詳,而且無遺憾、有尊嚴[11]。安寧療護的重點是為患者提供靈性照護,其目的主要是讓其臨終生命質量明顯提高[12]。
本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護理后的疼痛控制滿意度評分明顯提高(P<0.05),而疼痛信念、疼痛對活動的影響、疼痛程度等評分均明顯降低(P<0.05)。馬歡歡等[13]研究發現,為ICU 晚期肺癌患者提供安寧療護,能對其疼痛程度進行顯著改善。本研究結果與上述研究報道結果類似。采用藥物治療能緩解大部分癌性疼痛,然而也有部分疼痛因為治療不足、認知不足而沒有得到有效改善。為消化道腫瘤患者提供安寧療護,動態、系統評估患者疼痛程度,然后安排主治醫生結合患者疼痛程度制訂有針對性的鎮痛方案,嚴格遵醫囑對患者進行治療,同時為其提供疼痛人文關懷,讓其能充分認識鎮痛藥物、疼痛,讓其鎮痛治療的積極性、主動性及依從性明顯提高,進而來對疼痛控制水平進行有效改善[14]。心理咨詢師利用呼吸法、香薰法、音樂療法等,讓疼痛程度有效減輕。除此之外,開展安寧療護,通過靈性照護,加強心理方面及社會方面的支持,能讓心理致痛因素的影響明顯減少[15]。
本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護理后的正性心境評分明顯提高(P<0.05),負性心境評分、總分均明顯降低(P<0.05)。彭小花等[16]選取晚期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安寧療護對其生存質量、心理應激、心理彈性的影響,結果發現為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安寧療護,能讓其心理彈性水平明顯提高,讓心理應激反應及自我感受負擔明顯減輕,對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及主觀幸福感非常有幫助。本研究結果與上述研究報道結果類似。晚期癌癥會嚴重影響患者心理,患者不能回避,同時也不能通過常用應激措施來有效面對,長時間承受著痛苦,處在不靈活的狀態,自我負擔感受及心理困擾較為常見,甚至可能發生過激行為及病態[17]。為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提供安寧療護,采用多學科相互協作模式,不但能讓其臨終前護理方面及治療方案的合理需求得以充分滿足,不進行過度治療,同時在患者生命的最后階段,為其提供極大支持,讓患者有機會和其家屬道愛、道別,在面對死亡時能保持理性,能更加坦然地接受,對失衡的情緒狀態進行有效矯正,讓患者內心能保持平靜,讓其舒適感明顯提高,讓其自我負擔明顯減輕[18]。除此之外,通過社會志愿者、家屬、醫護人員的支持、幫助及關心,讓患者的不安全感能有效減輕,將遺憾、牽掛、無助及恐懼等困境有效擺脫,最終讓患者心理困擾有效減輕。本研究顯示,護理后,研究組的社會功能、情感功能、認知功能、角色功能、軀體功能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總之,為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提供安寧療護,不但能有效改善其疼痛程度,而且還能有效改善其心理狀態,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