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好望角一路北上,木木、瓜瓜和朋朋來到了非洲最有名的地方之一 —撒哈拉沙漠!

你知道嗎?
“撒哈拉”一詞來源于阿拉伯語“沙漠”,這個名字表示撒哈拉沙漠就是沙漠的代表,是最了不起的沙漠。

衛星拍攝的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橫跨非洲大陸的北部地區,東抵紅海,西臨大西洋,北接地中海,南以薩赫勒半干旱大草原為邊界,其東西最大跨度為4800 千米,南北最大跨度為1800 千米,總面積約932 萬平方千米,占據了整個非洲大陸近1/3 的面積,是名副其實的世界最大沙漠!

今天的撒哈拉沙漠是地球上最熱、最干旱的地區之一。然而,數萬年前,這里卻是河流密布、水草豐茂的富饒之地!一些科學家認為,北非季風的路徑變化會導致撒哈拉的氣候在干旱狀態和濕潤狀態間周期性轉換。這個周期可能是2 萬年。現在的撒哈拉正處于干旱期,大約1.5 萬年后,這里可能會再次變得綠意盎然。
你知道嗎?
科學家通過雷達掃描發現,在撒哈拉沙漠東部地區的沙子下有一個巨型湖泊遺跡,其面積超過10 萬平方千米!25 萬年前,尼羅河還曾流經這個湖呢。

遠古時期撒哈拉的樣子(想象圖)
原來,撒哈拉沙漠的沙子并沒有我想的那么多。
其實,撒哈拉沙漠的大部分地區并非覆蓋著沙子,而是又硬又干的土壤和碎石組成的荒漠,其被沙子覆蓋的面積還不到總面積的1/5。如果移開這些沙子,你會看到堅硬的巖石層,地質學上稱其為“基巖”。除了基巖外,人們還發現了不少河流、湖泊的痕跡,證明了過去的撒哈拉可不像現在這么干旱。

撒哈拉沙漠的大部分地區其實沒有沙子

在風的吹拂下,沙粒堆積,形成高高低低的沙丘,其平均高度為150 米。由于風力、風向等因素的影響,這些沙丘被“塑造”成了千奇百怪的模樣!

還有傳言說“撒哈拉之眼”是亞特蘭蒂斯的遺址,這個說法當然不可信啦。
在這里玩沙子一定很過癮!
“撒哈拉之眼”位于撒哈拉沙漠西部的毛里塔尼亞境內,從空中看去,它的外觀就像一個無比巨大的同心圓,直徑有40 千米!過去,人們猜測“撒哈拉之眼”是隕石撞擊形成的,但其地勢過于平坦,也沒有發現內部有撞擊的痕跡。如今,科學界普遍認為其成因是地下的巖層上拱,不同成分的巖層受風雨侵蝕后,暴露出的一層層巖層正好形成了一個同心圓。

位于撒哈拉沙漠中利比亞部分的一處綠洲
綠洲通常指雖然被沙漠包圍,卻有植被覆蓋的一小塊地區。撒哈拉沙漠里有90 多個主要的綠洲,它們大多有穩定的地下水源。天然綠洲里的植被來源很有趣,最初是來自偶然停歇于此的鳥類的糞便里的種子,種子發芽長成植物后引來了更多的食草動物,它們的糞便又帶來了更多的植物種子。
大多數綠洲里的水非常非常臟,千萬不要直接喝??!

撒哈拉沙漠里的巖畫
1 萬多年前,人類就已經來到撒哈拉地區。他們把自己的所見、所想表達在巖石上,留下了非常多的巖畫和雕刻。這些作品生動地展示了遠古人類的生活,宛若一部跨時代的“紀錄片”—1.2 萬年前的人類正拿著長矛追逐河馬、犀牛、大象、長頸鹿和水牛等大型動物;7000 多年前的人類馴養了成群的牛;3000多年前的人類則騎著馬和駱駝四處游歷……
我也想找塊大石頭畫畫,就畫我們3個,怎么樣?真想知道1萬年后的人類會怎么評價我的畫。
那你還得找個好地方保存才行,不然很容易被風化喲!
撒哈拉沙漠中的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