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鈺琦

9月19日,首部展現我國司法改革最新成果的法治題材電視劇《底線》在湖南衛視、芒果TV、愛奇藝播出。該劇立足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法治建設的輝煌成就,講述新時代法治人在司法道路上不斷開拓,詮釋人民法官使命擔當的故事。劇中故事跌宕起伏、劇情反轉不斷、情節扣人心弦,首播當晚收視率在CSM媒介研究全國網、CSM媒介研究城域、CSM媒介研究64城中均位列第一,收視和口碑持續攀升。
《底線》聚焦法官行業,卻并非傳統意義上的行業劇,而是一部展示中國司法改革進程、充滿時代氣息的電視劇。該劇以基層法官為創作原型,生動刻畫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新時代法官群像;以一樁樁真實鮮活案件為敘事線索,折射出案件背后的人生百態。劇集內容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卻不失“煙火氣”,在溫暖的故事中向觀眾科普相關法律知識。
《底線》以基層法院的工作日常為故事主線,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新時代基層法官群像。星城區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方遠、榕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一庭副庭長宋羽霏同是星城區人民法院副院長張偉民的徒弟,方遠的徒弟兼法助周亦安是新晉員額法官,三代法院人在不同的審判崗位揮灑熱血。他們自覺弘揚職業精神,恪守職業道德,更以實際行動堅守著司法、道德、人性的底線。這些法官也在辦理案件的過程中,實現了自我成長、自我超越。
劇集以“大案套小案”“新案套舊案”為故事副線,既有“雷星宇案”“駱優優案”“李芳凝案”等刑事、民事的大案要案,也兼顧多案并行,如“跨國離婚案”“共享鋼琴案”“明星虛假訴訟案”等多起新型民生案件的矛盾調解。這些案件涉及當下社會關注度較高的正當防衛、直播行業、勞動權益保障、職場性騷擾等,案件交織、環環相扣,細致描摹了案件背后的人間煙火、世情百態。
法治題材電視劇最吸引人的是關于法理與情理的兩難抉擇。《底線》選取的案件也極具代表性,不回避問題,回應社會關切,觸及社會痛點,直戳人性思考,易于讓觀眾產生情感共鳴。如在“雷星宇案”中,嫌疑人雷星宇因母親受到討債人羞辱而奮起反抗,過失致他人死亡,這一行為是正當防衛還是過失殺人?主審法官與合議庭審判員就此展開了激烈辯論,從當事人雙方不同視角拆分解析,揭開刑事案件背后的審判過程。當客觀“法理”與主觀“情理”產生沖突,審判的復雜、微妙展露無遺。正如劇中法官們的那句臺詞:“每一本卷宗的背后,都是一場悲歡離合。”
法律無情,人有情。《底線》中的法院工作者既有精湛的專業素養,也有溫情的服務;既有堅守的立場,也有肩負的道義。該劇不回避法理與情理難以兼容、時常會有矛盾的客觀存在,通過一樁樁案件、一個個人物,探討對深刻的法治思想與真摯的人文關懷、對法律尊嚴與生命價值的思考。
現實社會往往充滿著無奈和缺憾,《底線》以“人生難題,總有辦法”為表達主旨,深度聚焦百姓生活,在一系列錯綜復雜的案件基礎上,通過藝術化手法展示案件審理全過程,以溫暖現實主義創作手法,深刻表現司法審判給予百姓的可感可信。也許司法制度并不完美,建設法治社會就是要不斷地追求完美、接近完美。該劇生動呈現了中國司法改革在穩定、平衡中不斷創新前行的奮進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