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喬 魏 來 尚耘竹
(1.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100038;2.北京市西城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北京 100032;3.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學院,北京 100038)
2021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于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首次提出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為新時代公安文化指明了方向,值得廣大公安文化宣傳工作者學習踐行。在當今和平年代,公安隊伍作為所有行業中風險最大、犧牲最多的一支隊伍,是廣大群眾的平安守護者,因此,對可愛、可敬、可親警察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網生新派警務紀實片的出現,為中國警察媒介形象傳播提供了嶄新的可愛傳播范式。本文以嗶哩嗶哩平臺于2022年推出的 《守護解放西3》為研究范本,梳理其共情表達方式與警察媒介形象重塑的內在機理,旨在為警務紀實片的持續發展注入情感活力。
媒介形象是個人或群體組織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和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自媒體、網絡媒體等新興載體所展現出的公眾形象。警察媒介形象是指公眾對警察組織及警察群體的社會印象,是公眾基于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涉警內容所產生的,是對警察群體特征的總體認知與評價。
傳統警務紀實片基本上采用了政府牽頭、社會媒體輔助的制作模式,其主題預設重在強調警示教育意義,警察多以嚴肅、沉穩、公正的官方形象呈現,鮮有個體情感的流露。在公安法制影視作品中,制作者著重凸出警察的執法者身份和公安專業技能,采取服務于劇情發展的戲劇化敘事方式,這使得警察形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失真”,削弱了節目的紀實性效果。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社交媒體的廣泛應用,公眾的話語權大大提高,警察信息傳播呈現出去中心化的發展趨勢,致使公安宣傳工作風險與挑戰并存。社會上一旦出現警察的負面現象,公眾便可以利用自媒體進行實時報導,部分公眾甚至會對真相不明的事件進行主觀加工和肆意歪曲,警察的公眾形象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公安部門在經歷被動的失語狀態后,開始積極尋求公安宣傳工作的轉型,以“真人秀+紀錄片”為創作方式的警務紀實類節目應運而生。警務紀實類節目首先誕生于電視媒體,《巡邏現場實錄2018》《大城無小事——派出所的故事2019》等節目的播出,為公安宣傳工作提供了紀實報導、貼近群眾的新思路。但是,該節目主要是由公安機關與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屬于公安部門宣傳工作的內在重構;節目的播放平臺也局限于電視媒體,難以滿足網絡觀眾的觀感體驗,間接流失了大量的年輕觀眾。鑒于此,中廣天擇股份有限公司與嗶哩嗶哩影業 (以下簡稱B站)聯合出品的網生新派警務紀實片 《守護解放西》,立足于B站文化社區平臺,以貼合網絡觀眾作為出發點,聚焦于95后、00后年輕觀眾群體,其嶄新的網生性質與當下網絡觀眾的娛樂需要與審美要求相契合。在 《守護解放西》中,警察媒介形象的親民化和貼地飛行的特點尤其突出,創作者將俯拾皆是的小幽默、巧妙設計的音效與字幕等可愛元素注入節目中,激發了觀眾的共情心理。《守護解放西》系列警務紀實片突破了紀實片的桎梏,以現場感會話的交互延伸了節目主題,潛移默化地引領觀眾進行理性內省和深層次思考。
共情 (empathy)概念類屬于心理學范疇,意指個體能夠正確地對他人內心情感產生覺知認知并做出情感反應的能力。中國儒家文化也蘊含著同理心,比如孔子所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提出的“惻隱之心”,正是強調事理、法理、情理的共情元素。共情傳播是以注入情感的場景化敘事方法,激起觀眾潛在共情心理的傳播方式,可愛傳播作為共情傳播的重要分支,對塑造可愛中國警察形象具有特別意義。可愛信息是全世界的共有語言,在信息傳遞中存在容易識別、緩釋壓力、調動能量的特點。在公安文化宣傳工作中,可以將可愛元素融入共情傳播,使“可愛”成為中國警察形象的新名片。相關研究表明,可愛事物可以讓個體放下戒備心理、產生溫暖柔和情感,獲得受眾的情感支持,它是品牌營銷、決策咨詢、公共關系改善中的有效工具。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和自媒體的廣泛應用,中國紀實片進入了網生時代,即面向互聯網平臺用戶制作的、以互聯網平臺為傳播場域并“破圈”至其他媒體進行再傳播的紀實類節目。網生新派紀實片的出現,為可愛警察形象的共情傳播發揮著開創性作用價值,警察媒介形象重塑需要小溫暖、小感動的故事素材和趣味橫生的共情表達方式。
近年來,網生紀實片的綜藝化特色日趨明顯,創作者在保留內容紀實性的基礎上,將傳統紀實片不斷解構重建,巧妙融入“無劇本”“零距離”的創作元素,使網生紀實片頗具觀察真人秀的風格。本著踐行“萬物皆可真人秀”的創作理念,網生新派紀實片的內容創新性不斷突破新高,其中,B站推出的 《守護解放西》系列節目最具代表性。《守護解放西3》運用真事紀實、人性展現、高能翻轉的敘事手法,以紀實性、沖突性、娛樂性的共情傳播模式為觀眾講好中國警察故事。
根據學者趙新利的傳播學觀點,“可愛”概念共包括三大范疇,蘊含著討人喜愛、令人敬愛、滿懷熱愛的豐富內涵。《守護解放西3》通過層層篩選的案件素材,精心設計的反轉情節,刻畫出坡子街派出所民警的可愛、可敬、可親之處,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成功塑造出新時代人民警察可愛的媒介形象。
《守護解放西3》中“討人喜愛”的警察媒介形象主要體現在坡子街派出所民警溫柔、親民、美好的人格特質上,這種媒介形象不僅可以消除社會公眾對人民警察的刻板印象,也可以產生親密感和信任感。在《守護解放西3》中,坡子街派出所的民警們操持著一口地道的長沙方言,仿佛屏幕前的警員就是觀眾身邊可親可近的熟悉朋友;肢體語言的運用也緊貼解放西商圈的群眾生活,一改先前警務紀實片不茍言笑的警察形象。在以未成年警情為主題的 《致青春》板塊中,女警宋玥接收到未成年男孩的虛假報案后,發現其已實行了嚴重的自殘行為,并呈現出自殺傾向表征。女警宋玥立刻以溫柔平和的語氣,安撫該男孩的沖動情緒,并開展心理輔導工作,之后又拋出推動案件審理進程的關鍵問題,在確定無違法犯罪事實的前提下,選擇以座談的形式對其進行疏導教育。談話過程中,民警宋玥以平和親切的話語、真誠溫柔的眼神使當事人放下戒備,并產生情緒上的信任感和依賴感,最終順利接受勸慰。在此集節目中,民警宋玥極具親和力的可愛警察形象,使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民警執法的人文關懷,完成由即時情感到長期印象的鏈接,實現“討人喜愛”的警察媒介形象的共情傳播。
《守護解放西3》中“令人敬愛”的警察媒介形象主要體現在坡子街派出所民警過硬的專業能力和敬業奉獻的人性光輝上。“令人敬愛”的媒介形象有利于社會公眾對人民警察產生肅然起敬的職業認同感。比如,以長沙水警為主角的 《被支配的心癮》向觀眾展示了艱苦勞累的水警工作:坡子街派出所在深夜十一點接到群眾報警,稱橘子洲有人落水溺亡,法醫師徒楊繼全與郭力華搭乘長沙水警快艇于五分鐘內趕到現場,發現水上浮尸并打撈上岸。為盡可能地還原現場情況、避免時間過長造成浮尸腐爛,法醫師徒不得不在午夜零時對尸體進行現場勘驗,迅速進行拍照取證、摸索尸體隨身物證、去除死者衣物、對尸體進行全身查驗等,展現出法警過硬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視頻不斷涌現出“法醫辛苦了”“法醫工作不容易”等彈幕評論,體現出觀眾對法醫工作的肯定與欽佩。節目中對真實案件的處理場景為觀眾帶來了強烈的現場感體驗,情景代入手法引起了觀眾情緒的共振共鳴。
《守護解放西3》中“滿懷熱愛”的警察媒介形象主要體現在坡子街派出所民警忠誠為民、嚴明公正的職業信仰上。“滿懷熱愛”的警察媒介形象具備人文主義的精神內核,符合現代審美的社會風尚,并以春風化雨的柔和姿態引導社會公眾對警察職業形成正確的認知。以醉酒案件為主題的 《“醉”后的代價》中,交警石文宇連續處理了三件酒駕案件,駕駛員或態度蠻橫、拒不承認;或情緒激動、沖撞警察;或意識淡薄、不以為意。面對不配合的酒駕司機,民警石文宇嚴守執法程序,從吹氣檢驗到抽血化驗、從口頭訓誡到行政處罰都能嚴格完成,并在案件處理后仍不厭其煩地將正確做法告知違法司機,進行醉酒駕駛危害的教育。在采訪民警石文宇時,他表示:今年是醉駕入刑的第十個年頭,我希望通過我們交警的努力,能夠真正做到沒有酒駕,能夠真正做到保護大家的安全。交警同志執法公正、克己奉公的職業信仰,引起了觀眾的價值觀共振,拓寬了新時代警察媒介形象塑造的深度與廣度。
《守護解放西3》的“可愛警察”媒介形象并未刻意渲染,而是通過坡子街派出所民警們日以繼日的艱辛守候自然地呈現出來。以傳播學視角觀察,警察媒介形象的可愛躍遷是不斷動態演化的,而“可愛警察”媒介形象需要警務職業化行為、節目播放平臺、觀眾價值評判等因素共同促成。坡子街派出所民警的接處警任務和工作表現提供了傳播內容,網生新派警務紀實片則是內容的傳播媒介,觀眾的觀看體驗與觀后評價是傳播效果,這三大因素在傳播場域的彼此互動,最終塑造了可愛、可親、可敬的警察媒介形象。
《守護解放西3》在B站一經播出,其相關話題就直沖微博熱搜排行榜前列,日均播放量最高突破了千萬。在如此迅猛的熱播勢頭下,公安文化宣傳者應當未雨綢繆,繼續深耕公安文化宣傳,鞏固話題度與熱度。網生新派警務紀實片的傳播形態不應是短期效應,而應是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系統工程。警務紀實片的后期運營和前期構思、設計、籌備同樣重要,不容忽視。首先,可以組建專業運營團隊來持續傳播可愛的警察媒介形象,吸納公安機關的警察公共關系工作人員、文創產業專業人士等開展策劃研究;其次,可以引入商業化運營模式,根據節目熱點制作紀念物、娛樂道具、節日禮盒等衍生產品,使可愛的警察媒介形象在音樂、自媒體、品牌廣告中二次曝光,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公眾對警察形象可愛可親的認知。
印象管理 (Impression management)最早由美國學者Goffman提出,類屬社會心理學研究范疇,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管理學、組織行為學、新聞傳播學等學科領域。印象管理巧妙借鑒戲劇化的表達方式,將社會生活與既定劇本的戲劇相比照,意指處于社會生活中的個體通過生活上的言語和肢體表演,得到周圍社會群體認可的形象塑造策略。可愛警察媒介形象的塑造離不開印象管理,而可愛元素的把握與運用正是印象管理的關鍵所在。創作者應系統梳理出可愛警察媒介形象的各類資源,并將立體化、多元化的形象資源加以創新應用。可愛警察媒介形象并不局限于現實世界的具體人物,也可以通過虛擬視覺形象加以展現,也就是說,可愛警察媒介形象不僅可以通過網生新派警務紀實片的方式呈現,也可以通過警察卡通吉祥物、公安法制少年動畫片、公安視覺形象創意漫畫展等方式進行共情傳播。
日本是“動漫”大國,其對可愛警察形象的傳播頗具特色,比如,在線上設立了二次元的政策傳播部,宣傳國家政策與大政方針,同時設立了KIDS外務省,以幾個卡通形象生動講述外交知識和外交事宜,以提升全民的政治素養。將晦澀難懂的公安術語、亟需普及的全民反詐知識融入妙趣橫生的動畫故事中,便于各行業、各文化層次的社會成員理解和吸收。在網生新派警務紀實片中,基于印象動機和印象建構的兩大印象管理維度,可以放大可愛警察媒介形象的共情傳播效果。其中,印象動機是指個體通過影響其他社會成員來形成認同心理趨向的傳播動機;印象建構是指個體事前預設好目的印象,并通過相應的控制軌跡達到目的印象的形象建構行為。因此,公安文化宣傳工作者可以在節目的主題策劃、案例擇取等方面進行表演框架預設,并在后期制作環節進行目的性的鏡頭剪輯、文案和插圖設計,使得可愛可親的基層民警形象深入觀眾內心。
共情是警察媒介形象傳播的黏性劑,可愛警察媒介形象是動態可持續的長期工程,需要公安文化宣傳工作者戰略性地統籌各類警察媒介形象的傳播載體,聚合出以共情為向心力的傳播矩陣,實現可愛警察媒介形象的逐級傳播和出圈傳播。《守護解放西》系列節目的傳播矩陣就是極好的參考范例,其在B站進行一級傳播后,又進入廣大網友的社交輿論場進行二級傳播,之后出圈到更多的亞文化社區進行三級傳播,最后在電視平臺頻道進行四級傳播。鑒于此,節目宣傳方可以將平臺的各個傳播策略有機融合起來;節目制作方也應注重可愛元素的注入,以共情向心力聚合傳播矩陣,打造情感活力驅動的傳播場域。學者崔維維在國家形象的共情傳播中指出,應當將播放平臺作為情感傳遞共振場,此策略同樣適用于可愛警察媒介形象的傳播工作。B站是 《守護解放西3》的情感共振傳播場域,圍繞著共情效應將傳播方法加以融合使用,使可愛警察媒介形象得以深入人心。需要注意的是,在情感共振傳播過程中,應盡量減少“文化折扣”(Cultural discount)對傳播效果的影響。文化折扣現象是指文化產品因價值理念、生活態度、語言習慣等因素帶來的產品價值降低的傳播現象。在警務類節目的宣傳過程中,創作者應注重素材選取和語言組織,以可愛的強親和力來滿足受眾的文化親緣性。
警察隊伍作為一支旗幟鮮明、素質過硬的紀律化隊伍,其內在的公安文化底蘊存在著與其他行業不同的構成元素。鑒于此,創作者應厘清向觀眾講述警察故事時可能會產生的文化折扣,并對其進行鏡像觀察與分析,積極探索規避路徑;還應在可愛警察媒介形象設計中突出共情元素,以真情實感為軸心,以共情的社會黏性聚合受眾,形成情感共鳴共振的傳播矩陣。
自媒體時代為警察形象塑造帶來了新契機,社交網絡的情感屬性也催生出可愛警察媒介形象的共情傳播機制。作為人類共通的情感語言,可愛元素有利于改造公眾對警察的刻板印象,重塑全新的警察親民化認知。本文以B站熱播的網生新派警務紀實片 《守護解放西3》為例,解構出該節目吸引受眾關注、促成價值認同的內在原因,印證了可愛警察形象共情傳播的優勢。基于此,公安文化宣傳者要充分認識到共情傳播的重要性,注重傳播蘊含情感屬性的警民內容,將其作為傳播工作的情感內驅力,聚合受眾形成情感向心力的傳播矩陣,以把握改善警察公共關系新的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