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芳
【關鍵詞】遼寧;機器人;發展
1 機器人產業發展現狀
機器人是集機械、電子、控制、計算機、傳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學科先進技術于一體的現代制造業重要的自動化裝備。
2006 年2 月,國務院發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 年)》,首次將智能機器人列入先進制造技術中的前沿技術。2015 年5 月19 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制造2025》,確立了機器人技術突破、應用需求等方面的重點任務。2016 年4 月,工信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 年)》,明確了機器人行業發展目標。
2015 年1 月,遼寧省政府出臺《遼寧省推進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確定了到2020 年的發展目標。產業規模方面,生產能力達到3 萬臺(套),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品主營業務收入突破500 億元;龍頭企業方面,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30%,規模躋身國際企業前列;技術創新方面,實現100 項以上重大技術和產品突破;自主配套方面,自主配套率超過80%。2015 年8 月,遼寧省政府印發《遼寧省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實施方案》重點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2015 年12 月,遼寧省政府出臺的《中國制造2025 遼寧行動綱要》中繼續將機器人行業發展列為重點領域。
2 遼寧省機器人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企業需求和行業發展梳理,形成了可以立行改進的臨時性問題和需持續攻堅的長期性問題。
2.1 臨時性問題及整改舉措
2.1.1 權威專家對接問題
機器人企業反映,在發展中遇到的“卡脖子”技術攻堅問題,很難找到相關權威專家把脈定向。省裝備中心會同遼寧省科協、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組織召開了“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走進遼寧高端對話會”,搭建交流平臺,讓遼寧先進裝備制造業企業家直接對話我國先進裝備制造業知名院士和專家,借助“外腦”探討破解“卡脖子”技術。院士、專家針對企業提出的問題,反饋了諸多務實可操作性的意見和建議。會上,遼寧壯龍無人機的缸體材料問題就有院士幫助對接相關技術。為建立長效機制,省裝備中心還與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遼寧省科協簽訂了四方戰略協議,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全國相關院士資源開展咨詢服務。
2.1.2 專業人才短缺問題
機器人企業普遍反映,在機器人及系統操作、物聯網、報關等方面缺少專業人才,應該在培育提升上下功夫,一是爭取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落戶遼寧;二是增設遼寧省物聯網自考專業;三是推進國際關務人才培養基地和考培中心雙雙落戶遼寧;四是通過舉辦遼寧省機器人大賽選拔工匠型人才等舉措為遼寧省機器人行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2.1.3 機器人產品檢測問題
機器人制造企業反映,對國家和遼寧省機器人產品檢測相關規范不明晰,省裝備中心對接整合新松機器人國家檢測中心的檢測資源,推進市場化服務,進一步加大宣貫機器人行業的國家及行業標準,實現了遼寧機器人產品的本地化檢測服務。
2.2 長期性問題及案例分析
2.2.1 裝備質量水平總體不高
機器人的穩定性、軟件支持能力、精度、成本及安全機制幾個方面,均落后于發達國家。如,遼寧省內華晨汽車的v7 智能生產線主流用的還是德國機器人,遼寧雖是機器人強省,但產品成熟度、可靠性仍是制約行業發展的核心問題。
2.2.2 “卡脖子”技術制約企業產品競爭力
機器人產業屬于高科技產業,對芯片、控制系統、材料等均有極高的要求,而相關領域的關鍵技術國內仍未取得重要突破。如新松機器人的高精度伺服電機仍然一定程度上依賴進口,當前國產電路板、傳感器、電機等配套產品穩定性不足,新松配套率低;壯龍無人機生產的大型油動無人機產品,其活塞發動機缸體材料不過關,發動機壽命短。
2.2.3 創新能力、創新投入嚴重不足
機器人產業是一項綜合高新技術產業,需要大量的研發資金投入和持續不斷的創新。除沈陽和大連外,中小城市科技投入很少,縣區幾乎沒有。高校、科研院所主要靠國家項目,企業科研創新投入資金匱乏。
2.2.4 市場、資金、人才等生產要素支撐不夠
市場方面,由于產品競爭力弱于國際同類產品,且引導采購本地產品的政策力度不足,企業市場推廣難度大;資金方面,企業普遍屬于輕資產的創新型企業,需要極大的研發投入來保證技術領先優勢,但貸款及融資較為艱難;人才方面,隨著5G時代的到來,制約機器人普及的瓶頸被打破,機器人數量呈指數級、井噴式地增長,人才缺口隨之增加。
3 發展建議
為保障遼寧省機器人行業高質量發展,破解難題,補齊短板,建議重點開展以下6 方面工作,全面服務遼寧省機器人行業發展和企業壯大。
3.1 抓工業互聯網服務,推動資源整合共享
建議整合國內外現有工業互聯網的沈陽工業設計產業技術研究院設計平臺、沈陽格微軟件有限責任公司信息平臺,以及航天云網、華為云等云平臺,建設展示平臺和安全保障平臺,搭建先進裝備制造業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為遼寧省機器人企業提供工業網絡化設計、智能化制造、資源信息共享、網絡安全保障等工業互聯網應用服務。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會窗口”,探索建立推廣開放共贏的工業互聯網+、5G+等新型商業模式。
3.2 抓技術創新服務,突破“卡脖子”核心技術
有效利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重點科技項目,對機器人重點理論和核心技術進行研發投入。繼續將國家智庫成果引入遼寧,建立智庫服務基地,為產業布局、企業發展、產品創新、技術提升和產業升級改造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持。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科技資源和研發力量,建立健全機器人創新平臺,打造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協同創新載體。與科研院所合作,助力突破傳感器技術等核心技術。協助企業申報機器人領域專項,推進重點技術產品研發。
3.3 抓市場需求服務,打造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依托沈陽新松機器人抓好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建設工作,以此為核心,通過產業聯盟和產業協會的協調合作,拓展延伸,強化本地化配套,打造較為完整的產業鏈。與海關部門、大連瀚聞咨詢有限公司等合作,建立機器人產品進出口大數據平臺,編制進出口分析報告,為機器人進出口企業提供精準服務。引導政府相關部門優先采購本地企業的相關產品,幫助企業積累產品應用案例,提高品牌和市場競爭能力。積極探索分析機器人未來發展趨勢,提早布局仿生技術、智能材料、機器人深度學習、多機協同等前瞻性技術研究。
3.4 抓人才供給服務,推動定制化校企合作
通過“招才引智”引進一批高端人才,通過校企合作培養一批基礎性人才。要充分發揮遼寧省擁有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優質高校院所的優勢,支持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聯合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定制化培養一批門類齊全、技藝精湛、愛崗敬業的機器人行業高技能人才。舉辦形式多樣的機器人競賽及科普活動,培養選拔機器人工匠人才。
3.5 抓政策兌現服務,解決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全面梳理國家和遼寧省支持機器人行業發展若干政策,開展政策解讀及宣貫培訓。針對不同企業的需求,結合專項資金的具體內容與特點,協助企業完成相關資金的申報工作。廣泛搜集制約企業發展的關鍵要素,引導各地市財政圍繞核心零部件的研發機構以及下游的集成應用企業有針對性地制定補貼及鼓勵政策,扶持省內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開展國際國內先進標準的對標引導工作,推動行業相關標準的推廣與應用。
3.6 抓企業金融服務,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積極拓展融資渠道,幫助企業用好遼寧省政府的產業引導基金,幫助企業用好金融產品,鼓勵金融資本、風險投資及民間資本投資機器人產業。深入企業調研,了解企業資金需求清單;深入金融機構調研,了解金融服務產品清單,搭建金融公共服務平臺,讓企業的需求清單和金融機構的服務產品清單有效對接,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同時,積極探索企業知識產權的擔保抵押。
4 結語
遼寧省工業機器人整體處于全國中上等水平。產業規模效益處于全國中上游,機器人本體產品銷售與自主品牌價值總體向好。“十四五”期間國家加大智能制造業的投入力度,在這樣的形勢下,遼寧的機器人行業有望得到飛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