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馳宇 周 濱 呂吉勇
哈爾濱體育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8
隨著2022冬奧會的舉辦和“三億人參與冰雪”口號的提出,對于擁有冰雪運動技能的人才需求度與日俱增,在此背景下,具有冰雪運動技能的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成為社會的需求點,哈爾濱體育學院民族傳統體育學院提出了:“讓學生掌握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技術,達到會講、會做、會教,能夠勝任學校的教學與指導工作并具有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懷,文武兼修,身心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并對于冰雪特色背景下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培養進行了實踐創新教育的探索與研究,為該專業人才的創新教育積累了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
哈爾濱體育學院民族傳統體育學院2020級本科生。
3.1.1 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本科生導師制理論依據
導師制最早由牛津大學學者威科姆在研究生教育中提出,到19世紀中葉牛津大學開始在本科生教育中應用,20世紀美國和歐洲其他國家對于本科生導師制進行了推廣,取得較好效果。本科生導師制的初衷是通過較有學識的教師對新進入大學校園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思想、價值觀以及專業發展方面進行良好引導以為進入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我國目前采用本科生導師制的高校和專業不太廣泛,但是隨著高等院校錄取比例的提高,大學生數量激增,傳統高等教育模式受到一些挑戰,進入2020年以來,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未來大學生不能只是簡單的技能技術掌握者,更重要的是要成為愛國實踐者、社會擔當者!為此,擔任本科生導師制的導師一般都具有堅實的政治立場和專業技能,可以對剛剛升入大學校園,處于迷茫期的大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因為一個導師大學四年所負責指導的學生數量較少,對于學生的個性了解程度較高,可以有的放矢的對其人生目標、價值觀和專業方向發展進行系統分析指導,進而成為一個擁有扎實專業技能和滿滿愛國情懷的大學生,為大學畢業后的個人生涯發展提供良好基礎。
3.1.2 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本科生導師制實踐探究
哈爾濱體育學院民族傳統體育學院,現有專職教師18人,2020級本科新生為50人,根據師生比1:3確定本科生導師制的學生分配名額為每名教師負責三名本科新生大學四年的指導工作,由于學校學分制的標準化具有統一性,作為二級學院的民族傳統體育學院采用的導師制與學分制屬于補充關系,可作為實踐教學的組成部分進行薪資補助。通過半學期的本科生導師制實踐探索,新生對于大學期間的自我目標樹立和奮斗歷程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同時通過與導師的信任體系的建立破除了原有的異域他鄉的無助感,為大學期間的學習樹立了充分的信心。同時,本科生導師制的工作指導作為本科生專職輔導員全面工作的重要補充部分,豐富了個性化、微觀化的學生指導工作的不足,從全面與個體,共性與個性全方位對本科生指導工作提供了保障。2020第一學期,針對我院大部分生源為東北以外省份的現實,大部分學生不會滑冰、滑雪的現狀,在學校公共課程暫時沒有開設大一新生滑冰滑雪的情況下,我院新生在導師輪流上冰教授的帶動下,利用業余時間,全體安排上冰實踐學習,通過半個月的集中練習,大部分學生掌握了花樣滑冰的技術,可以進行簡單的冰上轉身和跳躍動作。
3.2.1 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新時期的大學生不僅僅要擁有扎實的專業技能,更要有獨特的創新能力,在國家十四五發展綱要里也重點提出了創新發展理念的重要性,對于冰雪特色背景下的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我們提出了“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冰雪化”的培養理念,以實踐小組為單位進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冰雪化探索,進而產生了“冰上舞龍”實踐小組、“冰上舞獅”實踐小組、“冰上陀螺”實踐小組、“冰車競速”實踐小組、“雪上對戰”實踐小組等獨具民族特色又展示冰雪特色的創新實踐內容。通過不同實踐小組的制標準、定規則、下學校等一系列能力培養活動,大大豐富了學生對于專業的參與熱情,更提升了大學新生知行合一的創新能力。
3.2.2 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
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對于大學生是一門必修課,作為大一新生也要提前做好準備,在導師制的指導下,我院提出“立足校園、服務社會”的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理念,即通過校園創業講座指導服務社會的實踐小組,為此,我們以導師為單位確立了18個社會實踐小組,具體方向由學生導師進行選定和實踐,而作為學院的爭取每個月進行一次全體學生的創業講座培訓,僅在2020年第一學期,就舉辦了3場全院參與的創業活動大講堂,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們對于創業和社會實踐的積極性與參與感,通過講座使得學生明白創業不是一蹴而就,自身能力的提升是關鍵,抓住這個核心要素,導師們可針對性的布置創業的準備任務和工作,為學生們大三下學期和大四的社會實踐方向奠定扎實基礎。
通過大量本科常規教學與導師制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對大學生進行全方位指導,還不能全過程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習效果,為此,在業余指導部分,我們采用第二課堂的形式對大學生的技能提供全程而豐富的培養。通過第二課堂可以發揮本科教學計劃和進度中不能涵蓋的活動內容,例如2020年中東歐冰上嘉年華開幕式、2020年12月哈爾濱市百萬青少年上冰雪活動啟動儀式、2021年4月26日舉辦的冬奧會倒計時等活動開幕式的冰上展演都是由我院通過第二課堂拓展的冰上舞龍舞獅以及武術表演等內容活動取得的成效,獲得普遍好評。第二課堂相比較俱樂部的形式更加具有規范性和任務性,我院對不同專業教師共組織了以下五種第二課堂活動進行了探索實踐。
3.3.1 競訓型教學團隊第二課堂活動模式
根據東北地區民族傳統體育比賽相對較少的現狀,針對武術與跆拳道運動比賽項目相對豐富的特點,抽調兩名武術套路和兩名跆拳道教師,組成競訓型教學團隊,由其對競賽能力較強的學生進行選拔,制定年度比賽計劃、學期訓練計劃和每周訓練總結,進行針對性的競賽活動教學組織與指導,這樣,第二課堂形式大大提高了運動能力較強的學生技術能力的拔尖和強化,同時業余時間的活動帶動了一批技術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具有良好的示范性。
3.3.2 基礎教學型團隊第二課堂活動模式
武術套路教研室的《武術套路》課程是我院的省級精品課程,以三名武術套路教研室教師為基礎融合四名實習帶隊教師組成基礎教學型團隊,對我院新生的教學第二課堂進行活動指導:第一階段,根據四名畢業年級實習帶隊教師所帶實習隊的活動時間制定了新生看課老生的學習活動;第二階段,組織民族傳統體育學院畢業年級學生說課競賽,初賽、復賽、總決賽要求新生全員參加觀摩;第三階段,挑選20名新生參加黑龍江省首屆高等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暨首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龍江賽區),最終取得集體三等獎的好成績;第四階段是本學期新制定的新生教學基本功大賽將于期末進行,目前每名新生都在教案的準備和課堂組織練習過程中,基礎教學型團隊第二課堂主要以活動促教學的形式進行,強化學生的基本教學能力和技能。
3.3.3 安全防護型教學團隊第二課堂活動模式
散打運動作為武術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搏擊特點鮮明進而吸引年輕人喜愛,作為安全防護為出發點的社會需求,組成以散打教研室3名教師為核心的安全防護型教學團隊,對新生展開不限散打專項的面向全體民族傳統體育學院新生的第二課堂活動,只要對散打運動感興趣就可以參加,該團隊以散打運動教學與訓練為主,為此專門制定了活動計劃、活動守則和活動內容規范,通過每周不少于三次培訓活動的方式,讓對安全防護有興趣的學生學習的參與感和積極性更加高漲,同時,該團隊組織了首屆哈爾濱體育學院冰上搏擊邀請賽,受到廣大師生好評。
3.3.4 健康養生型教學團隊第二課堂活動模式
由于疫情的影響,社會大眾對于身心健康的關注度空前高漲,尤其是對民族傳統體育養生方式方法的需求更加歡迎,由于疫情期間的居家隔離,使得傳統體育養生教研室通過線上進行教學成為重要手段,同時,由于健身功法的簡單易學,我院新生的推廣普及較為容易,為此成立以三名傳統體育養生教研室教師為核心的健康養生教學團隊進行第二課堂活動,該團隊設立了太極養生、功法養生、傳統養生三個類別的健康養生教學模塊進行活動,以每名教師每周不少于2次課程教學的方式進行組織指導,新生從最開始的7人逐漸發展成了擁有27人進行常態活動的第二課堂團隊,通過近半年的學習活動,使得同學們深刻體會到了健康養生對于自身和家人的重要性,很多團隊成員在假期期間錄制了教授家人進行健康養生功法練習的小視頻,使得大學生學習真正的深入到了家庭與社會。
3.3.5 文化教育與傳承團隊第二課堂活動模式
民族傳統體育學院現有博士團隊成員7名,對于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研究與傳承具有獨特造詣,作為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學科的重要支撐,特組成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教育與傳承團隊,作為唯一的以理論研究為基礎的團隊,在組隊之初就確立了“深入淺出、以本為主”的第二課堂活動方向,暨通過對黑龍江省本區域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掘與整理,通過簡單易學的方式對新生進行教育和傳承研究,只有讓新生不斷的立足本區域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腳踏實地的進行分析、探討、付諸實踐才能逐漸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教育與研究產生興趣和系統性的分析成果,該團隊通過每月一次的專家講座與研討活動讓新生們開始了解和領悟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教育與傳承的魅力,對奠定本科階段的科研能力鑄就了堅實的基礎。
進入新時期的大學生對于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滿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恢復高考以來的43年間,我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理念與方式經過了較大的發展,但是對于建設具有冰雪特色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目前屬于較新的領域,因此,在新時期、新領域培養新人才就要采用新方法、新理念。我們通過對其采用本科生導師制、創新實踐能力培養以及第二課堂教學團隊等形式對新時期培養冰雪特色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進行了探索,為新階段本科生培養目標取得了階段性成績與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