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海剛
(甘肅省臨夏州永靖縣漁業技術推廣站,甘肅 臨夏 731600)
雞腸炎型大腸桿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性腸道疾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精神萎靡,腹瀉嚴重,排出惡臭稀便等。該病傳播速度快,傳染力強,致死率高,潛伏期長,且易復發,難以凈化,而且基層大多數養殖戶都存在病情診斷不及時且抗生素使用不規范等現象,使得大腸桿菌耐藥性增強和疫病蔓延,大大增加了診療難度。筆者結合自身多年在基層對該病的診斷與防治經驗,詳細介紹了該病的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實驗室診斷方法及治療措施,以期為養殖戶帶來有利幫助和借鑒。
任何日齡、品種的雞只均會感染,其中2~4周齡的雛雞最易感染,且死亡率最高。
病雞和帶菌雞為該病的直接傳染源,其排出的糞便、分泌的唾液和呼出的氣體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被病原污染的飼料、雞舍、飼養工具、空氣及飼養員衣服等便成為了間接的傳染源,主要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途徑感染健康雞群。
該病沒有明顯的季節性,一年四季均能發生,尤其是高溫濕熱的夏季發病率最高。該病傳染性強、傳播速度極快,容易與其它疾病繼發或混合感染。一旦有雞只感染,不及時處理,便會快速傳播至整個雞群。該病的發生多與環境應激影響有關,若出現環境衛生較差、飼養密度過大、天氣驟變、采光較差或營養不足等情況,雞群免疫能力下降,致病菌便容易侵染雞群,引發疾病。
發病初期主要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食欲減退,呆立嗜睡,縮頸閉眼,行動遲緩,雙翅下垂;1~2 d后出現嚴重腹瀉,排白色或黃白色帶惡臭味的粥狀糞便,少數病雞出現體溫升高等情況,可達41~42 ℃;隨著病情發展,患病雞逐漸消瘦,胸腹部出現大量的積血,皮膚蒼白、失去彈性,脫水嚴重,生長緩慢甚至停滯;同時,患病雞肛門由于被糞便堆積污染堵塞,排便時發出尖叫聲,大多數在發病3~4 d后突然倒地,因嚴重脫水衰竭而亡,也有少部分雞只病情可持續2周左右。
皮下脂肪萎縮,體表皮膚失去彈性,皮膚及肌肉組織出現黑色或紫黑色淤血斑點,皮下組織血液凝固異常。病死雞胸腹腔中有黃色渾濁積液。心臟有黃色液體滋生,并在心室沉積,心室膨脹擴張,心外膜存在出血性斑塊或表面附著一層白色或灰白色不明物體而看不清心臟結構。肝臟呈土黃色,腫大變硬,表面部分存在紫黑色出血點,并向外滲出黃白色液體;脾臟呈黑色,腫至4~5倍大;肺部紅腫,因浸濕黃色液體發炎;胃部呈灰色,胃粘膜出血;腸道粘膜嚴重脫落出血,腸管擴張且充滿了大量的氣體,十二指腸病變最為嚴重;泄殖器官腫大、出血,并有堵塞。
在無菌條件下采集病死雞腸道組織或心臟粘液,分別涂布于普通瓊脂培養基和麥康凱培養基上,37 ℃分別培養24、48 h,在普通瓊脂培養基上長出半透明狀、濕潤、邊緣整齊、表面光滑中間凸起的圓形菌落;而在麥康凱培養基上長出紅色菌落。同時,將挑取瓊脂培養基上單個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紅色短桿兩端鈍圓的菌體,無芽孢,有莢膜和鞭毛能夠運動。同時,還可以結合生化實驗進行鑒定,如葡萄糖產酸產氣試驗、乳酸發酵試驗或甲基紅試驗等。
取上述分離菌純培后接種成菌液,挑選5只健康雞只,每只雞注射2 mL菌液,同時設不注射對照組,正規條件下飼養18 h,觀察雞只健康狀態,若出現嚴重腹瀉并死亡,且剖解病理變化和上述基本一致,最終可以判定該致病菌為大腸桿菌。
通常采用抗生素治療,前期可通過藥敏試驗進行藥物選擇。常用的抗生素有硫酸黏菌素、強力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克拉霉素、環丙沙星、恩諾沙星和頭孢他啶等。病情較輕的雞只可肌肉注射30%的恩諾沙星注射液,按照體重0.05 mL/kg,2次/d,連續使用3 d。同時,飲用水中添加98%的丁胺卡那霉素可溶性粉劑,每15 L飲用水加入1 g,讓雞群自由飲水,連續使用7 d,死亡率明顯下降?;蛘咴陲嬘盟屑尤肓蛩峥敲顾?,首次用藥翻倍,隔1 d注射1次硫酸卡那霉素,注射2次,第6天后可停止用藥;病情嚴重的雞,可每2 d注射1次慶大霉素,直至治愈。治療期間結合微生物制劑拌料飼喂7 d,3次/d,以調節腸道微生態平衡,促進治療效果。
試驗驗證中藥制劑治療雞大腸桿菌病效果較好。可挑取白頭翁、秦皮、黃連、黃柏各100 g,研磨成粉,均勻拌入500 kg的飼料中,5 d為1個療程,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瀉火降燥、殺菌止痢的作用,對雞腸炎型大腸桿菌病具有良好的作用?;蛘甙大w重3~5 mL/kg進行肌肉注射雙黃注射液,2次/d,連續注射3 d;又或按照體重3~5 mL/kg進行肌肉注射銀黃提取物注射液,2次/d,連續注射3 d;上述用藥,均達到非常好的治療效果,死亡率顯著下降。
雞腸炎型大腸桿菌病易復發,對雞養殖業造成巨大的威脅。養殖人員要充分了解當地大腸桿菌病的流行特點及臨床特征,結合實驗室的分子技術或利用診斷試劑盒綜合判斷,并選擇高敏藥物治療,提升治療效果,有效降低該病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大腸桿菌血清型眾多,各血清型之間交叉保護性差,使用與本場或本地區血清型一致的菌苗進行免疫,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同時要科學合理的加強飼養管理,改善飼養環境,提高雞群的營養和保健,盡可能避免應激反應的出現,從而保障雞群健康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