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扶余市實驗小學 薛 蔚
三位一體,本意是指三個人、三件事或三個方面聯成的一個整體。借用在這里有兩層含義:一是在書法學習過程中,家長、教師、學生之間密切配合形成三位一體;二是在技法訓練過程中,眼、腦、手高度協調統一形成三位一體。
在二十多年的小學書法教學中,經過不斷地探索與研究,我認為,如果能處理好以上兩個三位一體的問題,那么每個學生都能輕松地寫出一手好字!
7—13歲是絕大多數孩子們的小學時代,處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兩個特點,一是好奇心強,二是自我約束能力差。要在家長的看護下及老師的引導下,才能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在家長、老師、學生的三位一體中,家長和老師的地位極其重要!
家長是學生學習環境的創造者、人生品格的塑造者和學習習慣的培養者,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起著決定性作用!
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就是一張白紙,這張白紙將來變成什么樣關鍵在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以身作則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什么樣的家長就會培養出什么樣的孩子!因此家長的言傳、身教、以及家庭環境教育對于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相信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三字經》中的這幾句話。其中的“孟母三遷”更成為了婦孺皆知的歷史典故。孟母為了給孟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不惜三次舉家搬遷,這足以說明學習環境的重要性。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竇燕山本名竇禹鈞,北京幽州人。傳說竇燕山少時行惡,三十而無子。其父托夢給他,讓他“速要悔過遷善”“改過呈祥”。他將父親托夢的話謹記在心,于是周濟貧寒,廣行方便,大積陰德。后生五子,且齊登科甲。長子竇儀,為禮部尚書;次子竇儼,為禮部侍郎;三子竇侃,為補闕;四子竇稱,為諫議大夫;五子竇僖,為起居郎。后有侍郎馮道贈詩云,“燕山竇十郎,教子以義方”。
竇燕山教五子的故事,說明了家長對子女人生品格的塑造以及學習習慣培養的重要性。
語言傳授可以讓孩子辨真假、明是非,養成向善、尚美、求真的意識;身教最直接的做法就是陪伴,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家長要做有效的陪伴。如果家長人在孩子身邊,卻在看電視或玩手機,這樣的陪伴就是無效陪伴,無效的陪伴會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環境教育在于營造一個溫馨的氛圍。家長希望孩子成為一個有禮貌、懂規矩、守信用、愛整潔的人,就應該讓家里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物品都具有教育作用。環境對于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們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的習慣對于孩子的影響,會深入骨髓、陪伴終生。
許多家長給孩子報書法班,總是習慣性地提出一個要求:讓孩子先試課,看看孩子到底喜不喜歡學書法。我覺得這些家長的要求十分荒唐。7—13歲的孩子三觀還沒有形成,他們的心目中只有吃喝玩樂四個字!這是孩子的天性,這也是幾乎所有家長朋友們兒時的經歷。如果我們讓孩子從吃美食、玩游戲、學習這三件事中選擇一件事去做,相信很少有人會選擇學習。我們按照這個邏輯繼續推理下去,如果任何事情都要事先征得孩子的意見之后再做決定,那么后果簡直不堪設想。孩子不愿意上學就不要去學校了;孩子不愿意吃家里的飯就頓頓下飯店;孩子不愿意學書法就不去學書法了……這絕對不是孩子興趣的問題,而是家長教育方法的問題。孩子學書法考驗的不僅僅是學生,更是在考驗家長。能否按時接送孩子,能否及時和老師溝通,能否自始至終陪孩子學完一學期,都體現出家長的責任心和重視程度。今天天氣冷請個假,明天下雪路滑不去了,后天過生日耽誤一天……學不到本領是小事,學會推卸責任找借口,事情就嚴重了。
孩子的問題大都可以在家長那里找到原因。每一個奇葩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個不太正常的家長;每一個問題孩子都是父母親手種下的苦果。
韓愈在《師說》中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作為學習方法的傳授者、學習興趣的引導者,老師是決定孩子學習效果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
單位里新來了一位年輕的書法教師,據說是某師范大學書法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個人專業能力很強,教了半學期三年級的書法課,學生普遍反應聽不懂、沒意思,聽課領導給出的評語是:講得太專業聽不懂,寫得太專業看不懂!另一位教書法的張老師,具有近二十年的書法教學經驗,教學語言生動活潑、語態端正,善于用舉例子、講故事等多種方法進行教學,將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們都喜歡上張老師的書法課。這學期張老師又有二十幾名學生在省里和市里的書法大賽上獲獎!
同是教書法的教師,教學效果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別?我想,除了與個人業務水平有關,還與教學經驗、教學方法等綜合素質有關。正所謂寫得好不見得教得就好,縱有滿腹經綸,說不清道不明也是徒有才華。那些教學高手往往都是善于和學生互動,善于和學生打成一片、形成一體的行家里手!
教師要運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寫字興趣。
辦法之一,故事激趣。教師可以介紹古今優秀的書法和書法家的故事,也可以介紹現代同齡兒童學寫字的故事。這些故事不僅是激發學生熱愛書法藝術,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和寫好漢字責任感的生動材料,而且是寫字教學的調味品,是激發學生寫字興趣的興奮劑。
辦法之二,榜樣激趣。無論哪個班級,都會有若干書寫水平較高的學生。根據小學生樂于仿效的特點,老師要善于發現、及時鼓勵,大力扶植書寫能力較強的苗子,將其樹立為書寫方面的小榜樣,冠之以“班級寫字能手”的美稱,發給象征性的證書。這樣的榜樣近在身邊,學生可感、可信、可比、可學,因此,很有感召力。教師要充分利用這種班級榜樣資源,這樣,“樹一個,帶一片”,既可以讓小榜樣“錦上添花”,又激發其他同學思齊。“常借榜樣來施教”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辦法之三,展示激趣。根據小學生學習活動中直觀性的特點,教師要千方百計地營造學習氣氛,收集學生中優秀的寫字作業,及時展示。要讓學生樂于持久地學習寫字技能,“說服”還須加“看服”,展示學生優秀的書寫作業,可以樹立學生寫好硬筆字的自信心。
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還有很多,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學生是學習實踐的體驗者,是學與不學以及怎么學的決定因素。
學生學與不學以及怎么學是由哪些條件來決定?答案是家長和老師!
前邊說過,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家長能否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老師能否教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引一個正確的學習方向、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會對孩子的學習效果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孩子的學習是要在家長的精心陪伴下、老師的正確引導下長期完成的。家長、老師、學生之間的默契配合至關重要,家長是主要因素,教師次之,學生再次。
當一個懂得教育的家長生了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子,又遇到了一位業務能力強的老師,那么這個孩子的成功幾率一定會很高!如果以上三個條件缺少一個、兩個、甚至是三個,那么他的成功幾率也會逐步降低!
學習書法的過程,是對技術技巧不斷打磨的過程;是對韌性、耐力不斷鍛煉的過程;也是對正確學習方式、方法不斷探索的過程。
其最終結果是眼、腦、手密切配合,最終達到三位一體!
我們可以把眼睛比作掃描儀,掃描儀把原帖掃描之后傳送給大腦;大腦是中央處理器——CPU,把掃描儀傳送來的信息進行分辨、識別、加工、處理,再把信息傳送給打印機;手是打印機,負責把中央處理器傳送來的信息再現在紙面上。這樣一個往復的過程就是臨帖過程!原理當然很簡單,說起來似乎也很輕松,大家也都很容易理解。但是在書寫實踐過程中,這個簡單的原理基本不可能快速奏效,這就是書法“說來容易做卻難”的一大特點!
學習書法的過程,是一個技術技巧長期打磨的過程,也是尋求適合自己學習方式方法、長期探索的過程。因此家長、老師、學生的三位一體,眼、腦、手的三位一體也絕非一朝一夕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