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勇
(山西中能華信礦業技術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山西煤炭運銷集團同富新煤業有限公司礦井北回風大巷、北輔助運輸大巷和北膠帶運輸大巷呈西南~東北向即將從土崖底村南溝道(以下稱“土崖底溝”)下方穿過。經測量其巷道頂部距離土崖底溝底部僅有7~8 m 左右。土崖底溝由南向北排洪,溝口處建有村村通漫水道路,未建有箱(管)涵,路基阻塞了溝內排水,蓄滯了來水,壅高了水位。
由于三條大巷正位于土崖底溝下方,且埋深較淺,雨季土崖底溝小流域地表水匯集到溝谷,積水會慢慢滲入地下,且積水懸頂于大巷掘進工程之上,對大巷掘進與大巷使用均構成威脅。為排除上述安全隱患,需對該段巷道加強支護,并對地面排洪溝進行治理。
北翼膠帶大巷、回風大巷、輔助運輸大巷沿10號煤層頂板布置,下穿地表土崖底溝的一段大巷長度大約6 m,巷道頂板基巖為石炭系上統太原組(C3t)K2 灰巖,平均厚度7~8 m。該段10 號煤層平均厚度約2.5 m,底板為泥巖厚度約4.3 m。10 號煤層頂底板巖石物理力學試驗成果見表1。

表1 10 號煤層頂底板巖石物理力學試驗成果表
分析上述大巷層位與巷道圍巖情況,根據《我國緩傾斜、傾斜煤層回采巷道圍巖穩定性分類方案》,巷道的圍巖穩定性分類結果為:穩定(Ⅱ類)[1]。
下穿溝谷段北翼輔助運輸大巷為半圓拱巷道,依據地質報告、現場調研及工程類比并參照“北輔助運輸大巷掘進工作面作業規程”,初步擬定的基本支護形式為:29U 型鋼棚+金屬網+噴漿支護,該“作業規程”中非下穿溝谷段巷道其29U 型鋼棚排距為1.0 m。
依據《煤礦巷道斷面和交岔點設計規范》第7章“表7.2.3:煤層回采巷道金屬支架類型與支護參數”,當巷道圍巖穩定性級別為穩定(Ⅱ類)時,對應的棚梁排距0.8 m[2]。因此對北翼輔助運輸大巷下穿溝谷段巷道進行加強支護,將其29U 型鋼棚排距調整為0.8 m。
采用FLAC3D6.0 數值模擬軟件建立三維地質力學模型,開挖后的巷道采用29U 型鋼進行支護,對支護前后巷道的頂板、底板及地表的沉降變形進行模擬計算。具體地質參數為:拱形巷道寬5.0 m,高3.0 m,拱高2.5 m,29U型鋼間距為0.8 m,寬度為0.20 m,厚度0.016 m。頂板K2 石灰巖高7.5 m,偽頂泥巖0.5 m,10 號煤層厚2.5 m,底板泥巖(砂質泥巖)厚10.5 m。
建立的模型尺寸:長× 寬× 高=40 m×3 m×21 m,選取中間三架29U 型鋼進行支護模擬,從上到下依次為K2 石灰巖7.5 m,偽頂泥巖0.5 m,10 號煤層2.5 m,底板泥巖(砂質泥巖)共10.5 m。模型4 個側面為固支約束,底部為鉸支約束,上表面為自由約束,整個模型只受到自重的影響?;規r、泥巖和煤層均采用摩爾庫倫模型,29U 型鋼采用線彈性模型。

表2 基本力學參數
圖2 為三維地質力學模型在自重的情況下,達到初始靜力平衡狀態的應力云圖及最大不平衡力曲線圖。本次模擬中巷道在開挖后用29U 型鋼進行支護,對巷道支護前后頂板中心、底板中心、地表中心進行了位移監測,其監測點布置區域為圖2 中黑色五角星所在位置。同時,獲取了巷道支護前后的位移云圖,對支護前后的模擬結果進行了對比。

圖2 應力初始平衡
圖3、圖4 為巷道支護前后垂直位移云圖,巷道在得到支護后,垂直位移減小一個數量級,巷道頂板、底板及兩幫更加的穩定,不會發生頂板冒落、底鼓和片幫,地表出現微小變形,可忽略不計。巷道未支護時,巷道底板發生了向上突起,最大位移為0.179 mm,位于底板中部,而巷道頂板發生了下沉,最大位移為0.325 mm,位于頂板中部。巷道支護后,巷道底板最大位移為0.003 mm,位于底板中部,頂板最大下沉值為0.07 mm,位于頂板中部。因此,采用29U 型鋼進行支護,有助于巷道的整體穩定性和減小地表的沉降變形。

圖3 巷道未支護垂直位移云圖

圖4 巷道支護后垂直位移云圖
由圖5 可知,隨著時間的增加,頂板位移逐漸增大,最后保持穩定??梢钥吹?,支護以后隨著時間的增加,頂板的垂直位移減小,由0.159 mm 減小到0.0749 mm。因此,采用29U 型鋼進行支護,對巷道頂板的沉降變形起到一定抑制變形作用,使得頂板更加穩定。

圖5 巷道支護前后頂板垂直位移曲線圖
由圖6 可以清楚地看到:隨著時間的增加,地表中心處的變形逐漸增大,最后趨于穩定。支護前,地表中心處最大垂直位移為0.134 mm,支護后最大垂直位移為0.066 8 mm,地表變形更小,更加穩定。

圖6 巷道支護前后地表垂直位移曲線圖
通過數值模擬計算可以得到以下結論:對下穿土崖底溝的寬5.0 m、高3.0 m、拱高2.5 m 的拱形北翼輔助運輸大巷,采用U 型鋼棚加強支護后,巷道頂板、底板、巷幫以及地表的沉降變形明顯減小,變形量大約降低一個數量級,有效控制巷道圍巖變形和地表變形,維護了巷道穩定。
可以確定,淺埋深大巷雖然距離地表排洪溝較近,但巷道采用上述方式加強支護后,無地表溝谷塌陷沉降造成積水突入井下的危險。
為防止排洪溝谷中的地表來水滲入巷道,應疏通地表排水通道,做有效的防滲措施。
北回風大巷、北輔助運輸大巷和北膠帶運輸大巷范圍內地表溝道進行疏浚,按照地形地勢情況,于溝底~左岸道路側清表開挖約1 m,回填夯實三七灰土60 cm,起到防滲作用。三七灰土上方修建40 cm 厚M10 漿砌石排洪渠,其過水斷面擬定為底寬2 m,深1 m,邊坡1:1。土崖底溝口處拆除原道路,重建排水涵,保障排水通暢。
通過對巷道圍巖進行分類,初步擬定巷道支護方案。通過數值模擬對擬定的巷道加強支護方案進行驗證計算,對淺埋深下穿溝谷巷道段進行加強支護,并設置地面排洪溝治理方案,上下結合,消除了地表水對井下巷道滲水與透水的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