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平
在軍隊思想政治領域的品牌刊物《政工學刊》迎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出刊500期之際,作為一名忠實的讀者兼撰稿人,除了衷心祝福之外,最想說的是感恩遇見!
歲月無痕倏忽過,筆墨留香余味久。記得最早被學刊選用刊發的文章是《“下馬觀花”辨“盆景”》,發表在2016年第12期“群言堂”欄目。看著自己稚嫩的文字,經過編輯老師潤色修改后變成鉛字,內心充滿了夢想照進現實的喜悅。有了這次上稿經歷,我便鼓起勇氣開啟了積極寫稿與投稿的模式。在編輯老師們的關心鼓勵下,我先后在學刊發表文章6篇,被評為優秀通訊員2次,2篇文章入選欄目精選集。得益于向學刊撰稿投稿的經歷,很好地鍛煉了寫作能力、提升了思維水平,也使得我在較好地完成本職工作之余,嘗試著記錄工作學習與日常生活中的點滴所感所思所悟。靠著這樣的鍛煉與積累,我竭盡全力將思維的火花與迸發的靈感變成一篇篇文章并投稿,陸續在《人民日報》《軍事學術》《軍隊黨的生活》等報刊,以及人民日報評論公眾號、新華網、強軍網等軍地網媒發表文章百余篇。與學刊偶遇并在編輯部老師們關心指導下得到成長進步,是我非常難忘的人生經歷,期待在與學刊同向前行的文字之旅中遇到更美風景、獲得更大收獲。
雖然現今已是電子化閱讀時代,但學刊仍是少有能夠讓我靜下心來、逐字逐篇閱讀的期刊之一。每期雜志拿到手,就像與一位老友久別重逢,工作再忙也要擠出時間仔細閱讀,有的文章還會反復琢磨體悟好幾遍,以便認真體會別人的謀篇布局與思想精粹。學刊既耐讀也很值得讀,其中既有理論研究的高端論見,也有修身養性的智慧小品;既著眼于研究和解決新時代軍隊政治工作理論與實際問題,又突出政治性、思想性、指導性和操作性。在學習與工作中,學刊更是解疑釋惑、理清思路的好導師好幫手,為打開工作局面提供了諸多便利。我不曾忘記,自己每每從蘊含哲理的理論解讀、緊貼實際的經驗總結、飽含深情的字里行間,尋覓到一些熟悉而驚艷的感覺與體會,并從中開闊思維視野、探尋工作指導、體悟人生智慧、感受奮進動力。同時,學刊簡潔端莊的裝幀設計與質量上乘的印刷紙張,網站主頁清爽明快的版面布局,加上海軍元素的特色加持,也在不經意間帶給人一種清新寧靜、獨具韻味的美感;還有極具人性化的在線投稿模式,一如老友般貼心溫潤。頗為神奇的還有,我在閱讀學刊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現上刊作者里有不少自己久仰大名或認識的名家與文友,讓我在內心更加認可學刊的“磁力效應”。
學刊作為“政工名刊”,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主動占領主陣地、唱響主旋律,緊跟大勢、緊貼熱點、緊扣教育推出了一系列重大專題專欄,在注入厚重政治底色的同時,也擦亮了期刊的品牌特色。這樣強烈的政治意識與責任擔當,非常值得我學習與踐行。每次接到編輯老師的電話,都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他們手把手給思路、教方法,指出稿件問題具體實在,針對稿件給出意見中肯到位;他們不厭其煩地解答稿件方面的問題,隔著電話都能體會到他們熱心與負責的態度,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每次的請教與溝通中,我都充分感受到了他們的暖心與認真,這彰顯的是“編發精品文章,出版一流期刊”的責任意識與擔當情懷。這樣的溝通是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更是非常難得的人生財富,讓我在敬佩感動之余獲益匪淺。另外,編輯老師們積極運用網絡、走好網上群眾路線,除了將每期篇目及內容發布在微信朋友圈里方便讀者第一時間學習、下載與收藏外,還在軍網上提供每期刊物的PDF電子版,哪怕沒有訂閱期刊的讀者也能享受到高質量的“外溢服務”。這樣的格局與胸懷,既凸顯了《政工學刊》辦刊40多年的厚重底蘊,也拉近了讀者與期刊的心理距離,這也是讓我敬佩與學習的地方。
最后,衷心祝愿《政工學刊》不負時代、踔厲奮發,勇立潮頭唱大風、揚帆起航譜新篇,更好地“為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服務,為提高政工干部素質服務”,為強軍興軍偉大事業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