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吉宏,鄭紹紅,肖桂萍,呂 華
(1.陸良縣動物衛生監督所,云南 曲靖 655600; 2.馬龍區獸藥飼料監察所,云南 曲靖 655600; 3.曲靖市獸藥飼料監察所,云南 曲靖 655600; 4.會澤縣五星鄉畜牧獸醫站,云南 曲靖 655600)
為全面貫徹中央、省、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推進“一鄉一業”肉牛產業示范創建,按照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的發展思路,以“黨建為引領,扶投公司為平臺,黨總支為主體,合作社為單元,帶低收入人群為目標”的“五位一體”新型農業發展模式,采取“黨總支+合作社+低收入人群”的運作模式,通過扶持發展能繁母牛標準化示范場,加大肉牛品種改良、飼草飼料生產、疫病綜合防控、肉牛養殖技術培訓等指導服務,健全完善肉牛安全生產可追溯體系,著力破解“能繁母牛擴繁難、牛源供給保障難、產業延伸帶動難”等制約瓶頸,把馬龍區張安屯街道肉牛產業打造成為“規模化、專業化、綠色化、組織化、市場化”的“綠色食品牌”。
——黨政主導,群眾參與。堅持黨工委、辦事處對肉牛產業發展工作的領導,以扶持政策為引導,在具備發展條件的行政村黨總支成立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建設能繁母牛標準化示范場,健全“黨總支+合作社+低收入人群”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肉牛養殖體系建設,促進肉牛產業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產業興旺。
——典型示范,輻射帶動。堅持規模化養殖和分散養殖方式相結合,通過建設標準化能繁母牛示范場,大力推進肉牛產業向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的現代養殖方式轉變。同時,因村因人而行,鼓勵各社區黨總支創新方式帶動群眾分散養殖。
——突出重點,擇優發展。堅持目標和結果導向,高標準、高質量發展肉牛產業,優先選擇產業發展基礎條件好、飼草飼料資源豐富、積極性高的黨總支,加大產業扶持力度。
——規范建設,適時撥付。按照“選址科學化、養殖設施化、品種優良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監管常態化”的“七化”要求建設養殖場。經各級相關部門認定項目建設進度后,適時撥付項目進度款。
按照持續發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政策要求,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肉牛規模化養殖發展的相關文件要求,根據《曲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曲靖市推進肉牛規模化養殖發展實施方案(2020~2025年的通知)》(曲政辦法農〔2020〕61號)文件的相關精神,按照“科學合理、因地制宜”的建設原則,合理確定肉牛產業發展項目,力爭通過項目實施解決好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及推進鄉村振興中產業發展的問題,確保脫貧攻堅成果鞏固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扎實解決好“三農”問題,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的動力。
擬新建產業發展肉牛養殖建設項目,規劃設計規模為常年存欄能繁母牛西門塔爾70頭(含70頭)以上標準化示范養殖場1個,需建設資金274.4萬元。其中,引進能繁母牛70頭,按每頭1.8萬元計算,需建設資金126萬元;新建標準化牛舍建設560m及配套附屬設施建設工程,需建設資金84萬元。秸稈搓揉粉碎機1臺,需建設資金0.40萬元;青貯飼料種植26.67hm,需建設資金64萬元。
道肉牛養殖產業發展項目是街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需要,是符合村集體產業發展的現狀及結構調整的內在要求。項目建設有利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及鄉村振興雙推進的目標實現,有利于增強村級黨組織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戰斗力凝集,有利于促使群眾產業發展圍著特色產業市場走,有利于產業政策扶持資金圍著優勢特色產品走的良性互動局面形成,最終把群眾增收致富的本領從產業發展的本領抓實抓強,對于提高和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以及農村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的宏觀背景下,城鄉一體化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社會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重大跨越。產業發展肩負著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和鄉村振興的雙重使命、雙重角色。因地制宜、采取多種措施對農村產業基礎設施、人居環境等方面進行大力提升,使廣大農村真正成為生態良好、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特色鮮明、干凈整潔、農民生活幸福的新型鄉村,促進農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全面進步。肉牛養殖項目建設不僅能調整農業農村的產業結構,還能更好地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通過項目的建設實施,帶動轄區群眾穩定生產發展、持續增收致富,引導周邊群眾轉變生產生活方式、轉變產業發展模式,向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模式轉變,逐步實現從農業資源型發展向農業科技型開發轉變,達到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通過肉牛養殖產業發展項目的實施,促進街道的產業結構調整更加趨于合理,產業發展能力更加強勁,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目標。同時,該項目以“黨建為引領,扶投公司為平臺,黨總支為主體,合作社為單元,帶低收入人群為目標”的“五位一體”新型農業發展模式,采取“黨總支+合作社+低收入人群”的運作模式,為轄區群眾持續增收注入源頭活水。項目的實施不僅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必然要求,也是融入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點,有利于加快全街道農業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步伐。
為了項目更好地推進村集體肉牛養殖產業發展項目要成立工作領導小組。項目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負責處理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事務,抓好轄區肉牛產業發展各項工作任務的具有落實。
為進一步加強肉牛產業發展項目資金的管理,充分發揮好項目資金的效益,建立專項資金項目公告公示制度。公告、公示的主要內容:資金的總量、來源、性質、用途、安排原則和計劃等。扶貧項目審批程序、項目名稱、實施地點、建設內容、實施期限、資金來源、數額及結構,項目效益目標等。公告、公示的范圍和形式:在街道、實施點進行張榜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公告、公示的時限:項目安排在獲得批準后進行公示,公示期為10d。項目實施完成并經驗收后,對資金使用情況和項目實施情況進行公告,公告期為10d。反饋意見的受理:公告、公示單位負責反饋意見的受理。公告、公示單位對群眾反映的有關資金使用或項目實施中的問題,要認真受理,及時進行調查核實,視情況作出解釋或處理,并及時向上級報告。
嚴格執行國家資金管理規定及辦法。建立健全項目資金的財務制度、審批制度和監督制度,管好用好項目建設資金。堅持按基本建設程序和財務管理制度辦事帳,項目資金實行專戶存儲、專款專用、獨立建賬,決不允許任何單位和個人擠占、挪用、轉移和截留。主動接受上級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審計部門對項目資金的檢查、監督和審計,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對違反規定使用資金的必須嚴肅查處。
嚴格按照國家基本建設程序和國家的有關規定進行建設,實行項目責任制和項目建設合同制;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制度、質量控制制度和檢查驗收制度;堅持先設計、后施工的原則,嚴格按照施工設計組織實施,并切實做好施工前的技術指導工作,對施工的全過程質量由村組抽調有一定威望和施工經驗的村民代表及村組長組成質量監督組,全程參與項目的建設和質量監督,切實做到每道工序的檢查驗收,發現問題及時更正,以確保項目建設達到規定的質量標準。同時,由街道紀委牽頭,聯合扶貧、財政等部門,對項目資金使用、工程質量進行全程監督,對項目實施過程中質量不達標的工程進行嚴格問責。
一是合作社為低收入人群能繁母牛養殖戶提供母牛選購、飼養技術、犢牛銷售等服務,與有種植條件的低收入人群訂單種植青貯飼料玉米。二是吸納低收入人群務工。合作社就近就便吸納當地低收入人群進社,參與養殖工作,增加務工收入。三是有序擴大養殖規模。在養殖條件成熟的前提下,扶持合作社因地制宜擴大養殖規模,同時鼓勵合作社示范帶動農村低收入人群養殖能繁母牛,逐步擴大養殖規模、提高養殖效益、增加養殖收入。
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扶投公司為平臺,黨總支為主體,合作社為單元,帶低收入人群為目標”的“五位一體”新型農業發展模式,采取“黨總支+合作社+低收入人群”的運作模式。由街道與社區黨總支簽訂協議,黨總支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簽訂協議,合作社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合作社與農戶簽訂協議,經營方式以合作社為主體,規范經營管理,建立完善分配機制體制,統籌兼顧各方利益共贏。
為統籌兼顧各方利益,促進全街道肉牛產業有序循環發展,所產生的收益將按照一定比例提取分配。期間其余所產生的收益按照收益總額減去生產管理成本后進行再分配,但分配資金優先用于保障產業發展、產業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和公益崗位設置。
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嚴格執行會計法規制度,保證會計工作依法有序地進行。按規定做好記賬、算賬、報賬、編制各類會計報表及預算工作,做到手續完備,數字有根據,報表及時準確,情況真實可靠。對各項收入,及時定額入賬,合理安排和管理各項資金,分清資金渠道,費用開支范圍及開支標準。上級財務檢查調用會計檔案,財務賬目及相關資料須經財務主管批準,由財務人員經手辦理,并做好登記。未經批準任何人不得擅自動用財務資料。自覺接受和配合物價、審計、稅收部門的監督、檢查、主動報告財務工作情況。
嚴格落實法人“一支筆”審批制度。資金支出,單筆金額超過1萬元,必須經董事及監事召開班子會議討論通過后方可支出;爭取的上級資金在使用上嚴格按照誰爭取誰初審,對資金安全負連帶責任;工程項目建設資金嚴格按文件要求專款專用,要件不齊一律不予報銷。
按照“先建機制、后建工程、再分紅利”的思路,統籌推進項目建設、管理和運營,并正式投入使用;按照肉牛養殖技術的規程及養殖周期計算。按照80%出欄量核算可出售500kg以上的64頭肉牛,按照現行肉牛市場價60元/kg及生長500kg的重量計算,可實現銷售額192萬元,減去養殖成本24萬元(每頭牛按養殖及人工綜合折算5000元左右),在減去原存欄量 70頭的養殖成本70萬元,預計可收益98萬元。同時,每年肉牛可產糞便約326m,每方按照現行牛糞市場價格140元計算,每年可實現牛糞銷售收益約3.5萬元。
項目建成后,可極大地提高態環境質量,提高全街道生態保護和生態經濟意識,促使農民重視保護農村生態環境,重視利用生態資源,鼓勵農民維護好、經營好生態資源,不斷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促進該地區生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生態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的目標。
通過本項目的實施,將極大地改變落后的面貌,加速經濟的快速發展,低收入群眾持續增收后勁明顯加強;使黨群關系、干群關系更加密切,縮小城鄉差別,有力推動構建和諧社會這一偉大戰略的實施,促進社會的穩定。同時,項目實施將促進產業發展新模式的形成,切實增強群眾產業致富能力,起到較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產業發展項目的規劃編制要在產業發展有政策依據的背景前提下,堅持“因勢利導、科學規劃、合理造價、效益發揮”的原則,堅持“在保護與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項目實施建設過程中要把肉牛養殖的環境保護擺在優先突出位置,要把養殖糞便排污等污染物納入污水處理設施中進行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建設、同步使用。同時,要充分考慮到項目建設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確保項目建設順應發展趨勢、符合增進民生福祉、推動群眾增收致富的發展大局,而不能搞一些脫離實際的“空殼”項目,導致項目作用發揮大打折扣,甚至是出現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或政績工程”;還應該堅持“優化項目建設資金,節約建設成本”的原則,確保以“小資金”發揮“大效益”作用。